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三年十一月,大宋太子趙桓親至成1都府,帶去了聖旨,太子代表趙佶“請高方平出山”,拜門下侍郎、兼樞密使。
林摅等人已經出師了,成1都府路局面已經穩住,底子打下了,于是高方平就放手了。
十二月初離開成1都之際,萬人空巷送行,卻沒人請求他留下,大頭百姓又不蠢,大豬肉平拜相了那是喜事,帝國戰車真的轟鳴了。
“我大成1都又出宰相了。”
“妥妥的,我認爲高方平算成1都人。”
這些論調就由這些家夥們在民間腦補去了,也沒誰去管他們……
政和四年元月,東京大雪磅礴。
王安石進士及第起二十多年拜相,這個過程高方平用了九年不到。比當初李清照預計的十年還快了些。
趙明誠輸了,當年他便在這個問題上和李清照對賭。三個月前趙明誠還在江南發表言論“此番豬肉平不被老張整死算我輸”。于是真的輸了。
他是趙挺之的兒子不代表他就有見識,受家學的影響,他覺得豬肉平在政治上成不了。可惜他錯了,豬肉平崛起的本質自來不是政治,而是做事、民心。
今年的雪尤其大,這也是九年以來,高方平第一次在京過節,而不是在路上。
一壺濁酒喜相逢。
約好觀雪的李清照很高興,這次高方平沒失約,兩人在小院中喝酒聊天吃火鍋。
和以往不同,高方平帶來了一種叫辣椒的東西,自此火鍋裏多了些味道,辣的李清照眼淚大流,個中滋味亦如她的這半生,一時間感觸頗多。
“受你的影響,我靈氣基本沒有了,此番相聚竟是一首詞也出不來。”這是李清照說的。
“此間少年此間事,将來必爲美談。其實當年對這句話我并沒在意,我一直都在騙你,我從未喜歡過你的詞,我喜歡你的人。”高方平這麽回答她。
“小樣打死你。”
李清照氣得無語,她自來認爲自己的才華美過樣貌,豬肉平竟是不懂欣賞,他把這個龌蹉心思藏了近十年才透露,且透露的時候他已經醒覺不能被否定,川中大儒、文學泰鬥傅先生對豬肉平大家贊賞,評價爲一派宗師,于是現在趙明誠等人也不敢罵豬肉平不學無術了……
“狼煙起時,江山北望。心似長河,意志如山。馬蹄所向,忠魂埋骨。欲以血汗守土複開疆。唯屈辱過後,方能看出烈士妖娆,唯精忠報國,方能永保正義長存。”
大雪之中,響應高方平動員,即将開赴高麗的第一少批年軍正在誓師。
高方平喊完了後,他們整齊的喊道:“時刻準備着。”
“出征。”
就此後,韓世忠帶一千少年軍登船離開,将于最短時間内開入高麗戰場。
高麗戰場真正的問題不在實力,在思想。當初因張叔夜在路線問題上的阻撓,導緻了高方平原計劃投入高麗的少年軍沒能成行,被當時老張頂回來了。
于是現在,高方平代表樞密院發文高麗,劉法調離回京。另外,暫時仍舊沒有援軍,依托現在的六千五百騎兵保護民衆,保護好少年軍,給予他們建設開京防線的大環境。
韓世忠入朝後會任職史文恭副将,但與此同時高方平要求,在戰術謀略上,以韓世忠爲主。
這是因爲史文恭的勇猛能最大激發出永樂軍潛力來,與此同時沒有老史,韓世忠還未必有威望節制永樂軍,當然可以發令,但會有許多磨合問題……
因爲出兵高麗問題,宋遼分歧和摩擦日漸加大。
政和四年六月,遼國南府樞密使牛溫舒出使宋朝,長達一月的磋商未果。高方平不肯撤軍。雙方不歡而散。
同年八月,當初勇猛精進的女真部再無建樹,被阻擋在開京防線外,此時女真部的兵力也已經擴張至萬餘。
與此同時,害怕女真部過度做大,又看到了大片高麗國土有機可乘,在牛溫舒等人的強烈要求下,遼皇同意出兵占領,蕭的裏底受命緊急部署,就此,五萬遼國大軍開進高麗,占領開京以西的大片土地。
阿骨打覺得遼國人是強盜,無奈自己當時上當,大肆攻城略地殺人,人家高方平上台後根本不來搶地,隻埋頭建設開京防線,把最多的三韓人撤往開京後方保護了起來。
原本麽,阿骨打基本已經有了問鼎開京防線的實力,可以正面一戰了。可惜看到大宋“太慫”,遼國那沉睡許久的心思熱了起來,五萬大軍推進高麗搶食。
就此一來讓阿骨打進退維谷,往前硬打的話,害怕自己犧牲了卻給遼國做嫁衣。謀反往後打遼國的話,卻已經把高麗全民和大宋志願軍得罪,那時候腹背受敵,女真就得滅族。
不得已之下,女真阿骨打再次壓下了反心,多次對遼國朝廷表忠心後,作爲遼國先鋒軍,陳兵交州道一線和開京形成對持。
宋遼雙方繼續撕逼,都說對方是侵略者,讓對方退出高麗戰場,還給高麗人自治。
聲音大有個卵用。現在超過八層三韓人集中在開京以東,大宋少年軍入高麗、深入基層工作後,現在高麗人對女真人和遼國人充滿了仇恨。高麗皇帝雖然覺得宋軍是戰五渣,但宋軍好歹客氣不擾民,王俣還想到了當初在上京所受到的待遇,氣不打一處來,發檄文說遼國和女真才是入侵者。大宋是負責任的仁慈國度。
于是,繼續對持外加口水戰……
政和五年三月,多次談判未果後,異軍突起彰顯才華的宗室子弟耶律大石上表朝廷,說是測算分析後,打開京不會真正的和宋國破臉,高方平仍舊承認澶淵之盟,仍舊看重宋遼的商業利益。就此,牛溫舒出任北府樞密副使,蕭合魯帥皮室軍五萬增援高麗。
宋遼間的外交口水結束,雙方志願軍于開京防線,正式進入熱戰狀态。
前後相加,遼國集十一萬兵力,打算三月内滅國高麗。牛溫舒和蕭合魯的理論是,遼國可以依托陸地快速進兵,宋國卻沒能力在三月内投入足夠兵力于半島。于是可以在宋國進入狀态前,徹底推平高麗。
耶律大石認爲,高方平隻有一個辦法是:從宋遼邊境出兵,産生圍魏救趙效果。但是很顯然,他并不敢真的掀開宋遼全面戰争。
得出這個結論後,遼國猛烈攻擊開京防線,然而盡管隻有六千多規模的永樂軍精銳在守衛,卻是開京戰役讓遼國遭遇了史上最強烈抵抗。
沒人知道問題出在什麽地方,現在的三韓人一點不慫了,在有指揮的情況下,再草根他們也在抵抗。然後兩年多以來的大意和放松,開京防線已經被高方平修成了鋼混防線。
更幺蛾子的在于,宋國第三代輪機成熟應用了,兩萬噸排水量的大船組成集群,竟是在開京戰役打響的一個半月内,就投入達七萬兵力進入半島,且後續物資源源不斷,不見不會枯竭。
越打越打不動,越打幺蛾子越多。已經怼起來就沒人想随便認輸。
政和六年一月,軍事天才耶律大石被鬼使神差的啓用,遼軍的意志和素質得到了空前改善。
此番的大雪和嚴寒未能阻止熱戰,也于這個時期,宋遼雙方投入半島的兵力達到了峰值,遼國集七十五萬兵力于開京防線猛攻。
然而更打不動。
此時,高方平的變法基本已經完成,早在開京防線小規模對持時期,就連耶律大石都被忽悠了。
那個時期高方平在大宋内部軍改,喪心病狂的裁軍。八十萬禁軍和百多萬廂軍,留下的總數不足一百五十萬。在遼國來認爲,這點人連國内的土匪和叛亂都防不住。于是遼國許多人都認爲,高方平并不會在半島戰場上下重注。
他們想多了。宋國境内現在沒有土匪,沒有動亂。且高方平一以貫之的就是要在半島和遼國霸權決戰。
政和六年二月,大宋投放半島的兵力到達了峰值,整個天下無人可以理解,高方平居然有能力在開京戰線投入三十九萬兵力,且後勤不斷。另外,他還在宋遼邊境陳兵二十五萬。
彼時黃火藥早已經應用,在酷吏林摅和種師道的督戰之下,錦州段鐵路早已修通,其他的鐵路更是簡單。
所以現在大宋有兩條命脈鐵路,一條直接進西夏。一條進汴京、經大名府,最後進登州港。
依托第三代變速箱和輪機,那種轟隆轟隆的大怪物能拖着一百噸物資晝夜兼程,以十七節的速度把CD府的糧食、内陸的物資,運到登州港裝船。
這算什麽級别的後勤能力呢?遼國上下沒人說的出來,他們隻知道,要他們遼國做到這樣的運輸,時間會慢兩倍,且要投入至少四百萬以上的民力和牛馬才扛得住。
結論是,這個時代沒人可以對抗這種後勤能力。
遼國爲了維持開京戰線七十五萬大軍的補給,耗盡了傾國之力,總計有三百萬規模的人和畜生在到處收集物資。
然而杯水車薪,士氣低迷。過重的戰争負擔,導緻國内怨氣一浪蓋過一浪。于是,漢人爲主的燕京之地,率先叛亂反遼。
這和曆史上反過來了。
曆史上宋朝和女真合謀,進兵燕雲,牛溫舒可真不是昏官,他掌管南院很久,導緻了那時遼國仍有群衆基礎,于是宋軍在燕雲陷入了巷戰泥潭。
現在麽,燕雲的漢人不堪重負鬧事了,遼國平亂的珊軍進燕雲後卻被打的滿頭大包。軍隊不來還好,一來就打巷戰,真把漢人惹毛後,他們見外族就打。
于是珊軍拉了仇恨無功而反,還導緻燕雲大多數胡族也被漢人無差别攻擊,全部趕跑了。然後燕雲的這些家夥們,哭着喊着的要“認祖歸宗”,滿地打滾求帶走。
大宋當然會接納他們的,就此燕雲攻略順利完成,正式回歸到大宋版圖。
李乾順說天祚皇帝是個大棒槌。他在開京投入近百萬軍隊裝逼,看似把宋帝國主義吓得不要不要的,然而事實上他一不小心就輸掉了燕雲之地。
很顯然全部人都被高方平算計了,他一步一步升級半島戰事,不是真要揮師百萬和遼國決一雌雄。就如當年白池草原上把西夏戰車拖到爆缸熄火一樣、此番遼國也被高方平的物資、軍備、後勤競賽給拖垮了。一敗塗地。
燕雲的失利,讓本就叛亂較多的遼國内部雪上加霜,物資的過度征繳,讓境内各族叛亂頻發,爲了回師平亂,開京戰役真的打不下去了。
然後就此簽訂停火協議,女真部和遼軍、就此正式撤離高麗國土。
遼國面子下不來,不肯承認輸,高方平也不要他們認輸。因爲認輸了後高麗壓力就小,大宋在高麗駐軍就理由不足。
開京戰役、近兩百萬人參與博弈的最終結果:劃定了高麗和燕雲版圖。
對此遼國是不會甘心的,燕雲的丢失讓他們不能接受。可惜目下他們已經沒有心思關注燕雲了,因爲開京戰線的失利和燕雲丢失,進一步讓敵烈部、以及女真部看到了遼國虛弱。
在蒙古和女真的眼睛裏,曾經不可一世的遼帝國已轟然倒塌了。默契之下,兩邊同時起兵反遼。
阿骨打朝西邊打,敵烈部整合了漠北的蒙古殺手們,南下攻城略地,遼國境内橫屍遍野。
幾乎被肢解的遼國岌岌可危,亡國陰雲籠罩下,他們非但不計較燕雲仇恨,相反求助宋國出兵,以保住遼國的最後血脈。
政和七年三月,耶律大石以北府參知政事身份出使汴京。請求盟軍入東遼作戰,抗擊蒙古和女真的屠夫。
沒問題。
高方平說了,開京戰線和兩國政治無關。理論上,澶淵之盟确立的兩國政治關系仍然在,宋遼仍舊是盟友。
基調定下後,耶律大石滿載而歸,因外交功勞,正式出任首相——遼國北府樞密使。
政和七年五月,大宋駐高麗軍團以盟軍姿态過鴨綠江,開進遼陽府,攜兩千門重炮痛擊女真鐵騎。
遼陽府保衛戰一役,阿骨打陣亡。阿骨打的弟弟吳乞買接位後,徹底結束了遼金之戰,盤踞長白山以東北地區,建國号爲金。
同一時間,遼國西部已經整體淪陷,基本盡入蒙古人之手,宋軍從太原府出兵入東遼,攜三千門重炮守住了上京,史稱——橫臨府攻防戰。
蒙古人損失慘重,退出上京以西部分地區,建國号爲元,從此往西擴張。
耶律大石勵精圖治,發展東遼最後的土地,以求東山再起。
短時期内的版圖,就此劃定。
西夏有大宋駐軍,橫臨府保衛戰的慘烈結果,導緻了蒙古人再狠也不敢打西夏,于是他們隻能往西進兵回鸪,提前開啓了他們征戰歐洲的步伐,所過之處三光政策。
此番西方食屍怪們估計慘了,老子們大宋艦隊尚未進地中海拉仇恨,人家蒙古的快刀手們就會提前過去了。
沒毛病,仇恨蒙古人去拉,在大宋蒸蒸日上的國力支撐下,高方平亦加快了海軍建設腳步。因爲計劃變了,大宋志願軍很快要出兵歐洲,作爲負責任的大國這不是侵略,而是幫助他們抗擊強盜,順便駐軍保護他們。幫助他們建設民生的同時,把大宋的糧食和工業品賣給他們……
宣和二年四月,大理國納土歸宋。
段和譽這家夥說有天感覺佛法照頂,他忽然就念頭通達了,爲了百姓的安生,他願辭去帝位出家當和尚。
這明顯撂挑子嘛,卻被稱爲仁慈随和,一心向佛。
段和譽他親自來汴京卸位,交還了雲南節度使銜,不給段家子孫也不給高泰明。然後就在汴京大相國寺剃度。
趙佶誇段和譽高風亮節,還勸說曰:“辭去帝位納土沒毛病,卻也别急着交節度使,就以節度身份知雲南,雲南仍舊給段家世代治理如何?”
然而老段心灰意冷的樣子拒絕。他分明爲情所困,卻說一心向佛要出家。高方平覺得麽,興許高泰明管不住屁股,給老段戴綠帽了,老段心灰意冷下連子孫都不信了。
話說金庸專門寫一段周伯通段智興和英姑的三人行,應該是有原因的。段家應該經常遇到這種事。
老段是個老好人,他不想爲情殺人報仇,最終,他的剃度在汴京大相國寺舉行,趙佶親自參加老段出家禮,最後麽,還是讓他回大理天龍寺住持了。
宣和二年六月,趙佶下诏,撤銷大理國号,設雲南路,又設大都督級昆明府,張綿成這家夥成爲大宋第一任昆明知府、兼雲南路安撫使。
之所以是張綿成上而不是林摅,那是因爲雲南沒什麽戾氣,高原上的人們懶懶散散的,小富即安,溫吞吞的,老段再三請求大宋一定要善待雲南子民。
其實大理的納土歸宋,在彼時的大宋是有些阻力的。以前是國土越多越好,現在大宋日子好過了,一些人便不想要那個落後地區。然而大魔王說了,自諸葛亮平雲南之後那自古以來都是漢家之地,必須收回來。賠錢也要收回來,慢慢的還是會賺錢的。
與此同時,仍舊信道的趙佶、不知他是不是與段和譽座談時受到了“天啓”,有天趙佶說夢到太上老君雲雲,于是趙佶也想潛心研究道法了。
宣和三年元月,趙佶退位爲太上皇,傳皇位于太子趙桓。普天同慶。
趙桓時已二十一歲,正當青年時。
然則,年過三十而立的高方平兩鬓已有了不少白發,高方平上表皇帝和趙金奴她娘稱:“十五度春風秋雨,十萬裏路雲和月,臣感覺有些累了,縱使有些才華亦已用盡,無法再爲國效力。”
身體不好的太後娘傷感落淚,苦言挽留多次。高方平斷然拒絕。
其後趙桓親自多次來請,高方平都避而不見。
趙桓那小子裝逼,一直請一直請,高方平被騷擾的沒有辦法下,跑杭州去,躲在了太上皇趙佶的行宮中避風頭。因趙佶退位後也在杭州,所以趙大傻他不敢去杭州裝逼,隻得就此作罷。
這些年經曆了太多,高方平教的徒弟隻有高方平懂。那個趙大傻早年看着傻,其實乃大器晚成、大智若愚。當年任職太子太傅後,高方平對他已是傾囊相授。
所以事實上,兩個大魔王理論上是不能共存的。
趙桓将來會是個好皇帝,卻也會是個小魔王。高方平這輩子不想造反,也就不想在新任魔門領袖治下混迹了,那很不好。
要說呢,其他朝代忌諱這些,但大宋相對很寬松。可惜高方平宰執近十年來,變法太徹底。當年又依托戰争狀态,官員免死的規矩就變得淡化了。當年的軍改和反貪風暴中,被大魔王砍了的士大夫可不是一百兩百那麽少。
氣候和土壤已經變異,現在官員已經會死了。世事并不總是一成不變。
師承大魔王的趙桓登基後,對權利有了欲望,且他已經對高方平有了少許忌諱之心。
這當然瞞不過高方平,高方平鬥得過他小子的,但是沒有那個必要,那要花費太多的精力,還要傷害太後娘娘和趙佶的感情。然後還可能形成關鍵時期的大宋窩裏鬥。
最重要的,如果不退休,始終捏着權利,追究有一天會和趙桓沖突的。因爲他是明君。
如果真的和趙桓沖突了,就等于颠覆了高方平的一生,當年高方平的崛起,高方平的集權,依托的是皇權和忠君報國。所謂不忘初心,一以貫之,高方平不當然不會現在來否定自己的一生。
于是高方平并沒有對大宋失望,現在的國家很健康,隻是高方平在身體上真的累了。
太後娘她不承認兒子趙桓是高方平想象中的那個人,娘麽,她有這個想法不奇怪,天下的娘,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趙桓她娘當然也不例外。
對此高方平也不想多說,不想讓一向護高家的太後娘爲難,遞交了辭呈後,小高愣是不見他們娘兩了。
趙金奴是個有良心的姑娘,但她的政治理解力又不夠全面。
時已是個絕世美人的她最了解兄長了,當她發現趙桓“變了”的時候,便急急忙忙來找高方平報信:讓高方平想辦法和皇帝哥哥談談,盡量不要彼此間發生誤會。
趙金奴的美樣很可愛。其實她想多了,高方平和趙桓師徒之間并沒有誤會。他是明君,他正當年,他要上進,所以必須需要權利的。如果高方平不放手權利,終究會和趙桓沖突。此點必然會發生,不存在什麽誤會。
“亂講。小官家他好好的,做的面面俱到,哪有問題。你想多了。”
當時高方平這麽呵斥趙金奴,且以太師身份罰她去杭州找趙佶盡孝道,以避開京師這個泥潭。否則呢,這個丫頭她聰明,但是理科黨麽,指望她有很多政治思維是不可能的。有良心的人最是沖動,她長成了卻年輕沖動,高方平不想她稀裏糊塗的闖禍,她真算是高方平一手帶大的人。
趙金奴屬于想多了的那種,她說的“趙桓變了”此點,高方平比她早三年就知道了。大魔王教出來的弟子,當然是魔王。
趙桓不是壞人,這個時候他想作爲,他想有存在感,想有權力。這不算錯,大魔王當年既然對他傾囊相授了,現在當然會把權利還給他的。
這就是高方平辭職那麽堅決的緣故。
當時趙桓是真心多次挽留。說是“沒相公在,朕這心裏總是不踏實”。
高方平覺得他在說真心話,但現在他還年輕,有點義氣。将來有一天,随着他對權利欲望增加,他娘又不在了,僅僅是趙金奴的親情,是絕壓不住他的。過渡到那個時候的話,除非高方平永遠不交權利,否則越拖後遺症就越大。
并沒有證據表明趙桓将來會做傻事,但是大魔王素來是被迫害妄想者,要做到安全第一。另外呢,高方平信任自己的徒弟才是将來建立超過李世民霸業的人,李綱會輔佐他的,我大魔王累了。
當年被蟲子咬怕了,于是不想領軍,媽的後來才發現,天天在中書計算錢糧,督查吏治,看天下所有的壞消息,關注調兵遣将的每個環節,關注每個主政官員的思想問題,将軍的路線問題,這些才累,比戰場領軍更累,導緻三十歲就有了白發。
于是高方平遠赴杭州前,寫信給趙桓:“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人做一代事。臣高方平這半生做的不完美,但是及格了。我對大宋的服役已經完成,小官家,你不要在要求我。”
“相公欲往何處,會留京嗎?”趙桓當時很難過的語氣寫信。
“不會留京,和老官家一起習慣了,沒他在還真不習慣,臣要去杭州和他搓麻将鬥蟋蟀。”高方平如此回複後,自此舉家離京,去杭州趙佶處蹭吃蹭喝……
那些年,趙佶變爲了個大滑稽、老頑童。
高俅老了,不陪趙佶了。于是高方平和趙佶鬥蟋蟀玩樂,自是不在話下。
後來李清照也移居杭州,作爲紅顔知己她從不要求,卻喜歡默默的跟着高方平走。
什麽叫大宋最強纨绔呢?
在杭州時期高方平性情大變,那才叫纨绔,比當初的花花太歲還蛋疼。整天帶着富安這個忠心耿耿的老流氓,到處招搖過市,打架鬥毆是常有的事,神經兮兮的。
趙明誠那群文青黨和高方平群毆過幾次了。被打的滿頭大包。寫文章也罵不過高方平。高方平說了,小趙他文筆不行,見識有限。看似辭藻華麗,實際不接地氣,有個卵用。
當年的花花太歲是高俅撐腰,杭州那些年,則是太上皇撐腰。
杭州知州幾次來客氣的說:“老相爺您悠着些啊,别閃了您的腰,也别讓小的們難做,現在的天下,是會追責的。”
然而每次遇到這事,老頑童趙佶便跳出來說:“你不想混了啊,小高是朕的人,一生都是。來啊,給朕把知州亂棍打出去。”
那些年,杭州知州最是難做。就因爲遇到高方平這個老纨绔,以及趙佶這個老頑童,誰都沒辦法。
最後趙桓看不下去了,親自來杭州,以關心的名譽,實則是暗示“你們兩個老大爺,别在讓朝廷難做了”。
趙佶罵他:“小傻子,你小子一輩子都是個傻子。”
把趙大傻氣的臉紅一陣白一陣。
大器晚成的趙桓,這個時期的行事作風,讓高方平看到了李世民的痕迹。
媽的既然是李世民,小官家他如何能容忍大纨绔和老頑童禍害吏治。然後此番連趙佶也哭瞎。
此後,趙佶和高方平一起被捉去京城了。
這麽說當然是誇張了些,趙桓說了“父皇,老相公,你們要鬧事沒問題,在京城好歹還可以讓朕照顧你們,妥妥的”。
趙佶給小皇帝後腦勺一巴掌:“不去不去,杭州風景好。”
高方平想想麽,還是依了小官家好算了,回京去耍耍也好,大不了以後再來。
就此後,京城多了兩隻過街老鼠,照樣誰也拿他們兩個沒辦法。
時任宰相的李綱歎息道:“大宋欠他們兩個,就容他們那樣吧,别管了。”
對此趙桓無比郁悶,很不滿那兩老滑頭。然而如同李世民頭疼魏征那樣,這個李綱他偏偏罵不得。是真的罵不得。
話說趙桓現在真敢罵高方平和趙佶是”老滑頭老糊塗蛋“的,卻偏偏不敢罵李綱。因爲他想做李世民。李二他敢罵李淵卻不方便撸魏征不是。
後來趙桓犯渾了,不想再放任那兩老家夥了。尋思,朕這邊勵精圖治,調兵遣将,謀劃統一東遼和金國的戰略。你們兩個老糊塗蛋則整天添亂,雖然沒做什麽天怒人怨的事,然而弄的汴京相當逗比,沒心沒肺的,這不利于國戰氣氛有沒有。
那些年,太後娘娘在的時候還好些,然而有天,身體不好的她真的不在了。
這個時期趙桓就猥瑣了,再沒那麽好說話。把趙佶和高方平兩個一起捉進皇城,宣布他們隻能在皇城裏纨绔。
這個時期的趙桓活脫脫的李世民,他說了:“朕和皇家欠你們兩個,然而開封府不欠,不許在外面禍害了。進出皇城要請假,朕還不一定批準呢,讓你們溜出去,肯定出幺蛾子。”
媽蛋這次又哭瞎了,纨绔的範圍縮小到了皇城……
那些年,偶爾有天高方平說想回成1都看看,趙佶也說要一起去青城山燒香。卻是出行時候被皇家侍衛圍了個嚴實,不許兩個老東西亂跑,趙桓說了“這兩老糊塗蛋當年做了許多大事,爲此仇人不是一般的多,要保護好他們,不能讓他們和民接觸,尤其不能讓他們微服私訪給朕添堵”。
雖然是保護,實則看似也像是軟禁。
爲此,時已中年的趙金奴理解錯了,提着棍子沖進書房,一邊落淚一邊追打趙桓責問:“你有沒有良心,竟敢薄待父親和老相爺。”
趙桓一邊逃跑一邊求饒說:“小妹你是不是腦殼被驢踢了,朕那是保護他們好吧,你根本不知道朕的壓力有多大,不知道那兩老糊塗蛋當年拉了多少仇恨,放着他們亂跑成何體統,也很危險。”
照樣被頭打破了。
惹毛了後,趙金奴也被捉了,從此她的待遇和趙佶高方平一樣,不許離開皇城,進出要請假。尤其不許毆打皇帝。
就像英國有“不許在白金漢宮用弓箭射擊英王”的法律,現在的局面,大宋之内訴棍勢力擡頭,于是大宋也有這個條文了,媽的簡直廢話。然而老常和趙鼎說“不是廢話,律法是神聖的”。
趙金奴就此高興了,不打哥哥了。
趙桓知道她心思,她這輩子不想嫁人,她的偶像是高方平。不過高方平早就不納女人入門了。也好,就讓趙金奴跟着趙佶盡孝道,跟着高方平發花癡好了……
當年高方平拉走了所有的仇恨。
彼時李綱也因一些過激政策被罷相,其後趙鼎上台了。就此一來,當年高方平的一些變法,過激進的法條就被否定了。
高方平懂的,現在仗打完了,歐洲大陸上都已經有三十萬大宋駐軍,分布在幾十個軍事基地。于這種時候的國家和人們,便有了新的需求。
所謂新的需求就是“法制、和諧”。不是說李綱做錯事了被罷相,乃是雄才大略的趙桓、于這個時期需要趙鼎,而不是李綱。政治就這樣,越是明君他越這樣。
于是趙明誠他們又蹦跶出來了,那個胡市也被放了出來,節奏帶起來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否定高方平,罵名越來越多。
以至于許多官員借助趙鼎拜相,趕潮流似的上書,要求皇帝問責高方平當年的一些重大過失。
猶如李世民收拾山東氏族那般,根基早就穩固了的趙桓,第一次顯露獠牙,爲此殺了一些人,以保護高方平的名節。
他當然會保護高方平,那是被趙金奴逼的沒辦法啊,分明有了“嚴禁在皇城毆打皇帝”的規定,但是趙鼎拜相上台之後,趙金奴又理解錯了,提着擀面杖打進皇帝寝宮去了。
時已半頭白發的老美人趙金奴,哭着責問:“你們這些混球,有沒有良心!高俅老年癡呆了,當年梁紅玉還是個孩子,身爲第三批朝入作戰少年軍,爲國效力立下戰功,師傅他皺眉頭了嗎。其後,高方平的兒子高圓圓也從軍了,國夫人梁希玟身體本就不好,兒子去了戰場,她始終悶悶不樂,沒幾年也病逝了。他的二夫人梁紅英沒有孩子,最疼高圓圓,擔心高圓圓和梁紅玉出事,所以多年來精神有時會失常,猶如個小孩子似的,一些時候要靠老相爺他哄着才能安詳入睡。他一生最愛的女人不能與之結合。他爲大宋做了這麽多。狗日的棒槌趙桓你告訴老娘!看不見嗎!”
所以就是這個原因爲,趙桓被逼得急了,狠殺了幾個反高方平的人。
其實也就是因爲這些,早年時候鐵腕公正、眼睛揉不得沙子的李綱能說出“大宋欠他”的話來。
大夫人梁希玟憂心過度,病逝了,梁紅英也終日當心,于是一向不走後門的大魔王,請求把兒子和虎頭娃從戰場弄回來,強制退役。媽的影響不好又咋地,我大魔王一家對國朝的服役已經完成了,我就是要任性這次,把兒子和虎頭娃收留在身邊。
那時正值傾國沸騰,漢家崛起大業的最關鍵時期,這麽做影響當然不好。趙桓都還在遲疑呢,但是李綱繞開趙桓,猶如拯救大兵瑞恩那樣,親自下宰相令批示:“不惜一切代價,從歐洲戰場把梁紅玉和高圓圓找到并強制退役,送回來,那是高方平最後的精神寄托,别在讓大魔王失去什麽了。”
反高方平的人那是真不少的,國戰時期發生這種事輿論當然很嚴重,所以這就是李綱罷相的原因。當時趙桓默認了,他當然可以否了李綱的決定,但是他裝傻放水了。
所以對趙金奴女俠客似的毆打,趙桓受夠了她的放肆了,拖出去打屁股,媽的要鳥盡弓藏老子早藏了。還等你說。
當然了,畢竟是大魔王的徒弟,私心趙桓當然有,此番殺了幾個訴棍,又把趙鼎都給罷相了,看似是皇帝在維護“大宋天相高方平的名節”,其實麽趙桓小魔王知道,訴棍越多其實皇權就越弱。趙桓這是在穩固皇家權威,同時爲挑選将來大宋接班人做鋪墊。
當初把趙鼎這些人放出來是時代的需要,戰後需要這些人的路線重建,與此同時,趙桓需要自己的威望,需要走出大魔王的影響力之中,媽的當然不能大逆不道的去怼高方平了,那别說良心過不去,首先太上皇肯定不服。
于是呢,隻有一定程度啓用趙鼎這類大魔王的對頭。
這些人他們不是壞人,所以大魔王執政時候當然沒害死他們,隻是把他們壓制得死死的,套用大魔王的名言,國家不欠他們官位。
在價值觀已經不統一,已經有矛盾的情況下,高方平執政期間又打壓了他們。所以趙桓覺得大魔王是神人,當年他就說過“将來我一定背負罵名,因爲我不敢把罵我的人殺絕、也殺不絕”。
現在的訴棍黨還是很強大,趙桓既然學了李世民,那當然不能殺太多,隻是處理了幾個典型,于是仍舊不放心之下,親至江西張叔夜老家,請時已八十幾歲的張叔夜說話。
前宰相張叔夜言道:“不想妄評高方平的是非功過的。但不說不行了,在人格和節操上他不能被侮辱。他代表了一個時代,不是最輝煌、卻是最艱苦黑暗的時代,沒有他,整個民族會在更黑暗的環境裏走不出來。”
前宰相李綱言道:“激情燃燒的歲月,激情燃燒的偉大領袖,高方平于民族崛起大業中的功績,永不可磨滅!”
其後,前宰相趙鼎言道:“那些年,高方平猶如一條進了山的瘋狗,多次踐踏大宋律,其行事作風相當猥瑣,過河拆橋之舉多不可數。所幸人品道德上沒有虧欠,乃是一個充滿争議的人物。我趙鼎堅持認爲他無罪,但他應該被否定。”
前宰相的兒子趙明誠言道:“那個家夥,他在民族崛起戰争最關鍵的時期任性,把梁紅玉弄回後方,梁紅玉和他兒子是娘生的,難道其他戰士不是嗎?”
一代文宗李清照言道:“這個我喜歡了一生的男人,他有很多缺點,但我都不怪他。遙想當年之鮮衣怒馬、意氣風發,這一切彷如昨日,猶在眼前。我活在幻想裏、活在多年以前。”
一代雄主趙桓言道:“一代人做一代事,朕管不了天下人說話,你們可以罵他。但爲了紀念民族崛起戰争以來所犧牲烈士們的榮耀,在朝廷和皇家層面他不能被否定,朕還在一天,就不許有人否定這個大宋奠基人,老相公他當然有錯,但是誰又能無錯?還有弄回梁紅玉她們不是高方平的鍋,是李綱批示的,爲此李綱被罷相了你們還要咋地?”
其實麽,當然是高方平護犢子,就是要保護小虎頭和兒子。當然是趙桓放水,就是要李綱背鍋。媽的這就是政治,大魔王總是那麽猥瑣,大魔王教出來的徒弟也不遑多讓。
……
高方平晚年并不孤單,兒子雖然跑個沒影子,但是有個女兒的,乃是遼國寶玑娘生的。當年是時局不對。後來趙桓把遼國一統了,高方平也卸任了,就沒了後顧之憂。
然後還有個近似女兒的虎頭玉陪在身邊,高方平想把她嫁給韓世忠,然而她不幹,她要在高方平的身邊,幫着一起照顧姐姐。
另外還有個天上掉下來的女兒是趙金奴。
因爲趙佶說了“朕家大業大兒女多,不需要你榮德了,小高兒女少,你去做小高的女兒吧”。
沒有什麽原因,趙佶一生都護着高方平,因爲他是個昏君老頑童。
趙金奴就此哭瞎了,老娘從娃娃時候就想做他夫人,你們全都瞎搞亂搞,老都老了,還說我是他女兒?
最後一提:很多年後趙桓死了,趙金奴死了,高方平死了,李清照死了,梁紅英死了,小朵死了,賈曉紅死了,富安也死了。高俅雖然有點癡呆,卻仍舊活着,趙佶也活着,那個出家當和尚、慫恿趙佶退位的段和譽也活着。
三個相當變态的老不死,成爲了大宋首批百歲老人。
彼時的人們,翻開史書看到的是:高方平收服了燕雲,奠定了工業基礎,然而也就這樣。他還有相當猥瑣的一面,犯渾逼着皇帝把虎頭玉和兒子從戰場弄了回來。他不完美,一生都安全第一相當猥瑣。
真正統一天下的雄主是趙桓。
這就是趙桓的猥瑣之處了,當年他不否定大魔王,卻始需要擺脫大魔王的影響力,有自己的功業,于是趙桓不否定、卻在一定程度放任人們罵大魔王。以增加自己的影響力。
無他,趙桓畢竟是帝王,大魔王的真傳他要是不猥瑣就怪了。
高方平出道起就沒打算要美名,唯其一點,始終讓趙桓記住“良心”。于是趙桓和大魔王一樣的尿性,有良心但是相當猥瑣。當年大魔王坑過張叔夜,後來趙桓也一定程度上坑過大魔王的威望。
這就是政治。但隻要他有良心,高方平的一生就成功了。
趙佶終其一生都護高方平,此點上,以做寵臣爲目标的高方平也成功了。
(全書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