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疏漏之處,可是大體上楊可世和高遠都贊同周南的安排,以涿州爲中心,北聯燕京,東接固安,南面更是西南有易州和無憂寨、新城和歸義兩個犄角,依靠城牆進行防守,每個城裏又有騎軍可以出擊,涿州、易州、新城歸義形成了一個鐵三角一般的防守。就是宋軍來攻,也足以抵擋了。
高遠和楊可世分别派人,分赴涿州、新城等地傳令調兵之事。
安排好這些,周南則要急着和楊可世、高遠率兵前去居庸關,那個高六現在已經成了周南心中一根刺,不清理掉,始終是心腹大患。
楊可世卻擠眉弄眼地說道:“急什麽?不用一兵一卒便可去除此患。”
周南一看楊可世的樣子邊不相信,高遠卻忙問道:“是何辦法?快說來聽聽。”
楊可世嘿嘿笑着說道:“自然是将公主娶回來,小夫妻一下旨,管他高六、高七,還不得乖乖回來。哈哈哈!”
周南鄙夷地看了楊可世一眼,高遠對這樣的方法也是毫無興趣,隻有楊可世爲自己的想法笑個不停。
忽然左小四飛身跑進來,對周南說道:“張大人快不行了,請你過去!”
周南大吃一驚,忙起身出來,高遠和楊可世一聽也跟着周南出來,叫親軍牽來幾匹馬,四個人騎上馬,由左小四前面領路,直奔太師府而去。
蹄聲急促,很快便來到了張琳的太師府,左小四邊下馬邊扭頭說道:“到了,到了!”誰知周南早跳下馬,幾個跨步便進去了。高遠和楊可世也急忙跟着進去。
太師府内,左小四急跑幾步,趕上周南,領着周南向内院走去,一路上丫鬟婆子來來往往,都是一臉戚容。
左小四将周南帶到一處小院内,隻見正堂門口外面站了一堆丫鬟、媳婦,都屏氣息聲,一個年輕男子,一副文士打扮,站在門外團團打轉,旁邊還有幾位大臣,大概是和張琳關系緊密或是和張琳有姻親關系的,也都候在門外。那年輕文士一見左小四領着幾個人進來了,忙迎上前來,對左小四問道:“左小哥,這位可是……”
左小四連連點頭,答道:“正是!這位便是周将軍!”
那年輕文士一把拉住周南的胳膊,便向房子裏拽去,便走便說道:“周将軍,失禮了!家父突發惡疾,必要等你來才肯說話!快!”周南一聽如此嚴重,忙跟着這位文士進入房中。
這房子大概是張琳的卧房了,房中内側一張清漆木制大床,張琳在上面躺着,眼睛緊閉,身上蓋着一條薄被,旁邊一個婦女,年約四旬,正坐在床邊,輕輕握着張琳露在被子外面的一隻手。一名侍女正端着一個茶盞,裏面有湯匙,卻呆呆立着,也不喂張琳,也不知道是不是已經喂過了。
“爹爹,周将軍到了!”那年輕文士将周南拽到床前,對着床上的張琳輕聲呼叫道。
床上的張琳慢慢睜開眼來,周南起初還以爲這是張琳爲了逼迫他迎娶公主,演的一出苦肉計,可是現在看看張琳,隻見嘴唇一片灰白,雙顴處一抹桃紅色,眼神渙散,情知這是元氣耗散将枯的征兆,急忙問道:“爲什麽不請大夫?!”
這時的張琳嘴唇翕動,那文士忙低下頭,才聽到張琳是在說“參湯”二字,忙讓那侍女将那盞參湯端過來,親自一勺一勺給張琳喂下去。
半盞參湯喝下去後,張琳竟用胳膊推開文士,慢慢扭過頭來,昏黃的眼珠與早上時的精神煥發判若兩人,張琳看到周南,張大了嘴,用力說道:“周……将……軍,”周南上前坐在床邊,握住張琳的手,低頭側耳,隻聽張琳說道:“……信守……前、言,守……守疆……安民,迎娶、公……公主,善待……大……遼子民……”
幾句話說下來,張琳便再無力說話,周南伸手拿過來參湯,要喂張琳,張琳用手擋住,又說道:“埋我到……城……北,……看……你,去娶……”聲音越來越小,最後再也聽不到了,周南擡頭一看,隻見張琳手指着北面,眼睛猶自睜着,隻是瞳孔早已渙散。周南伸手一試,氣息已經沒有了。
那文士一見,知道張琳已經不行了,跪倒床邊放聲痛苦。房中跟進來站着的幾個大臣和高遠、楊可世等人也都心酸不已。門外站着的家眷們聽到屋中動靜,忙也都進入房内大哭。
家中女眷進來,周南等人便先來到院内,有官家将衆人引到前院,請入房中坐下歇息。過了好一會兒,剛才那個青年文士換上一身孝服,走了過來,先向房中衆人行了晚輩禮,這才悲聲說道:“家中突遭變故,晚輩悲痛不能自已,失禮之處多有擔待。家中事,自有家人料理,不敢勞煩諸位大人。隻是家父生前曾說要葬于城北,好看到驸馬與公主大婚。此事還望能成全家父遺願。”
說完又向衆人躬身施禮,又特意上前幾步,向周南深施一禮,說道:“還望周将軍成全。”
衆人都紛紛看向周南。這些人既然能在這個時候出現在太師府,當然都是與張琳平日相善,那日更是相和張琳,催着迎娶公主。張琳剛才遺願,要驸馬迎娶公主,要周南善待子民,守疆安民,這些話,可都聽到了,現在張琳的兒子過來求周南能成全張琳遺願,都看着周南,看周南如何回答。
周南怎麽也沒想到,張琳最後的要求竟然還是要他迎娶公主,前面那些守疆安民,信守前言,他想也不想就會答應,可是說到迎娶公主,他還是不想委屈高芸。
“不用問了!我代大郎答應了!”周南還沒說話,高遠已經大聲喊道:“老太師如此忠心,豈能不讓人感動?!必定成全了老太師!”說話間,高遠眼中紅紅的,旁邊的楊可世也是一般神情,對周南說道:“老太師如此氣節,大郎你就成全了老太師吧。”
周南看看一身重孝的張琳的兒子,再看看這些大臣,點點頭,答應道:“在下答應迎娶公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