郭七是化名,其人原名宋德,應天府江甯縣人,明朝南都神機營炮營管教領隊,曾于崇祯初年奉命護送西洋炮隊往京助戰,在此過程中除全程師從西洋炮隊學習新式火炮用法外,更參與了對後金軍的數次戰事,使之成爲南都神機營不可多得的炮兵軍官。
崇祯帝剛登基的時候,一心備武收複遼東,故而聽說澳門葡人與荷蘭紅夷對戰大勝并繳獲10門新式火炮後,特意遣兵部右侍郎李逢節往澳門購買新式火炮用于對付關外後金。同時招募西洋炮師20人用以教習明軍使用新式火炮,并幫助明軍組建新式火器部隊。
澳門葡萄牙人因爲明朝的善待及貿易需求,對明廷的購買軍器要求一口答應,派出軍官以公沙的西勞擔任隊伍指揮官,率領炮師4名、副炮師2名、翻譯4名、炮手15名、随從3名,以及随軍傳教士陸若漢合計32人前往北京。隊伍攜帶了新式火炮10門及鷹嘴铳30支。
明朝廣東地方派了一支隊伍沿途護送至徐州,後由南都守備衙門派出的兵馬繼續護送往京,這支隊伍就是時任營隊官的宋德帶領的300神機營兵。
宋德此行除護送西洋炮隊外也擔負學習任務,不過很不巧的時隊伍剛好碰上後金方面大舉入關,即“己巳之變”。
當時後金軍已經入關,炮隊卻才到濟甯,兵部便派人往山東催促,時值寒冬運河結冰,公沙的西勞同宋德等人商議後舍舟登陸,晝夜兼程帶炮向京師趕路。(作者注:此段故事小說《碧血劍》有描寫,不過西洋炮隊是作爲反面角色。隻當時李自成等尚未造反,明朝大敵乃是異族後金,故小說作者有醜化明軍之嫌。)
結果西洋炮隊同後金軍在涿州城外遭遇,當時涿州附近的良鄉已被後金軍攻破并屠城,聞有明軍炮隊自南方來,後金軍遂打馬襲來。山東地方派來護送的幾百官兵竟然一哄而散。
宋德雖是南都神機營一個小小營隊,但卻沒有同山東兵一樣畏敵逃散,而是護送着西洋炮隊往涿州避難。
公沙的西勞也臨危不亂,入城之後便将所帶十門炮全放在涿州城頭,随行葡萄牙炮師迅速組裝調整好射擊角度,填裝炮彈後向尾随而來的後金軍開炮。結果炮聲一響把明軍和後金軍都震住了,後金軍不敢強攻撤退。
雖然此戰雙方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交戰,涿州城确因這批新式火炮而保住。徐光啓戰後上書稱,後金軍之所以“環視涿州而不攻”,乃因“畏铳”,可見這批铳炮的威力确實不小。
此後因爲後金軍無法攻克京師,遂在劫掠一通後率軍北還,公沙的西勞等人也得以平安抵達京師。
火炮運抵京師後,崇祯帝給大炮命名爲“神威大将軍”,總督京營戎政李守锜等明朝文官武将,在目睹了公沙的等人對铳炮的演練後,反響繼位強烈和滿意。對铳師公沙的西勞、傳教士陸若漢等葡人,賜以絲綢、禮袍和銀兩等禮物,期間雙方還就澳門問題進行過交涉。
明廷提出重金聘請公沙的西勞留在明軍效力,公沙的西勞欣然答應,此後指揮炮隊幫助明軍收複被後金軍占領的遵化、永平、遷安三城。
後來公沙的西勞随孫元化前往皮島,曾在副總兵張焘指揮下在東江一帶擊敗後金軍,取得了不小的大捷。此後公沙等葡人铳師,又在鴨綠江口附近的朝鮮宣川一帶,配合明軍以西洋炮與後金軍交戰,再次憑借新式火器重創後金軍。戰績大概是斃敵近七百人。
最後因爲東江鎮統帥毛文龍被殺,東江局勢不穩,公沙的西勞等人便随孫元化去了登州,協助孫元化編練新軍,帶出的徒弟便有後來降金的孔有德等人。
而宋德本應該在抵京之後交差返回南都,但由于當時明軍缺少火炮人材,兵部便讓他繼續跟随西洋炮隊進一步學習,後一同前往東江。但不久後因爲明廷要繼續采購西洋火器裝備新軍,便是葡人翻譯數人啓程回返南方,又親往澳門幫助招幕铳手。當他從澳門回返時,登州發生大變。
孔有德叛亂後攻打登州城,公沙率葡人炮師在城頭堅決予以還擊,打死打傷不少叛軍。公沙的西勞更是無比英雄,可惜其在城樓上向叛軍投擲裝滿火藥的鐵鍋時不幸中箭犧牲。随行葡人炮師及雇傭兵等除傳教士陸若漢僥幸翻牆逃走,其餘皆陣亡。
崇祯下旨追贈公沙的西勞爲大明參将,副手魯未略,追贈遊擊。以下殉國的葡人铳師和雇傭軍等,全部追贈爲把總職銜,并賜予白銀十兩,給其留居在澳門的妻兒進行撫恤。
時明朝兵部尚書熊明遇曾悲切的稱贊這些西洋炮師,道:“澳人慕義輸忠,見于援遼守涿之日,垂五年所矣。若赴登教練,以供調遣者,自掌教而下,統領、铳師,并奮滅賊之志!”
西洋炮隊及新式軍隊的覆沒使得崇祯朝再也沒有能力組建西洋軍隊,宋德便隻得再次回到南都神機營。
本來以他的本領及能力回去之後升官是理所當然之事,隻因其人耿直,不善奉承上官,所以幾年下來還是小小營隊。獨弘光朝成立後因爲安撫人心緣故,才從營隊升成了炮營管教領隊。
領隊一官相當于總旗,饷銀較營隊要高,但在南京這種繁華之地,小小總旗的俸祿想要養活一大家子,大抵也就是能做到個溫飽。要是平日親朋好友間出人情,還得跟同僚借些錢才好。
且南都三大營空有其名,不論是三千營還是五軍營,亦或宋德所在的神機營,半數兵額空缺,那饷銀全叫上面的将領同爵爺們喝了兵血。
但逢點卯校操,都是臨時用三五十個銅子雇來的無賴充演,站在那一個個的沐猴而冠,東倒西歪,哈欠連天的,哪裏有半點京營将士面貌。
後來發生的瓜州之戰将三大營最後的遮羞布是給撕得一幹二淨,可以說是尚未過江,三大營抽調的兵馬就跑了一大半,把個帶兵剿寇的将爺們氣得是直跺腳偏是半點辦法也沒有。
人心煥散之下,宋德空有一肚子本事也隻能渾噩度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直到某日突然有人夜訪其家,并給這位不得志的宋領隊開出了近乎天價的報酬。
這個報酬達到了什麽程度呢,大概就是在那邊幹一年,就可以回鄉買上十幾畝良田做個收租的太平翁了。幹個三五年,便不是太平翁,而是富家翁了。
隻是,世上沒有白掉的餡餅。
報酬是高,卻是要擔掉腦袋風險的。
但正如老話說的好,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
當今之天下,朱明已失氣數,更失人心,不見秦淮河上醉生夢死,朝堂上下屁聲一片,就這腐朽氣象怎麽可能驅逐鞑虜,剿平流寇,收複故都,祭祀先帝呢。
這南京,遲早是叫人家攻破的!
現下去冒這風險,眼面前就是能讓家人生活迅速提升,将來也未必不能混個顯貴前程。
再三猶豫之下,宋德咬牙答應。
但還是給留了條後路,就是沒有将家眷都帶到江北去,而是孤身一人去江北。
遂向營中請了病假,那上官見是宋德來請病假還愣了一下,不是疑惑宋德怎麽生的病,而是疑惑這人是誰。然後大筆一揮就準了假,并關懷部下好生養病,莫要多想什麽。
轉頭卻把這事給壓下不報,爲啥?
因爲你宋德請了長期病假不能爲朝廷效勞,那朝廷就沒有理由繼續把俸祿發你吧?就算發,也不能發全,這省出來的當然就得由将軍先保管着了。
宋德也沒心思去想自個那份俸祿還有沒有,化名郭七偷偷與中間人一起前往鎮江,結果到地一看,一條船上幾十人無一不是他三大營的人。
挨個數過去,也無一不是如他宋德這般有本事卻沒前途的底層軍官。
此去江北做甚,大夥是心知肚明,互相點頭示意,也不多問,就這麽在夜色中随着船橹的一搖一晃去了江北。
從此南京少了個宋領隊,江北卻多了個郭教官。
再往後,南都三大營倒是經過大力整頓有了新氣象,那位新任孫統制對三大營的改革也真是大刀闊斧,幾斧頭就把一半的軍官和那些充數的兵丁給砍了,唯獨對于軍中長期請病假的軍官卻給留着位子。每月發饷,也準時派人将那份饷銀給送到家去,當真是厚道無比。
郭七在江北幹得也是如魚得水,江北淮軍對他這個曾跟随西洋炮師學技術的人材很重視,不僅給出高報酬,軍中還給營官的待遇,到哪都被尊稱一聲“郭營官”。
除了郭七這幫從江南重金挖來的人材,郭七還發現淮軍竟然還派人去澳門招募了不少西洋技師,買了一批西洋火炮過來。天知道這批西洋火炮是怎麽從明軍眼皮底下從澳門一路送到泰州來的。
随着局面的越來越清晰,繼承李自成衣缽的淮軍正式成爲大順軍,郭七赫然發現他遇到的三大營同僚越來越多,多到一度讓他誤以爲三大營全搬到了江北來。
更離譜的是,每隔五天,順軍這邊就在揚州的瓜州渡和泰州的風口渡兩地,安排專門船隻供江北教官回家探親。
而駐防在江對岸的鎮江明軍及不時在江上巡邏的鄭鴻魁部水師官兵,對此竟然好像沒瞧見。
有一次郭七回家探親回來,還看到幾個鎮江駐防的将領同他在一條船上。
這讓郭七是目瞪口呆,一次與友人喝酒,忍不住感慨一聲:“朱明不亡也得亡了,試問這東南文武,誰人不通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