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教材完全符合最新的技術發展,各種新技術也詳細列出了原理、實現方法,但并沒有相關的工藝。
如果要類比的話,就相當于将兩千年的教材,删減修正一些内容後,在九四年發布出來。接受這種教材培訓出來的學員,将更加貼合未來技術的發展,緊跟時代步伐。
這點并不難。
盡管面臨封鎖,原理、實現方法這些基礎的東西,國内隻要有心去搜集,都能從國外的期刊、大學教材中找到。哪怕不一定完整,但也并不是完全無處尋覓。
正所謂知識無國界。
這些基礎的東西,除非完全不進行交流、不培養專業人才,嚴格實行内部循環。否則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渠道,有意或是無意地流傳出去,想要隐瞞也隐瞞不了。
歐美也隻能說是不讓國内輕易拿到,真正傳播出去了,也無可奈何。
唯有設備和工藝,是必須嚴防死守。
白雲天編撰的教材隻能說是更新更準确,更加成體系,卻并沒有觸碰這根紅線。他不是怕歐美特工,而是怕無從解釋技術來源。
小兒持金是什麽後果,他很清楚。
他的目的是培養一大批具有最新知識體系,會使用各種研究設備,熟悉實驗流程、手法,清楚了解本專業科技發展現狀,理解他指引的研發方向,能夠無縫對接,勝任研究室工作的研究人員,然後借他們的手,将一項項新技術“研發”出來。
并不是要培養愛因斯坦、牛頓、愛迪生、斯特拉!
可是即便有很大保留,他所編撰的教材,仍然比國内、國外通行的教材強出許多。
作爲識貨的沙爲健,一眼就看出了它的價值!
白雲天不反對将其傳播出去,國内制造體系越強,他能得到的助力就越大。他這麽費心費力,遮遮掩掩将一項項技術“研發”出來,不就是爲了這個目的?
中華制造内部教材,就是以公司爲掩護,将自己的影子從中消去。
反正這套教材,無非是知識結構更新、更準确、更成體系,并沒有什麽敏感之處,沙爲健要推薦就推薦吧。
出于對技校未來的看好,當白雲天正式向沙爲健提出邀請時,他痛快地答應了下來,簽訂了爲期二十年的用工合同,承諾擔任技校校長一職。
讓他擔任校長,是白雲天深思熟慮的結果。
沙爲健這人或許有爲人死闆,愛較真,說話嗆人等等缺點,但也樂于承認錯誤,用他當校長,正适合樹立技校學風嚴謹的校風。
大不了再給他配幾個管理型副校長,協助他工作就是了。
相對于技術型人才,這種純粹的管理類人才,總是能找到幾個的。
封存道等教師到來以後,白雲天故技重施,用給他們檢查身體的名義,了解到了他們每個人的技能水平,強項弱點,一目了然。
這批前來應聘的教師共有千名,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最遠的是從隴州過來的,一路上坐了七天七夜的火車,據說他是看到隴州日報上的廣告後,跟老婆讨論了好幾個晚上,才下定了決心過來。
這些教師水平,确如沙爲健所說,參差不齊。
以國内高校的平均教學水準爲依據,這些教師絕大多數能達到平均線以上。
畢竟沒兩把刷子,也不敢跨越千山萬水,跑來應聘。
但分數能達到八十分以上的優秀教師,卻非常少,隻有四十多人。想也知道,優秀教師都是各個高校的教學骨幹,哪怕他(她)自己想走,學校也會極力挽留。
教授級的一個也沒有。
他們來的目的也很多樣,高薪是主要原因,其次是想到較爲富裕的江南工作,再次是認爲靠近臨海市,有利于事業發展,其他還有配偶一方家在蘇城、年紀大了想要落葉歸根等等各種各樣的原因。
對于中華制造,很少有人知道,大多數都是在看過廣告以後,才得知有這麽個企業。
可以說,對于公司的忠誠度,并不高。
了解了對方的技能等級,白雲天例行公事地位完成筆試和面試之後,就迅速将那些連平均線都達不到的人刷掉,而其他教師全部錄用。
上千名應聘教師,就錄用了七百餘人!
教師和學員的人數比,達到了空前的一比三的比例。
這個師生比例,比全國最高的一比六都還要高,完全超越高校,達到了高中的小班教學程度。每個教師所教的學生更少,能夠給予對方指導的機會也會更多,成效自然也更好。
雖說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很重要,但是白雲天編撰的教材,大大彌補了教師的能力缺陷。起碼學員們學的,不再是過時的,甚至是錯誤的知識。
而暑期特别培訓班,又強化了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從而能夠更爲準确地回答學員的提問,給他們學員提供更好的指導。
白雲天根據教師們的技能等級,從中挑出十幾名高校管理技能較高,本人表示樂意在蘇城安家落戶的中青年教師,按照所擅長的技能,聘用爲副校長,分别負責教學、教研、教育技術及設備改進、教學實踐、人力資源管理、學生工作、教師服務、招生及人才引進等具體行政工作。
沙爲健已經進入到了校長角色,非常認真地和每位副校長都談了話,了解對方的工作經曆、未來如何開展工作等,談話後對這些副校長的表現都很滿意,認爲他們即便不算特别出色,也足夠勝任所分配工作。
對于白雲天的慧眼識人,他也略微表示了一下驚訝,不過很快就抛在腦後。
各個系的建設,白雲天也給出了令沙爲健心服口服的安排。
系主任全部是各個專業能力最強的教師,相關專業課程的主講老師,也全部是各門課程的能力最強者,達到了在現有教師的情況下,師資力量的最優化配備。
他的知人善任,得到了所有人心悅誠服。
令沙爲健等一衆校領導震驚的是,經過這一番安排,原本來自天南地北散沙一般的教師隊伍,在各個系新任管理人員的帶領下,隻經過短短的磨合,竟然就很快捏合成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隊伍。
就像這個學校已經存在了很久一般!
這樣快的整合速度,就連最樂觀的人,也不由爲之大吃一驚。
緊跟着,強化培訓也緊鑼密鼓地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