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則剛讓人帶段延貴下去休息,他的那堆大大小小的兒子馬上就湧了進來,七嘴八舌的問道“父王,皇上意欲爲何?”
他的這堆兒子,大的已經超過三十,小的還不滿三歲,長相各異,打扮也各異,如單從衣冠來看,除了幾個年歲大些的,還和韋則一樣,和部民是一般打扮外,餘者要麽披甲要麽着儒衫,身上已經少有邊陲部落的痕迹。
韋則還在想着剛才和段延貴的談話,他沒有回答兒子們的問題,反而問了一個,“阿宗,兩林部,是否有人去京城?”
被問到的,是他大兒子阿昌,阿昌和韋則差不多是一樣的打扮,若是韋則瘦下幾十斤來,阿昌便會和他是一樣的長相。
阿昌在自己兄弟當中看了一眼道“兒子已經查實,勿兒讓他的二兒子去了京城,”
被他看了一眼的,是韋則的二兒子阿昌,這是一個看起來很彪悍的漢子,但此時卻乖巧得像一個小媳婦一樣,低眉順眼的看着地面,一聲不吭。
兩林部派出了他二兒子,我邛部川部也一定要派出二兒子?
沒這個道理。
但此時若是開口,那就是引火燒身。
好在韋則也沒有就這個話題繼續,他道“皇上和太子,我想應該是太子,有意在我們的領地中,新建一個集市,”
他大兒子阿宗馬上說道“父王,一定不能答應他們,”
阿宗的看法顯然是主流,一大部分人在附和他,就是那些沒有附和他的,如阿昌等,也未見得就是不同意他的看法,隻是單純的不願意附和他而已。
看來不管在韋則心中,他的這些兒子,是真蠢還是假蠢,他們至少都知道,自家部落的立身之本。
“父王,”阿宗繼續說道“貿易,乃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我們發展壯大的依仗,若是讓太子參與進來,我們自祖輩就享有的優勢,怕是很快就不複存在,”
于他而言,類似這樣的要求,那是理所當然的理都不用理,誰要是敢答應這樣的要求,他就和誰沒完。
雖然韋則尚在,也并沒有明确定下接班人,但他早就當仁不讓的認爲自己就是當然的接班人,并已經定下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計劃,而那些計劃的核心,就是邛部川部因爲地利,而享有的貿易壟斷權。
韋則道“太子的人說,太子之所以有這樣的提議,是他想以此爲開端,讓我們和對岸的貿易更繁榮,吸引更多的宋朝客商,主動來集市交易,讓我們,能得到更多的實惠,”
阿宗馬上道“父王,京城那些人的話,如何能信?”
阿昌覺得自己聽出了點韋則的意思,便道“大哥,你且說說如何回絕太子?”
阿宗不假思索的道“當然是讓丞相去應付他,建昌府可是高家做主……”
“但你忘了,太子是高家外甥?“阿昌馬上道”你又如何知道,太子事先沒有征求高家的同意?若是高家不允,段延貴能這麽順暢的一個部落一個部落的走過來?”
“那又如何?”阿宗道“難道他們聯合在一起,我們就必須就範?這麽多年來,他們什麽時候沒有過這樣的打算?這麽多年來,他們何曾如願過?”
阿昌道“那是此前,無論朝中是董家勢大,還是楊家勢大,或是高家勢大,都沒有一個像現在這樣,能代表兩家共同利益的太子,”
“何況,今時不同往日,現在情勢特殊,此前做了那麽多準備,最終卻沒有發生正面沖突,無論皇室還是相府,說不定,都在尋找一個合适的對象,來顯示他們的實力。”
阿宗對此嗤之以鼻,他又道“那又如何?”
“别說他們一家,就是他們聯起手來,難不成還敢對我們動手不成?隻要我們沒和宋朝斷了聯系,很多事,他們就隻能想想而已,”
阿昌沒有繼續和他分辨,隻是向韋則道“父王,一則,在他們的扶持下,兩林部近年來變化很大,實力不可小觑,”
而自古以來,老二最初和最終的願望,都是成爲老大。
兩林部這些年來,一直在踐行這一鐵律。
而段延貴,也好不掩飾的表露出了他們若不配合,就大力支持兩林部的傾向。
“二則,兒子偵知,邊界的吐蕃部落,又有些蠢蠢欲動,”
很少有全是益處,并無一絲壞處的事,地利,讓邛部川部扼守了大理國和宋朝貿易往來的主要通道,同時也讓以邛部川部爲首的東方三部,成爲吐蕃進犯的主要對象。
在那樣的時候,他們自然需要朝廷的支持。
“三,”他看了阿宗一眼,說出了最重要的一條,“太子,可以說同時代表着皇室和高家,這是我們以前一直不曾遇到過的情況,若是生硬的回絕,那很有可能,皇上和丞相,會聯手斷了我們的貨物供應,”
最後這一條,才是最緻命的。
邛部川部,确實占據地利,他們不高興的時候,甚至可以把路封死,不但能斷了和宋朝的貿易,甚至能讓去中原王朝的欽使都不能成行——他們的祖先,在南诏時期就這麽幹過,當然,最後并沒有什麽好果子吃。
但反過來,隻要朝廷有魄力,他們同樣可以把邛部川部和周圍隔絕開來,緻命的是,邛部川部和宋朝的貿易,全賴朝廷的供應,不論是馬匹、刀槍、盔甲、珠寶玉石、藥材等緊要物資,還是如娑羅毯(這個确實名貴又稀少,大理國就是向宋朝進貢,一般一次也不過一兩件而已)、筇竹杖、大理石等特産,他們全都需要從國内采購。
這也是爲什麽這麽些年來,邛部川部雖有對宋朝表示順從的傾向,但一直都承認自己是大理國所轄的主要原因。
若是斷了這些供應,他們的地利,便再無任何可取之處,而若沒有了這些供應,不能爲宋朝他們急需的商貨,對他們一向優厚的宋朝,怕是會立時棄之如履。
被阿昌的這一二三條打得有些措手不及的阿宗還在想着如何反駁,韋則已經問二兒子,“那你認爲,如何應對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