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池非已經對記數和找零完全上手,劉掌櫃覺得是時候了,于是決定從其他分店借來一個經驗豐富的帳房先生來教池非怎麽做帳。
對于城西分店有個心算神童這事,其他分店的掌櫃和帳房先生也略有所聞。
但大多數覺得這隻是言過其實的傳聞。
這次被借調過來的帳房先生姓陳,年約六十多歲,留着一縷長須,看上去頗爲嚴肅。
這位陳帳房在總店工作了四十多年,不僅是米店的老前輩,也是當地帳房界的老行尊。
不僅一手算盤打得出神入化,還有一雙火眼金晴,沒人能在帳目上作假瞞得過他。
雖然年事已高處于半隐退狀态,但還是經常會有其他店鋪的當家或掌櫃出高價請他去幫忙查帳。
凡是在京城當帳房先生的,幾乎無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原本像他這樣的老向尊是很難請得動的,劉掌櫃也沒想過要請他,隻打算從其他分店借人。
可這陳帳房似乎對心算神童這事頗感興趣,竟然主動申請過來教人。
劉掌櫃沒想到來的是這位老行尊,趕緊好吃好喝地招待,并囑咐池非要好好跟着學。
劉掌櫃走後,徐賬房先是上下打量了一下池非,然後問“聽說你精通心算,是真是假?”
池非謙虛道“回先生,小子隻是對心算略懂皮毛而已,哪敢自稱精通二字。”
“這樣吧,我這裏有一本帳本,我給你一柱香的時間,你幫我把總數算出來。能做到嗎?”徐賬房把一本帳本推過去。
池非知道徐賬房是有心要考校他,因爲這帳本比當初劉掌櫃測試他的那本厚太多了,顯然是某間分店整個月的營收帳本。
如果用算盤來算的話,就算是熟手,也很難在30分鍾内算好。
“那小子就試試吧。”池非沒想過要藏拙,于是直接答應下來。
當池非拿起帳本正式開始時,徐賬房看到他果然像傳聞說的那樣并沒有動算盤,而是全神貫注地一邊翻頁一邊快速掃視上面的金額。
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池非翻頁的頻率始終保持着一定的節奏。
動作從容,氣定神閑。
經過這段時間的頻繁使用,他原本已經許久沒用的珠心算逐漸變得熟練起來,運算速度也明顯提高了許多。如果跟之前那次相比,幾乎足足快了近一倍。
所以僅僅過了7分鍾,整本厚厚的帳本已經全部翻完。
他看了看案台上的香爐,發現還有很多時間,于是重新從第一頁開始翻起。
五分鍾後,他把第二次翻完的帳本小心翼翼地放回到案台上,然後對着徐賬房朗聲道“一共兩千九百八十一兩六錢八十七文,請先生查證。”
徐賬房沒有出聲,隻是以掩飾不住的震驚眼神看着他。
這帳本是他算的,他當然知道結果。
這小子算得一點沒錯,絲毫不差。
算得準也就罷了,他驚就驚在對方竟然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内算出答案。
就算是他,要在一柱香内算出答案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畢竟現在年紀大了,手指不像年輕時那麽靈活。
如果不是重新又驗算了一遍,這小子可能算得更快。
厲害,的确厲害。
在确認對方有真才實料後,徐賬房的态度明顯和緩了許多,“學過做帳嗎?”
“回先生,小子沒有學過。其實在來東升米鋪上工之前,小子從未接觸過帳房的工作,一切都要重頭學起。”
“不要緊,隻要肯用心學,沒什麽是學不會了。從今天起,你就跟我學做帳吧。”
“是,多謝先生教誨。”
就這樣,池非開始跟着徐賬房學做賬,白天連店面都不用去,隻要在内堂專心聽課就行。
經徐賬房的講解,池非這才了解,這個時代的帳房已經從過去單一簡單的單式記帳法逐漸往複式記賬法過渡。
現今絕大多數帳房都使用“三腳賬”來做帳。雖然從嚴格意義來說三腳賬還不算真正的複式記帳法,但已經具備雛形。
“三腳賬”,又名“跛行賬”。
這種記賬方法,對于非現金交易的轉賬事項記錄兩筆,因此比作“兩腳”。對于現金收付事項,則隻記現金對方一筆,比作另“一腳”,合稱“三腳”。這就是“三腳賬”的名字由來。
“三腳賬”的賬簿設置與單式簿記大體相同,通常采用“三賬”的體系。
把會計記錄的重點放在“流水賬(也稱日清簿)方面。而“流水賬”進一步細分爲“貨清簿”、“銀清簿”和“往來簿”。
“貨清簿”用于記錄商品的購進與銷售事項;“銀清簿”用于記錄現金收付事項,而“往來簿”則專門用于登記往來轉賬事項。
這些“賬簿”和“三腳賬”所采用的總清賬,格式與單式簿記相同。
賬簿豎式登記,每張賬頁均劃分爲上下兩個記賬地位,上方稱之爲收方或來方,用于登記一切來賬(也稱收賬),下方則稱之爲付方或去方,用于登記一切去賬(也稱付賬),簡稱“上來(收)下去(付)”或“來高去矮”。
此外,由草流向日流的平行轉記和由日流向總清賬中的歸類轉記,其基本做法與傳統單式簿記完全相同。
“三腳賬”與傳統單式簿記的根本不同點在于對不同會計事項的處理方面。
非現金交易的轉賬事項記錄,需同時記入來賬(即收賬)與去賬(即付賬)兩方,其餘現銀(也稱現金)出納及貨物買賣賬項,則僅記其一方。
其前一部分爲複式記錄,而後一部分則爲單式記錄,對于往來賬項的處理大體遵循“有來必有去,來去必相等”的記賬規則,其原理與現代的借貸複式簿記相似。
記賬符号有的用“收付”,有的用“來去”,也有的用“出入”。
例如賒銷給張三商品一千文,這筆業務一方面需在兌貨總簿的收方記錄“銷售收入來賬銀”一千文,另一方面需同時在“往來總簿”中的付方記錄“張三去貨欠款去賬銀一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