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石山寺不像大林寺院那樣有專門的武僧,但石山寺内小沙彌自從入門開始都會被要求進行一定的武術鍛煉。
畢竟這些小沙彌的未來未必就是在石山寺苦守一身。
鍛煉完,悠揚的鍾聲響起。
這是石山寺開始做早課了。
整個寺院的僧人聚集在一座偏殿裏,開始由主持講課,解釋經文,然後由首座大師兄帶着大家一起念經。
方小悅也參加了。
雖說人不多,但他卻能夠感受到這裏面的氣氛,讓他剛剛鑄造的神職莫名變得活躍了起來。
不經意之間,他體外散發出淡淡的白色微光。
還好,在這個時候,他極力收斂了這種異狀,否則的話,結果就不怎麽好說了。
做完早課,前往食堂吃飯的時候,方小悅不由得感歎,自己的選擇是正确的。
果然這浮屠神職與佛門有緣。
吃過早飯,主持就來找方小悅聊天了。
他知道,主持來找他聊天,可不僅僅隻是聊天,更多的恐怕是來了解他這個人。
畢竟對于石山寺這樣的寺院來說,剃度接受一名新的僧人,肯定要比那些普通寺院來得嚴格。
從與主持的閑聊追蹤,方小悅得知,普定法師從當主持到現在,石山寺所接收的孤兒足足有三十多人。
“那怎麽石山寺現在才這麽點人?”
對此,方小悅有些好奇,不過心裏也有自己的猜測。
可能是去其它寺院了,也可能是考上佛學院離開了?
“世尊我佛,石山寺的小沙彌,貧僧并不強求他們留下來,畢竟他們入石山寺并不是他們本身的願望.......”
原來,這些小沙彌到了上學的年紀,主持就會送他們去上學,隻要你能讀上去,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都可以。
而在成年之後,主持也不會強迫他們剃度爲僧,而是會給他們選擇。
不過年輕人總歸是向往外面的世界,大多數小沙彌在長大之後都會選擇出去闖一闖。
隻有少部分小沙彌會選擇剃度爲僧,而首座大師兄是唯一留在石山寺的。
還有一些小沙彌則是選擇了去其它寺院看看。
原來如此。
不過話說回來,在方小悅看來,留下來和走出去之間未必就有對錯,畢竟石山寺隻有這麽點大。
想象一下吧,如果石山寺現在有四十多位僧人,估摸着連吃飯都困難。
雖說當地會給寺院撥款,但那點撥款也就隻夠五六名僧人嚼頭罷了,更多的費用,還是從功德錢,以及主持親自上陣爲人做法事裏得來的。
不過話說回來,這位主持也算是視錢财爲無物了。
以他在宗教界的名氣,真要是想要賺錢,别的不說,多收幾個俗家弟子,有大把的富商願意投錢效力!
沒法,商人嘛,總喜歡這個的。
要麽是自己以前做過虧心事,發财的第一桶金不幹淨,想要現在彌補一下,免得睡覺都心虛。
要麽就是爲自己,爲家人祈福,希望大家平平安安的。
再不濟也是想要從主持身上沾點佛氣,财氣。
方小悅這麽一說,主持笑着無言。
閑聊一會之後,寺裏來了香客,主持去陪同,不過在離開之前,主持給了方小悅一本經書,讓他好好看看。
經書叫做《世自在王佛經》。
方小悅以前在各大位面降臨的時候,看了太多的書,吸收了太多的知識和信息。
對于這世自在王佛,還是知道一點的。
這世自在王佛乃是阿彌陀佛的師父,嗯,準确來說是阿彌陀佛成佛之前的師父。
當然,更多的信息,方小悅也沒有關注到,并且很多書上面也不會描寫世自在王佛的點點滴滴。
打開這本經書,方小悅看了看,與其說是一本經書,倒不如說是記載了世自在王佛的事迹言行。
嗯,這并不奇怪,實際上很多經書都是這樣的,記載佛,菩薩的言行,思想。
不過世自在王佛經并不長,前後一共也就隻有一千多字,大概記載了世自在王佛的出生,成長,所承受的磨難,成佛經曆,以及成佛之後的一些事情。
方小悅回想了一下,主持給自己這本經書倒也不奇怪,因爲石山寺大殿裏的那尊佛像似乎就是世自在王佛的金像。
看來這座石山寺就是一座供奉世自在王佛的寺院。
這并不奇怪,并不是每一座寺院都是供奉佛祖的,也有供奉其它神佛的。
隻不過在這方面,道門更自由一些罷了。
因而給世人的印象就變成了凡是有寺院就會供奉佛祖像。
而在看完這本世自在王佛經之後,方小悅感覺浮屠神職又活躍了一點,然後他下意識看着世自在王佛經誦讀了一遍。
果然,浮屠神職随着經文的誦讀變得更加活躍。
毫無疑問,這也就證實了方小悅的一些猜測。
這不禁讓他有些懷疑,如果自己正式剃度進入佛門之後,這浮屠神職是不是能夠完全破開位面的限制?
當然,現在唯一的麻煩就是主持似乎不太願意接受自己剃度加入石山寺。
隻能夠等待。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方小悅從參加早課開始到,早晚課都參加,逐漸融入了石山寺的生活。
他甚至于和那個燒火僧的關系打得不錯。
因爲有一天,燒火僧感冒生病了,方小悅被派去幫廚。
考慮到大家的身體健康,燒火僧讓方小悅掌勺。
那燒火僧原本以爲今天的飯菜算是砸了。
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僅僅隻是方小悅的刀功,就讓他看得如癡如醉,五體投地!
燒火僧可不是隻是在廚房裏傻傻做飯這二十多年的。
他也是有追求的,前些年,爲了提升自己做素菜的手藝,禀報主持之後,他還特意出去了一趟,前往知名的大寺院,素菜館學習素菜手藝。
這肯定不是主持的嘴饞了,想要吃好一點的素菜。
而是主持考慮到寺院一直财政緊張,小沙彌們的學費有的時候都交不起,因而就同意了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