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建築垃圾已經清理完畢,硬化地面、花壇、分流出口、廣場、露天停車位等等,都已修好,醒目地停車标志指示着地下停車場的入口。
順着斜坡,車隊進入空蕩蕩的地下停車場。
承重支柱上,橙色的防撞标志,提醒着開車人注意安全。白色的車道可讓兩輛車交錯而過,綠色的停車位猶如水波,黃色的分割線将每一個功能區、停車位清晰地标識出來。
功能區分和建築美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任何一個指示标志,都同時用中文和英文進行了準确地說明。
立柱上端,一台台監視鏡頭無聲地轉動,将地下停車場的情況,忠實地反饋到警衛室。
熟悉的環境,讓他們有一種回到了美國的錯覺。
如果說在蘇城市區,他們還有一種身處在第三世界國家的不适應感,但在這裏,絕對是現代的世界。
助手下車,看着空曠的停車場,擠眉弄眼道:“看這個規模,這裏至少可以停放幾百輛轎車,他們有這麽多車可以停嗎?”
其他人笑了起來。
加蘭特臉上沒有一絲笑容:“或許以前沒有,但過了今天,他們就買得起了!”
一輛車能值幾個錢,今天的拍賣結束,得的錢足夠中華制造買幾千輛。縱然将這個停車場的每一個角落,都徹底塞滿,也容納不下。
衆人相互看看,聳聳肩,無言地跟上。
停車場内有醒目的燈光标識,也有路線簡圖,衆人很容易就找到了電梯入口。
哪怕是在地下,這裏也鋪設了墨綠的大理石地面,潔白的大理石牆面、亮如鏡面的銅皮包邊、内藏式照明燈光、柱狀的香煙棄置箱,兩側電梯間的門都做了鏡面浮雕處理,高貴而又典雅,處處彰顯出大公司的氣派。
上到三樓,電梯間布置一樣華麗,外面還有工作人員接待,側面安置着一個銅築的樓層說明,上面繪制了整個樓層的房間布置。
這層,一共隻有兩個五百人規模的中型會議廳。
工作人員說明,每個公司隻可有五人出席拍賣會,其餘的随員,可以在隔壁二号廳休息等待。如果有需要,也可随時通過内線電話,通知随員與公司聯系,或是遞送資料。
加蘭特迅速安排好了随他參與拍賣的人員,其他人則在隔壁等候。同時,他還指定了一名助手負責那邊的人員,一旦有緊急情況,他會通知對方立即通過辦公樓内的長途電話,向總公司方面彙報情況,取得更大授權。
等來到一号廳,他就知道爲什麽會指定每個公司隻派五人出席了。
這是一個三十乘以五十的大會議廳,從空間來說,足以容納千人規模的會議。
但是一層層寬大的半圓形階梯,将主席台圍在正中。
由于每一層階梯都寬達兩米五左右,且每一層階梯之上,都用正面的木制扶手、側面及後方的小屏風,圍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小空間。每一個空間之間又有相當距離,以保證小組之間的内部讨論不受外界幹擾,所以整個會議室内,能夠容納的人數便大大降低。
加蘭特等人在工作人員指引下,來到惠普公司的席位。
這裏是面朝主席台的第一圈,主席台上有人發言,聽得最清楚,視野也最好。
後面的席位其實也不差。
階梯的高低差,讓後面一排座位的木制扶手,剛好與前方的屏風齊平,視線并不受影響。
況且每一組座位前方,都有一張會議桌,上面内嵌有一個屏幕。根據工作人員的演示,會議室後方最高處有一台攝像機,會将主席台發言人的特寫影像攝下來,實時傳遞到屏幕上,讓坐在最後面的會議人員,也能清晰看到發言人講話的神态。
每組座位上,還放置有對應的耳機和麥克風,以便更加清楚地聽到發言内容,并通過麥克風與主席台對話,或是向全場講話。
會議桌上,另外安裝有數個按鈕,分别用于召喚工作人員、向主席台提請發言,以及在投票時作爲贊成或反對的按鈕。
有一個按鈕非常特殊,當它按下去之後,通過麥克風表示自己所會的語種,耳機内便會響起同聲翻譯,幫助會議人員了解發言内容。
但據工作人員解釋,目前僅能針對英語、中文、日語、法語、德語這幾種常用語種,提供同聲翻譯。例如捷克語、阿拉伯語、韓語等小語種,還無法提供支持。
側面有一部内線電話,可以讓與會人員,及時與隔壁等候人員保持聯系,可以通過内線電話讓對方去搜集所需的資料、将資料傳遞至場内等等。
好高級的會議室!
加蘭特等人面面相觑,一個助手愣神了半天,喃喃道:“我覺得這個會議室的格局,看起來怎麽這麽熟悉呢?”
“當然熟悉啦,你天天在電視上看的聯合國會議鏡頭,不就是這個樣子的嗎?”旁的人嗤笑道,“連同聲傳譯都有,這是要複刻一個聯合國?”
其他人恍然大悟,覺得太是可笑,哈哈大笑起來。
加蘭特仍然沒有笑。
他從這個會議室的布置,更加确切地看到了中華制造那無可遏制的勃勃野心!
這個會議室,不出所料應該是爲他們,未來在成爲全球科技龍頭以後,全世界各國來這裏參觀、訪問、參加學術會議的代表們準備的吧……
否則隻在這次拍賣會,用一次就下這麽大本錢,也太奢靡了。
中華制造就這麽有信心?
迄今爲止,他們是做了不少成績,但除了新型電機、電池、還有這次的純平管制造技術,其他的模/數轉換電路、386主闆,都不過是複制歐美技術的低端研發成果。
就算是這次給了他們這麽多先進的實驗室儀器設備,也不過是拉平了他們與歐美實驗室的硬件差距。
研發人員的素質、研發能力高低、對未來科技發展的精确捕捉、研發方向的預判……等等這些軟實力,他不相信一家中國公司,能趕得上歐美。
别說一家公司,就是整個中國幾十萬科學家加起來,也遠遠不如!
他們可不是日本,也不是韓國,國際社會對他們隻有懷疑、提防、拒絕,而不會給予半點支持。
他很欣賞中國人的勤懇努力,和自強不息的精神。但是科技發展需要的是交流、知識傳遞,單靠閉門造車,幹勁再大最終也隻會收獲一堆苦澀。
中華制造對形勢的判斷,顯然是太過樂觀了。
這個會議廳在這次開啓以後,還不知道多久以後,才會再次啓用。
或許,就再也沒有機會啓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