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伊誠觀察了一下女神的狀态。
女神種類【水之女神】
姓名【藍冰】
當前等級lv2,初神期
饑餓度32
疲勞值34
好感度60
很好,好感度沒有降低。
伊誠總算放下心來。
“你稍微等我一下下,我去做飯。”
現在已經是晚上10點20了,已經過了正常的飯點時間。
真是奇怪。
藍冰心想。
爲什麽又是同一個夢境?
弗洛伊德能解釋連續劇夢是怎麽産生的嗎?
一回生二回熟,她現在已經習慣了。
藍冰懶洋洋地趴在水盆邊上,不知道爲什麽,沒有多少饑餓感。
爲了兩天後的校慶,她最近兩天都在拼命練習小提琴,隻覺得脖子也酸,手指也疼得要死。
對了,說起校慶……
她擡起頭來看着在床上呼呼大睡的伊誠。
不是說好去給我做飯的嗎?怎麽跑去睡覺了?!
過了半個小時,伊誠從床上坐了起來。
這個家夥就像變戲法似的,不知道從哪裏摸了一條魚出來。
那條魚長得非常奇特,大概有二十公分長,頭很大占據了全身的一半左右,而且全身被分隔成橫着的七條條紋,分别是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
這就是之前系統中解鎖的lv2等級的七彩魚。
現在喂女神1級的夢境果已經漲不了多少經驗和饑餓值了。
說起饑餓值,不得不說吐槽一下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
饑餓值,高是表明饑餓得到了滿足,所以不饑餓,低是饑餓;
但是也可以反過來理解,饑餓值高是非常饑餓,饑餓值低是不怎麽饑餓。
就跟電車,哦,不,跟隻狼的白給條一樣。
不打幾個小時的鐵,你根本不明白漲滿了是白給。
抓lv2的七彩魚,可完全不是lv1的夢境果的難度可以比拟的。
七彩魚這種生物,潛藏在夢境的小溪流中,本來水流就很急,加上這個小家夥的遊動速度超級快,身體擺動異常靈活,使得伊誠使勁了渾身解數,花費了夢裏面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才勉強抓住了這麽一條。
lv2的遊泳技能加上lv1的潛水技能,使得伊誠在水中能像魚一樣自由遊動和轉向。
如果有人在旁邊計算他的速遊成績,那麽他一定會被吓一大跳。
現在伊誠的遊泳速度,已經超過了正常的國家一級運動員水平。
但是你以爲國家一級運動員水平就能徒手在溪流中捉魚的話,可就太天真了。
伊誠是靠着用石頭塊把河流的兩端截住,隻留一個稍寬的細縫作爲陷阱。
然後轉着圈摸魚的方式,把它趕進了網兜裏面,這才把它捉住的。
【成功捕捉到七彩魚
獎勵夢境釣竿x1。】
媽個雞。
這種東西早點給啊!
伊誠在心底裏無奈地翻了兩個白眼。
他系上圍裙,走進廚房,開始爲藍冰烹制食物。
越是好而新鮮的食材,所需要的料理方式就越是簡單。
按照粵式做魚法(不用猜了,作者不是廣東人),隻需要在魚嘴裏面放上姜絲和蒜瓣作爲去腥的調味就夠了。
之後隻要清蒸和稍微加鹽,就能最大限度的保留魚本身的鮮美。
倒不是說切片魚木桶魚滾刀魚剁椒魚麻辣魚水煮魚排骨魚豬骨魚跳蛙魚金汁魚沖浪魚……酸湯魚不夠好,而是伊誠覺得第一次該用這種樸素的方式才能真實的判斷出魚本身的肉質是否足夠鮮美。
過了幾分鍾之後,伊誠把清蒸七彩魚放到了女神的面前。
藍冰早就穿戴整齊,側腿坐在了餐桌上。
“哇哦,好香。”
藍冰用手在鼻子前面扇着。
說起來,這東西要是在現實中有的話,絕對算得上是一道名菜。
别看七彩魚個頭不大,去掉頭尾也不過十來公分,但是肉質異常鮮美,遠勝過她吃的所有魚類。
要知道以她的家庭背景,可沒少吃昂貴的大餐。
哪怕是法國三星米其林餐廳,她也吃過。
但是那種味道跟現在的确實沒得比。
要屎了……
如果以後再也吃不到這麽美味的食物該怎麽辦?
伊誠遞給她一雙玩具筷子(小姨之前在美國書友簽名會的時候,一個讀者送的整套芭比娃娃玩具。),然後自己也拿起筷子嘗了一小口。
“嗯……”
兩個人不約而同夾緊了……
“真是不錯啊。”
伊誠贊歎着。
不到5分鍾,盤子裏就剩下了一堆魚骨頭。
庖丁解牛都沒這麽細緻過。
伊誠意猶未盡地砸吧着嘴,他隻嘗了兩口,剩下的全都給了藍冰。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可不能讓美食阻止了他學習的步伐。
藍冰心滿意足地靠在沙發上,看着伊誠拿出今天冉老師給的私貨卡片,開始做起了題。
她匆匆瞥了一眼。
明顯今天的文字叙述比昨天的要多得多,a6紙前後兩頁都寫得密密麻麻的。
伊誠從頭開始審題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且△=b2-4ac大于0)中,設兩個根爲x1,x2 (不知道爲什麽,在起點打不出大于符号)
試證明
x1+x2=-b/a
x1·x2=c/a
1/x1+1/x2=(x1+x2)/x1·x2
(注明不得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進行證明)
咦,還挺簡單的啊。
伊誠心想,這不是初中的題目嗎?
“韋達定理啊。”旁邊的藍冰感歎到。
“嗯,是的。”伊誠點了點頭回應她。
這就是數學史上非常有名的韋達定理。
說是偉大定理也一點都不過分,它第一次闡述了根與系數之間的關系。
古巴比倫人早在公元前21世紀,就給出了關于首項爲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是的,當時還是小學六年級的伊誠了解到這個知識的時候,完全被震驚了。
直到今天,仍然有超過數億國人都不會解的一元二次方程,在4000多年前,就已經被記錄下來。
那塊記載着這個著名算法的公式石闆被稱爲《大不列颠13901号泥闆》,現在收藏在英國大不列颠博物館中。
伊誠一直都想去大不列颠博物館看看這塊神奇的石闆。
哪怕一次也好。
在公元前21世紀就已經被發現的一元二次方程算法,一直到16世紀才被法國數學家韋達發現了其中的根和系數之間的關系。
并爲後世留下了神奇的韋達定理。
曆史的傳承就是這麽奇妙,過了3700年才被發現内在關系,而韋達定理的證明,卻又等待了200年才由數學王子高斯證明了代數基本定理之後才得到完全證明。
“又一個跟高斯有關的公式。”伊誠會心一笑。
好在他現在還是個高中生,不用像高斯一樣,先證明代數基本定理,隻要拿來用就可以了。
唯一比較麻煩的是文中說的,不能直接使用求根公式。
不過不要緊。
伊誠微微一笑。
我重新推導一遍求根公式就好了,這是初中生都能輕松完成的推導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