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徐思順似乎也在急于表現自己的能力和忠心,徐義不時的點幾句,徐思順就滔滔不絕的幫着徐義分析。從這幾天的邀約,說到壽王和太子的抗衡,說到惠妃,說到李林甫和李适之,說到張九齡、牛仙客,包括王忠嗣等等。
甚至就是原本顯耀的勳貴,包括世家大族的現狀,徐思順都算得上是言無不盡了。
确實,徐義覺得自己家裏真的需要這樣一個人。
“這幾日我顧不上招呼你,有些事要忙。既然來了,是徐家。至于家裏人,你問問清叔就行。”
徐義還是表示了接納的善意,沒有虧待徐思順的這片苦心。
說真的,就徐思順這一陣說的這些話,有很多是不能外傳的,也就是說,徐思順投靠,是帶着投名狀的。
或許徐思順真的是死心塌地吧。
徐義是真的顧不上招呼,也沒時間觀察徐思順的忠誠與否,他相信,有莺娘帶着魏長天和徐風、徐雲,肯定會看好徐思順一家人,也會看好這個家。
徐義急需把新軍軍營的事做妥善了,看如今的這個形勢,拖得越久,很可能自己面臨的局面越複雜。
“你是說徐義這小子把所有的邀約都推了?”
“回大家,确實如此。”
“包括崔家和信安王?”
“嗯,包括崔家和信安王,一律回絕了。”
“沒讓朕失望。”
“大家,徐思順居家投靠徐義了,會不會是······”
“徐思順?吏部考評中上,朕不覺得他有窺明白全局的能力,應該是幫徐義分析一下朝堂的局面。這樣吧,你将你夾袋裏的人拟個名單,給徐義送過去。”
不止是宮裏在議論,整個長安有名頭的府門裏,都在議論着徐義回絕各方邀約的信息。
“以不變應萬變,小子倒是走了一步好棋!”
這是李炜的判斷。李炜也不相信徐義是看透了全局,他清楚徐義是出于本心。
而在平康坊的李林甫,将門生遞上來的奏報看了看,随手便丢在一邊了。這時候的徐義風頭正勁,他沒有專門爲難徐義的意思。
可惜,那壽王被莫名其妙的仇恨蒙蔽了腦子······徐義是一個可能在未來登堂入室的人才?需要很長時間,可對于壽王,當下最重要的是大統繼承。
隻要徐義沒有跟太子一方勾連?正确的做法是放放?而不是招惹徐義從而導緻聖人的反感。
“左相,壽王求見。”
李林甫正琢磨着怎樣脫開這事?下人就奏報,壽王殿下來了。也罷?勸說一番也好。
“左相?如今那小子拒絕了所有的邀約?分明是不給所有人面子?這正是好時機。”
李林甫真的想不出壽王的腦子是怎樣長的,好時機?什麽好時機?人家拒絕所有人的邀約?不正是告訴聖人?他沒準備在下面搞事情嘛?
“左相,如果這時候有臣工彈劾,随便什麽事彈劾,估計在朝堂上都可以得到響應,如此一來?他根本就别想籌建什麽新軍,甚至連明威将軍都可能做不成!”
李林甫沒吭氣,壽王殿下卻還在繼續,不停的絮叨,跟李林甫闡述着這時機的不可多得。
“壽王殿下,先不說有長公主義子的身份,就徐義進長安以後,可有什麽讓朝廷,讓聖人忌諱的作爲?”
“老夫不是不配合壽王,徐義如今風頭正勁,彈劾徐義絕對會是得不償失。”
“左相,并非如此。小王着人從東都收集證據,徐義将灘塗渡口方圓幾十畝良田收爲己有,并且插手運河漕運,在整個運河沿途的渡口都貪占渡口周圍良田,已經是怨聲載道了。”
“就說東都的灘塗渡口,十幾畝的林地獨占,不做他用,僅此一點,就令蕭家、裴家、崔家都有怨言。”
“本王聽說,崔升曾向徐義提過,想收購那片林子,被拒絕了。崔升是代表着崔、裴、蕭三家出面的。當時又信安王居中調解,方解了徐義之威。”
“如今,徐義再次拒絕崔家邀約,想來崔家也有怨言。加上整個運河漕運,都是那個胡老三借徐義之名,對所有事情指手畫腳,多有怨言。”
“小王以爲,這時候若是挑起事端,甚至不用我等使勁,面對整個運河漕運的利益,以及東都灘塗渡口配套設施的利益,徐義必将會是人倒衆人推。”
要說壽王沒腦子,還真不是,最起碼他好像還知道攻其要害,還知道集合衆人之力。
可惜,李瑁想的太簡單了。
整個運河沿途的利益,徐義到底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收獲怎樣的利益,就是李林甫也很清楚。
這事并不是徐義的弱點,恰恰相反,完全就是徐義的依仗,甚至比長公主義子身份還要強一些······那可是勾連了大盛朝三成權貴家族。
而徐義,在其中付出絕對是最多的,沿河渡口的設計規劃盡出徐義之手,甚至在轉運的流程上,也是徐義貢獻最多,最大限度的讓各家收益,卻在所有的産業裏占據利益最少。
以這點開刀,純粹就是玩火自焚。
“壽王殿下,可知聖人意下如何?”
“聖人?”
“壽王殿下,老夫以爲,徐義之所以拒絕所有邀約,本意正是向聖人證明一點,他徐義隻聽從聖人。若是如此,此時彈劾徐義,是否會有收獲?還是說會受其害?”
這時候,李林甫的下人走近,悄悄的在他耳邊耳語······
“壽王,想來你回去就會聽聞了:高力士造訪徐府,給徐義了一份名單,就是讓徐義挑選到新軍中的名單。”
“具體如何并不知情,但高力士離開徐府時,徐義相送,相談甚歡。壽王殿下,該如何做,想必壽王殿下明白了。”
嘚嘚半天,總算是打消了壽王針對徐義的想法······這時候應該集中力量面對太子,而不是節外生枝。
壽王離開了,一臉的惱怒。估計他還不會撒手,隻要不牽扯自己,李林甫也就不在意了。
李瑁回府,确實得到了消息,正如李林甫所言,高力士造訪徐府,賓主盡歡。
至于是不是真的歡,高力士的涵養不至于讓人看出來。事實上,徐義對于高力士的造訪,也隻是申明了自己選兵的原則。
即便清楚這是聖人的意思,徐義還是申明了自己的原則。
新軍選兵,會制定明确的标準,公布進入新軍的條件,到時候新軍将不計較是誰家的人,傾向于誰,一律按标準接受。
但是,作爲新軍的宗旨,一切都是以效忠于聖人爲基本。新軍有相應的章程,有相應的制度和措施,有具體的訓練方法,甚至有相應得甄别流程,來甄别是否效忠于朝廷,效忠于聖人。
徐義将那尚未完善的章程一并交給了高力士,這才是高力士離開時安耐不住愉悅的原因。
對于徐義而言,面對長安權貴多如狗,勢力亂如麻的現狀,唯有以事度量才是最恰當的原則。
我隻做事,你們愛誰誰。就是陛下也一樣,不能符合新軍标準,便是陛下推薦的,也一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