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蘇德邊境巡邏任務的,此前主要是德國邊防警察和納粹沖鋒隊,隻有在交通隘口或者軍事要塞,才駐紮有一些正規陸軍部隊。
這條分界線本處于波蘭的腹地,波蘭人沒有理由在這裏設置防線,河岸邊連一道帶刺鐵絲網都沒有,任何人隻要準備的充分一點,都能輕易的跨越這條邊界。
德國這邊這時候所能做的,隻有加強邊境巡邏的力度,并且在控制區内全力搜捕越境人員,查明他們的真實身份,以及這些人的目标與意圖。
邊境周邊的波蘭村莊保留下了不少,這些農民最終将全部遷往波蘭西部甚至更遠的地區,波蘭境内的農業耕地相當充足,因爲戰争造成了人口流失,很多地方缺乏足夠的人力去耕種。
德軍的計劃是在四一年年底之前,将邊境靠德國占領區方向的普通居民,全部撤離這片危險區域。
蘇聯紅軍從來就不是什麽解放者,就看他們在入侵芬蘭時候的所作所爲,别以爲他們不會在德國境内照樣再來一次。燒毀村莊農舍、無差别轟炸城鎮,以此來摧毀當地居民的抵抗意志,這可是獲得紅軍上下一緻認可的常規戰術。
克勞塞維茲的戰争論裏也說的很透徹,戰争就是最大限度的使用暴力,最終迫使對方服從于己方的意志。說得直白一點就是竭盡全力,打到你跪下叫爸爸爲止。
國際戰争法規之類的,隻對弱者具有約束力,菜雞互啄才會需要裁判,但是雄獅和猛虎相搏,旁人隻擔心是否會殃及池魚,誰還管它們用的是爪子還是牙齒。
四零年九月份之後,德國國防軍開始進行大幅度的内部調整。西線的野戰部隊逐步往東線移動,爲了避免引發蘇聯的過激反應,軍隊集結地域主要放在東方省,也即是原本的捷克和奧地利境内。而駐紮波蘭中東部的德軍部隊,也開始向波蘭的西部地區移動,這些部隊将要返回德意志境内接受整編,更換掉陳舊的武器裝備,同時展開新型戰術的訓練。
這些守備部隊本身的基礎都不算差,主要問題是編制裏的新兵數量太多,使用的武器也比較陳舊。
德軍東部防線的北段是依托着維斯瓦河建造的,從入海口的但澤(格但斯克)開始,一路橫穿過波蘭全境,最終到達波蘭與捷克交接的南部山區,直線距離四百九十餘公裏。
這意味着原本的邊境已經不在防禦線内,甚至就連半個華沙城區也都被放棄了。
寇松線隻是由曆史環境人爲制造出來的分界線,在軍事角度上看根本不适合展開防禦,即便兇悍頑強如布列斯特要塞,在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面前,也隻是一塊稍大一點的絆腳石而已。
德國人當然不可能在一年時間裏,在波蘭國土上造一條長城出來,就算造出來也不見得擋得住紅色鐵蹄。馬奇諾防線的教訓就在眼前,不過法國人的設計在某種角度上看,确實有不少亮點。
德國采取的是永久性築壘與機動兵團相互配合的綜合防禦戰術,首先是在防線上的各個重要交通節點,建造一批半永久要塞。
每一個要塞都被建設成擁有強大自持能力的火力據點,同時在核心要塞的周圍,設置一連串環形反坦克支撐點,要求每個支撐點之間不但可以相互提供掩護,還能獲得核心要塞的重型火力支援。
而機動靈活的德軍裝甲部隊,可以在這些火力點之間進行彈性機動防禦,伺機針對敵軍戰線上出現的漏洞發起反沖擊,摧毀敵軍的指揮後勤系統,打亂敵軍的攻擊部署。
這套防禦戰術是在二戰反坦克支撐點戰術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強化而形成的,曆史上東線戰場的蘇德雙方,都在對方的這種戰術上吃足了苦頭。徐峻相信在這個時空裏,沒有人比他對這種戰法的威力更加了解。
爲了達成戰略目的,掩蓋住東部防線的真實面貌是有必要的,保安總局和帝國情報局承擔起了反間諜的重任。
德軍在波蘭中部的動作非常大,蘇聯紅軍的情報機構不可能毫無察覺,這些偷偷越過邊境的武裝人員,目的很可能就是收集這些國防工程的情報資料。
德國方面遇到的難題是,保安總局和帝國情報局本身現有的人力就不足,而因爲東部防線的建設,統帥部抽調了波蘭境内大部分的機動兵力,結果蘇德邊境線上無論是德國邊防警察還是陸軍部隊,這時候都難以抽調出更多的人手。
當希姆萊得知此事之後,覺得這是黨衛隊向元首展示能力的絕佳機會,于是祭出了手裏隐藏的王牌,正在勃蘭登堡學校訓練的黨衛隊特種部隊。
希姆萊聲稱這支部隊的誕生靈感,全都來自于某次元首府的晚宴,就在餐桌旁元首向他第一次提出了特種作戰的概念。
希姆萊對特種部隊的興趣,随着“戰斧大隊”的建立,變的越來越熱切。這位全國總領袖長久以來,一直沉迷于曆史上關于古代精銳部隊的文學描寫,而特種部隊概念的提出,正好戳中了這位黨衛隊全國總領袖的癢處,他感覺元首提出的這種作戰模式,簡直就是爲黨衛隊量身定做的。
于是就在戰斧大隊還在受訓之時,他就下令在戰斧大隊的課程基礎上,搞出一套黨衛隊特種部隊的訓練方案。他要求這支部隊除了敵後破壞和滲透戰術,每個士兵至少要掌握兩門以上的專業技能,還要學會操作所有蘇軍制式的武器,駕馭蘇聯境内常見的交通工具,甚至包括馬車與狗拉爬犁。
希姆萊很清楚這支部隊必定會投入東線作戰,想要在戰場上獲得成功,就必須事事都想在其他人的前頭。
部隊人員的招募很順利,全都是身強體健二十歲左右的年輕隊員,每一個都達到甚至超過了國防軍的體檢标準,這也是黨衛隊和國防軍之間最主要的矛盾,雙方都急需适齡的優質兵源。
這支特種部隊招募的全都是納粹青年團員,忠誠方面完全沒有問題,成員也已經适應了集體生活,習慣了服從上級的命令。
相比之下國防軍少了一些政治色彩,更加突出國家與個人之間的關系,不過無論抱着何種政治觀點,所有人參軍時都必須向帝國元首宣誓效忠。
勃蘭登堡一次就訓練了三個營的黨衛隊特種部隊,番号被确定爲第三、第六和第九特種作戰營,希姆萊還親自給每個營起了響亮的代号。
黨衛隊全國總領袖給第九特種作戰營起的代号是“狼人”,這支部隊被調往波蘭東部小鎮比亞瓦.波德拉斯卡。這隻是一個很普通的波蘭城鎮,沒有絲毫特色可言,在三九年的戰争中幾乎被德軍的炮火夷爲平地,因爲人力和物資不足,花了一年多時間隻重建了鎮中心的一小部分。
以上的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就在距離這座小鎮東面三十公裏外的布格河對岸,聳立着堅固的布列斯特要塞。
PS:謝謝大家的支持,作者還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