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周南明日就要回京,連餘裏衍也覺得奇怪:前些天周南還在平州,調集工匠過去,說要修築新榆關城——山海關。才過去幾天,他自己卻怎麽要回京了?
“公主殿下,依臣下之見,驸馬與公主共同執掌朝政,便該以皇帝之禮迎接,再不可随意行事,一切簡慢。”李石當即對餘裏衍說道。他這次提出立國号的事,就是爲的确立周南的皇帝身份,總是驸馬啊、将軍啊,更有什麽大寨主啊,這些不倫不類的稱呼,實在有損國威。
“周将軍畢竟是以驸馬之名與公主共同執掌燕京,若是貿然以一國之君之禮來迎接,隻怕令舊遼臣民失心,更會招來金人大軍圍攻。”另有一個年約五旬的大臣反對道。
他這樣一說,反對的人便寥寥無幾了。畢竟沒人能猜到上面坐着的公主耶律餘裏衍心裏到底是如何想的。畢竟權位之事亂人心,在這權位面前,沒幾個人能冷靜對待。李石可是最初是鼓動張覺迎回舊遼皇帝天祚帝的,一心要振興大遼,算起來對大遼也是忠心耿耿了。後來張覺反叛,李石便跟随了周南,當然是将周南視爲正主,而李石這樣忠心的人,在公主那裏也不會招惹反感。
可是他們這些臣子就不同了,若是一邊倒的要擁立周南爲皇帝,讓公主心中惱恨,可就得不償失了。保守一點兒說,還是維持現狀最好,兩不得罪。
見衆人都不做聲,李石又說道:“《易》中泰卦乃是異卦相疊,本應天上地下,此處卻是上卦爲坤,爲地,地屬陰氣;下卦爲乾,爲天,天爲陽氣。陰氣凝重自然要下沉,陽氣清明自然要上升,陰陽交感,萬物紛纭,所以卦名曰泰,乃是事事通泰之象上下和睦之意——諸位,豈不是正應了當今驸馬與公主之事?正該陽升陰降,才能事事通泰。”
“李翰林豈可隻憑借一句陰陽交錯,便來妄論國事?”剛才反駁李石的那個人不滿地說道。
朝堂上其餘的大臣,有漢人,也有契丹人,都是大眼瞪小眼,看着李石二人争論,卻誰也不敢随意插言。
餘裏衍見狀,出言問道:“諸位大人可知驸馬來曆?”
衆人被餘裏衍問得摸不着頭腦,不知如何作答,虞仲文說道:“老臣與驸馬相識日早,聽說驸馬是在五峰寨夏日滂沱大雨中,巨雷過處,驸馬憑空而至,後爲高将軍等人救回寨内。驸馬雖是漢人,卻自幼便入我契丹國中;雖自幼離家流落,卻能口誦手寫;雖自身不是匠人,卻能指揮工匠造出神車、炸箭;更隻身一人,奪涿易,以五千人起事,下燕京,驅南人,平奚亂,使我契漢數十萬人能有燕京這一容身之地。不知老臣說的可對?”
餘裏衍笑着說道:“虞留守果然對驸馬知之甚深,片言無差。鄉野中人,雖有故意虛構,欺世盜名者,神車、炸箭卻總不是假的。那日驸馬和高将軍在西山打獵,将我救下,便覺此人非是常人。敢問諸位大人,可曾聽說天雷擊過之後尚能安然無恙的人嗎?”
衆人都搖搖頭,天雷威力便是沒有親身經曆,可也都見識過,暑夏之時,往往有暴雨驚雷,莫說天雷了,便是天雷之前,一道亮閃劃破天際,便能窺見天雷之威了。聽說荒野之間,多有二人環抱的大樹,都能被天雷一擊兩斷,若是打在人身上,哪裏還能活命?!
“敢問諸位大人,有誰曾見過能令人白日飛升的神車?”餘裏衍又問道。
衆人又是一陣搖頭。南人小說《搜神記》中或許有過,不過說出來也隻是當做神怪之事聽一聽,哪裏曾真的見到過?
“我大遼眼見着國勢已去,如日薄西山。外有虎狼金賊,内則衆叛親離,我輩如待宰羔羊,惶惶不可終日。又有蕭德妃等人竟然要将燕京獻于金賊,令我等失去這最後的立足之地。”餘裏衍将胸中一直以來的怨氣慢慢說了出來,雖然沒有厲聲叫喝,衆大臣感同身受,自然也都向上天禱告,幸虧最後并沒有讓燕京落入金人手裏。
“幸賴驸馬率領萬勝軍,東擋西殺,僅以五千人馬,竟南拒大宋五萬大軍,北退金賊老皇帝率兵親征,更平定奚人和平州叛亂。此等功績,若說不是我契丹始祖、日月大神将驸馬賜來,要拯救我燕京千萬子民,匡扶我大遼社稷,誰人肯信?!”餘裏衍聲音提高了些說道。
下面的大臣們頻頻點頭,他們這些留在燕京城、沒有追随天祚帝逃命的人,大部分原因是因爲他們身份和資格不夠,不被天祚帝帶在身邊。而留在燕京城裏,差一點兒成了南朝或是金人的俘虜,整日裏提心吊膽,自然對天祚帝沒有多少忠心。幸虧有這樣一個天降的驸馬周将軍,才讓這些人保住了身家性命,現在連蜀國公主也說周南是天神相賜,自然是人人點頭。
“既是天神相賜,可當得“天子”之名?”餘裏衍從座榻上站了起來,向下面左右兩列坐着的大臣們問道。
衆大臣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過:連公主自己都願意讓驸馬做皇帝了,别人還攔什麽啊?李石更是快人一步,站到大殿中間,高聲說道:“臣等恭請皇後明日以車駕迎接皇帝陛下歸京!”
坐在最前面卻一直沒有說話的蕭老六也高聲叫道:“聽了半天,就是李翰林這句話最合我意!什麽大遼、天祚帝?!早就沒了!現在這裏就是新遼國!你們這些念書出來的,明知道該這樣辦,就是不肯說出!”
虞仲文、康宮弼、張英墨等與周南交往最近的一些大臣帶頭,和其餘大臣從座位上站到李石身後,一起高聲說道:“臣等恭請皇後明日以車駕迎接皇帝陛下歸京!”
餘裏衍臉龐绯紅,輕聲說道:“未曾與驸馬大婚,不可言皇後。”
李石立即說道:“《詩》中有玄鳥篇,其中有“商之先後,受命不殆”一句,鄭玄箋曰:後,君也。皇帝、皇後皆爲天下之君,正合當下驸馬與公主執掌燕京之事。從今日起,公主當受皇後之封。”
蕭老六哈哈大笑,說道:“還是你這狀元能說會道,就這麽辦!以後大夥兒都不許叫什麽驸馬、公主了,該當叫皇帝、皇後!哈哈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