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夫與廣平公的責任,老夫會擔着,不會因爲交接了就不承認。畢竟這段時間是有左金吾衛和左衛在看守細柳營。”
李炜有一時的遲疑,最終還是給徐義講明白了。
他覺得徐義是沒有想通其中的利害。不管是從關系上論,還是對于大盛王朝的利弊考慮,李炜都必須将這事擔過去。
徐義若在一開始就留口舌,未來的神策軍很可能會猶如朝堂一般混亂。
“信安王,小子不是妄言,事實确實如此,小子查清了!”
“這得感謝信安王與廣平公前期的措施,将所有的原料和成品全部封存了,直至關閉了所有作坊,讓小子可以清楚的清點各種物資。”
“呈給信安王和廣平公看看······”
在李炜和程伯獻的疑惑中,徐思順将一卷宗呈上來了。
李炜看了看,就是些進貨的記錄,還有火藥彈的成品數量,包括試驗場用掉的數量等等。
這能說明什麽?
“小子計算了所有原料,清點了所有原料庫存和火藥彈成品,根據小子制作火藥彈的手法,以及小子教授給工匠的辦法,基本上可以确定,沒有遺失一枚火藥彈。”
“何故?”
李炜還是不明白。
“信安王,一碗米,一碗水,能做幾個人的飯,隻要是做飯的婦人,能估摸個八九不離十。同樣,細柳營有多少原料,能做多少火藥彈,小子也能估摸個八九不離十。”
“清點了所有封存的物資,小子就敢确定不存在火藥彈遺失的情況!”
“就這麽簡單?”
“嗯,就這麽簡單!”
從當初出事開始,徐義就一直在推演這火藥彈制作過程,也在計算着原料、損耗以及成品之間的關系。
就等着這一天。
徐義想好了,若是一旦數據對不上,或者說差距太大,他沒想過擔這份責任,他甚至向聖人讨了恩準,就是将一幹工匠全部殺掉!
就是重新培養工匠,徐義都不會留下已經有勢力歸屬的工匠。
徐義是對後世的洗腦教化有信心,也不敢肯定一個已經有勢力烙印,并敢于冒着生命危險做出行動的人,會在後世那種填鴨灌輸的教化中改變。
這時候的人,對于諾言誓言的認同跟後世大不同。
總算是解脫了,不管如何,是不是自己在管理細柳營時有失誤,徐義的情李炜和程伯獻得承了。
本着虱子多了不怕咬的原則,他倆直接将一直不好意思拿出來的紙條給了徐義:成與不成,你自己看,人情難還,盛情難卻。
徐義正奇怪呢,還以爲真的就沒有人情往來了,原來在這等着呢。
徐義一直就覺得公權有時候就是人際交往的工具,大盛朝更是如此。别說他自己,崔家什麽的,就是他家裏的這些人,包括趙仲漢等人,都有自己的關系圈子,都有遞紙條說情的。
誰還沒有個三親六故的?
不過徐義還是知道輕重。聖人擴大的原本神策軍的編制,從兩千直接增到了五千,又有自己準備開辦的作坊,在這個軍城裏,真不愁安置三五十個閑人,也養得起。
所以,人情要留下,事情要辦好。該處于什麽位置便安排在什麽位置即可。做事嘛,該認真時要認真,該糊弄就得糊弄。
不管是任何王朝,任何衙門,都不能做的完全認真了。
五千人的複核是同時展開的,由徐義這邊的自己人直接參與,這件事是絕對不能糊弄的。
地方州府什麽樣,徐義清楚,一個個幹朝事還不如他們吃花酒的時間,想要讓地方上絕對公正,徐義也知道是夢。
但是,徐義所有想法的寄托都在神策軍上,在這一點上,是絕對不能有絲毫糊弄心态的。
所以,徐義制定了标準,就是地方挑選的标準,由自己人,也就是申屠、徐風徐雲等,包括淩風子淩雲子都上手了,都主導一隊一隊的篩選。
相對而言,他們的交際圈要窄很多,也就少了走關系趴後門的可能。
而且,徐義讓李光弼作爲整個内部篩選的主導,具有絕對的決斷權。
主官嘛,是不能在特定事務上有決斷權的,那樣就沒有了任何回旋的餘地,把李光弼先擺在前面,推出去,自己留在後面,不是要坑李光弼,是爲了留一點最後操作的空間。
這做法見多了,就是法律,最後都有一句什麽最終解釋權······
該照顧的名單也都留給李光弼了:“李兄,咱神策軍初建,不能跟所有的兄弟隊伍都鬧僵了,也不能把朝堂的臣工都惹了。”
“都有個故舊門生三親四姑的,該走的人情還得走。但是,有一點需要确定,軍城裏可以留,達不到标準者,絕不可以以神策軍将士身份留下。”
“軍伍必須是純粹的,幹淨的,純潔的。可以允許朝臣的三親六故借神策軍的名居長安,也可以放一手讓他們有個營生,但是對于神策軍的将士,絕沒有商量的餘地!”
“主公,該當如何,還望主公那個章程!”
不是李光弼推,徐義的這話讓他糊塗了。一邊讓擡擡手,一邊又嚴苛,這個度的掌握不好定呀。
具體操作者全部是徐義的人,拍闆的卻是自己。是,确實給了自己賣人情的機會,可惹人恐怕也是自己吧。
李光弼也不是小白,豈能不懂?
他還真就不懂了。
“李兄,自李兄遵旨到了神策軍,我倆就算是同舟共濟了,即将在一個竈房裏攪勺,未來将是可以将後背交給對方的。”
“我徐義不會做出賣兄弟的事。”
“整個神策軍也如此!神策軍的第一宗旨便是同生共死!生死與共!你我共勉!”
“我所說的雙标······也就是兩個标準操作是這樣的:我相信,在所有選兵進營後,地方的折沖校尉都在長安城等着信。”
“那麽,咱第一撥的選拔,就稍微提高些标準,從而篩選出一些不符合标準的選兵。在選兵過程中,軍城不封閉,消息可以暢通内外的······”
話不需要再說透了,混朝堂這麽多年的李光弼能懂。
說白了,就是提高标準淘汰人,再降低标準定人,這中間的消息就是讓賣人情的。
“這隻是留在軍城的标準,而五千選兩千的标準,那是絕對要不得一點含糊。留軍城可以,混營生也可以,讓神策軍實力降低絕對不行。”
“前期的遴選留餘地,就是爲後期的優中選優堵所有人的嘴。已經承了情,再得寸進尺就說不過去了。”
這是十七八歲的腦子嗎?李光弼聽完徐義這百轉千回的想法,有點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将軍的腦子。
這彎彎繞,堪比多年老吏,就是一隻老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