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局擺的不錯,若沒有她,遲早落到皇帝手中,兜兜轉轉一場空。
想通了其中關鍵的沈玉暖對于潘惜梅稍微有點同情,身在潘家享受富貴帶來的優越當然也要承擔責任,不過這個責任過于沉重罷了。
但同情并不能抹殺對方的殘忍暴虐,一碼歸一碼,相信這位皇帝并不是什麽大度的人,一定能爲死在潘惜梅手上的人報仇。
她唯一心疼的是林景衡,招誰惹誰了,真是無妄之災......
天灰蒙蒙的時候,負責林府每日新鮮食材的商家像以往一樣趕着車到了林府後門,準備敲門卸貨的時候注意到了倒在側門的一個身影。
于是,消息迅速上報給林老夫人,等人擡進去的時候,夫人死在外面的消息已經走漏了。
老夫人既敲打又許好處,穩住了下人才深吸一口氣掀開白布露出了裏面那張青黑的臉。
死去多時了,已經不是第一次面對死亡的老夫人對這個有經驗,判斷的很準确。
第一時間找來了人事嬷嬷查驗身體,得到屍體很幹淨,身前沒有任何被侮辱的迹象才算安心。
除此之外她情緒沒什麽起伏,至于潘月娥出去做了什麽,爲何死了,這些一并不在乎,隻吩咐翡翠,“去通知少爺。”
林景衡幾乎是在睡夢中被叫醒的,因爲太突然且離奇,加之天色尚早不打算驚動沈玉暖,隻留了話一人回了林府。
潘月娥的死亡是在兩天之後才将消息散出去的,作爲長子的林景衡忙前忙後連軸轉,停靈發喪一應事務辦完已經是七天之後。
閑下來才有時間清理心中的慌亂,小暖不知去向,走時隻留了一封信,裏面隻一句,“有事暫離,歸期不定,勿憂。”
此時才意識到,對于小暖他竟一知半解,若她不願意,他就找不到她的人。
“少爺,您多少用些。”
林景衡連看都沒看,閉眼重重揉着太陽穴,“潘家又來鬧了?”
林書擔憂極了,這才幾天,少爺清減了不少,食量一天比一天少,這麽下去可怎麽辦?
“今兒倒是沒來,想來也是放棄了。”
放棄?但願吧。
說來也是奇怪,潘家前腳拉走嫁妝後腳就說潘惜梅失蹤了,是他的原因,還鬧了一番。
林景衡根本沒心思應付,一邊是葬禮一邊是小暖,煎熬着過日子,就怕那人野起來一去不回頭,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她心裏他的分量,也許并不是太重?
這是最近幾天扪心自問最多的問題,茶飯不思隻拿出她繡的金剛金一遍遍的看。
等心裏平靜一些了就對着那封信發呆,一遍遍的琢磨裏面的意思。
什麽叫有事?有什麽事?不告訴他,不開心。
暫離的意思就是還回來?陰雲散盡,開心。
歸期不定?沒有比這四個字更讨厭的了。
勿憂?他怎麽能不擔憂?
她是怎麽離開的?去的地方遠不遠?吃的如何?睡的如何?路上可安全?
這時候就希望她之前說的能飛檐走壁七十二般變化的師父是真的存在,起碼教她些防身的本事。
林景衡操碎了心,對着短短一句話的紙恨不能撕巴撕巴燒掉,情緒太過矛盾導緻手抖,信紙輕飄飄出去,落在一旁的茶杯上。
被熱騰騰的水蒸氣一熏,竟然在素淨的紙面上出現了一道淡淡的痕迹,驚疑不定的林景衡迅速拿起紙,那痕迹消失了。
再次罩在茶杯上一熏,又重新出現了,這次看清了,是一行字,“小心皇上,速離京城。”
一開始以爲是惡作劇,以小暖的性子做這樣的事不足爲奇。
但涉及到皇上,林景衡很慎重,他想了想,拿起一個幹淨的杯子倒了一杯白開水,再把信紙罩上去,什麽變化都沒有。
“林書,沏壺茶來,龍井。”
候在外面的林書還疑惑,少爺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喝過龍井了,以前可是愛的很。
又一次試驗的結果出來,林景衡的神情前所未有的嚴肅,這張紙上隐藏的字隻有被小暖給他制的茶熏過後才會出現。
下意識的,林景衡就是相信她的話,當即讓林書去準備,不管是不是玩笑,當真的來吧。
沈玉暖根本不知道她的離開給林景衡帶來的是怎樣的心理考驗,她隻管樂淘淘的尋寶。
順着寶藏圖一路往西,幾乎到了邊境,在荒涼的野外兩座成直角的山崖相夾的小-縫隙裏,找到了寶藏的入口。
目測這兩座山其實是一座,從遠處看中間那條裂縫怎麽那麽像被雷劈過?
入口處的空間非常狹小,不時有碎石從山頂砸落,非常之危險,連小動物都沒有一隻,更不會有人想過來看看,實在是個藏寶的好地方。
她甚至在寶藏入口處的附近的石壁上看到了年代久遠的劃痕,一看就是人爲的,應該是記号。
在記号附近摸索了幾下,在某處凹陷的地方停下,用力擊打了一下,那處陷得更深,随後腳下出現了抖動,伴随着沉重的石頭摩擦的聲音。
沈玉暖迅速跳遠,等地面完全-露出來才走近,神識先進去看了看,确保裏面沒有任何活物才提腳進去。
待看到堆積在地上成山成堆的金元寶,哪怕常年埋在地下,積了厚厚的灰塵,也借着一點點光亮在黑暗中散發出驚人的亮度。
此情此景就連見多識廣的沈玉暖也不得不用一句經典國罵來诠釋此時震驚的心情。
金元寶之多生平僅見,足有十來米之高,這比見到同樣數量的靈石還讓人心動。
沈玉暖皺眉思考,或許因爲她出自世俗的原因,金燦燦的才誘-人?既然誘-人那還等什麽?收了!
手一揮,成山的元寶消失不見,裝進自己兜裏才是真滿足!
這時才發現,被成堆的金子擋住隐藏在後面胡亂堆放的蒙塵的真正寶藏。
那是一本本泛黃的書籍,有些經受不住歲月的侵蝕已經開始腐爛。
沈玉暖仔細查看,發現這些書籍幾乎囊括了整個華民族的文明,涉及方方面面。
潘家若拿出去一本讓子孫後代學習繼承也不會成淪落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