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陳楚的計策,魏延帶着000騎兵奇襲子午關。
在魏軍措不及防的情況之下,可謂是百戰百勝,其中他也遇到了三次大規模的魏軍阻攔,但這三次,他都使用了陳楚的錦囊也就是召喚冰雪的符紙。
一用出這個,敵方陣營立刻被籠罩在冰寒風暴之中。
措不及防的暴風雪,讓這些魏國士兵頓時渾身不适應。
與此同時魏延再下令發起進攻,這些其實就像是一把尖刀一樣,狠狠的插入了魏軍的心髒。
沖鋒幾個回合,直接把對方啥的對窺其家。
而且一次是偶然,到了第二次就由不得他們不猜測了。
他們紛紛猜測蜀國是不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顧,要麽就是蜀軍軍營裏面有奇人異士人在。
但就算這樣,他們的是企業收到了極大的打擊。
而且這些大多是由前方戰敗的将士們帶回去的消息。
不過和陳楚不同的是,魏延此次行動,根本不攻城,除了子午關,剩下的一路繞開城池,直奔長安而去。
這也就造成了前方消息還來不及傳回來,魏延的兵馬就已經到了城門口。
而且一鼓作氣的直接闖入到城門之中。
然後沖破重重阻礙,在長安城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直接殺到了曹睿的面前。
曹睿在手,哪怕是他們被長安守軍重重包圍也根本不慌。
曹睿沒有自裁的勇氣,他們就不敢殺向自己,哪怕是手下士兵的一根手指頭都不敢碰。
誰知道魏延會不會喪心病狂的順手把曹睿殺掉呢
畢竟魏延這個人性子難以捉摸,之前司馬懿傳回來的信息說魏延這個人深不可測,不可以廠裏論之。
意思就是當你以爲他隻是一個膽大心細的人,他就會用你意想不到的計策告訴你其實我的治理根本不是心細這麽簡單,可以你要是以爲我就是一個謀士的話,那麽我湖帶領隊伍長途奔襲到你面前告訴你,什麽叫做勇猛。
然後再給年輕的皇帝上上一課。
當然這個過程我是用了什麽養的方式方法你不用管,戰争看中的就是結果。
我靠着000人抓到了你的皇帝,我就是牛逼
當然魏延并沒有急着離開,他還要在這裏等着。
等他把曹睿抓到的消息傳回去,一方面好讓司馬懿撤軍,另一方面就是讓他們把漢獻帝劉協帶回來作爲交換。
于是魏延索性就在這裏住了下來。
本來陳楚說的時間是最多停留兩天的時間,兩天的時間他們經過緊急商議,最後還是決定把漢獻帝送過來。
畢竟現在曹睿是頭等大事。
不過他們在這之前就已經想好了,到時候看有沒有機會把曹睿救出來,畢竟所有人都知道,其實就算是漢獻帝到了,魏延也不可能把曹睿放了。
畢竟挾持皇帝可是一國之恥。
如果能有機會吧曹睿就回來,那這些人連同漢獻帝一個都跑不掉,如果對方不肯放曹睿,那就直接軍隊壓過去。
哪怕是曹睿死了,曹家還有其他後代在,大不了先把年幼的曹爽推上去。
隻是這個決定現在他們不能下,如果說決策的最好人選,那還是等司馬懿回來比較好。
大臣們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也分成了兩派。
其中一派認爲這是讓司馬懿背鍋的最好機會,司馬家族雖說現在在魏國被曹氏皇族打壓,可明眼人都知道,隻要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立刻就能崛起。
司馬家族人才濟濟,如果不除掉或者徹底讓他們老實了,恐怕以後是個大患。
但另一派,同樣覺得這是一個好時機,他們是親近與司馬家族的,不論是司馬懿還是他的兒子司馬昭,所表現出來的才能都是頂尖水準。
如果能讓他們在這一次的險境中嶄露頭角,那就是機遇與危險并存。
最後其實還有那麽一小撮人也混在第二波人當中,那就是他們想讓司馬懿稱帝。
所以在各路算計之下,魏延安穩的在這度過了兩天,并且得到了漢獻帝。
可這個時候,魏延真的很想再玩一把更大的,但可惜還有任務在身。
他還要把去把鄧艾找到。
可這個時候的鄧艾還沒有開始出名,甚至年紀也才隻有二十歲出頭,現在隻是一個屯田兵而已,
知道十幾年後,鄧艾才會遇到司馬懿,所以現在的鄧艾甚至還不如當初的姜維,好歹姜維大小是個官。
兩天的時間,還不夠司馬懿把消息送回來,也不夠司馬昭發病趕來長安衛敵。
魏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夜裏挾持着漢獻帝以及曹睿沖了出去。
沖到城門口之前,之前埋伏在城裏沒有現身的一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的速度把城門拿下,幫助他們一起沖了出去。
然後魏延的下一站就是鄧艾當兵的地方,所以魏國上下也根本沒有想到魏延沒有第一時間回到蜀國的姐,而是繼續在自家領土上轉悠。
當司馬懿班師回京之後,臉色難看的要死。
本來他和諸葛亮鬥智鬥勇,結果半路殺出這麽一個魏延來。
最後還被人家偷了家,居然還讓他們跑掉。
事實上,他在收到這個消息的第一時間,就寫了三封信,一封給兒子一封給長安自己的親信大臣,最後一封給了曹睿養母郭皇後。
意思就是雖然曹睿被挾持了,但國不可永遠被挾持,事急從權,國威不可冒犯,但是要盡最大的可能救出曹睿,要是實在沒辦法,就把殺低放在第一位上。
司馬懿有把握郭太後會同意自己的計策,畢竟曹睿實際上是甄宓的兒子,在郭太後的龍種被人在肚子裏毒殺又嫁禍給甄宓之後,也是司馬懿按着曹睿的頭叫郭太後一聲娘,才讓曹睿避免和了母親同樣的命運。
可實際上後宮的事情誰能說的準呢
郭太後沒有了子嗣,現在曹丕也就曹睿這麽一個能用的兒子,這是互利互惠的事情。
可是現在郭太後已經開始感覺到曹睿不太對了,所以爲了自保,郭太後皇後會答應的。
可這個時候都晚了。
曹睿被帶走了,漢獻帝被帶走了,這是曹氏黃全家你之後最大的一次危機。
哪怕曹睿死了也好,他們也能名正言順的攻打蜀國,但是偏偏曹睿沒死。
就像是一根魚刺卡在他們喉嚨上一樣。
這個時候的陳楚還沒到建業,但是消息也慢慢的傳了過來。
這個消息現在來說對于魏國還是好消息,但是他們根本不知道,陳楚一旦到達建業,那對于他們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三個月後,陳楚代替孫權下令伐魏,而魏延也在一邊東躲西藏一邊征戰中找到了鄧艾。
找到鄧艾之後,魏延終于可以班師回去了。
在這幾個月中,魏延也學到了一些一千不知道的東西,性子也磨練出來了很多。
但他還是不理解,爲什麽一定要找到這個鄧艾,明明這家夥就是一個大頭兵啊
畢竟這三個月,他們損失了很多人,本來打到長安,還剩下00,這三個月,他們隻剩下了兩三百。
就這樣,他依然記得陳楚說的那句“哪怕就剩下你一個,也得給我吧鄧艾帶回來,當然要是連你也要折損進去的話那就沒必要了。”
所以就算是再艱難,魏延也要把鄧艾給帶回來。
而且他還記得一句話,那就是最好讓鄧艾去諸葛亮的手下。
其實這麽做陳楚也有考慮。
鄧艾這個人,不光是軍事方面厲害,在内政方面也很厲害,而陳楚自己隻在這呆五年的時間。
所以之後的還是要靠諸葛亮來操心。
起碼不能名義上把這些人全滅了,然後就丢下不管。
在吳國這裏,陳楚說服了這邊幾個世家,等到時候把吳國再坑上一把,他們就算是不想,也隻能倒向蜀國了。
隻是這個劉禅
唉,到時候當面看看這個家夥,傻子應該比較容易洗腦吧
東吳十萬兵馬進攻魏國,現在目前隻是在淮揚地界上,魏國分身乏術,根本沒時間。
陳楚被安排給陸遜做幕僚,而陳楚也用變形術給自己換了一副面孔,和以前一樣英俊潇灑,順便名字也換成了和面貌一樣的吳彥祖。
至于自己的人則是被安排在建業内暗中看着孫權。
起初陸遜并不了解陳楚,還很好奇爲什麽要叫陳楚來跟着自己,可是越到後面就越發現,這人實在是不簡單。
于是越到後面,就和陳楚關系越好。
有了陳楚偶爾的建議,陸遜也是越打越兇,半年的時間,把魏軍的注意力全部牽制過來,而且蜀國那邊還一邊發育,一邊放出曹睿已經死了的消息。
魏國也在司馬懿等一幹人等的推舉之下,把曹爽扶到了位子上。
隻是權利的中心開始漸漸的朝着司馬家族偏移。
蜀國也趁着這個時間,飛速在隴地生根發芽,發展騎兵,屯田,收攏附近少數民族。
諸葛亮對這些簡直是手到擒來,他們這些人的這次出征,本來就已經是榨幹朝廷了,結果出乎意料的在這裏紮根下來。
時不時的趁着魏力空虛去偷一兩個城池,慢慢的發育壯大。
也是美滋滋的。
陳楚在不經意之間的影響着陸遜還有他身邊的将領,陸遜開始讓陳楚也去帶兵,僅僅過了短短的半個月,吳彥祖将軍的名字就開始在吳軍中傳播開來。
這支隊伍,真硬啊
八百人就敢号稱五千人去攻城,結果還打下來了。
經過這一仗,陸遜也把一些戰死的将軍的兵給了陳楚。
又過了三個月,吳彥祖将軍已經是這次大軍中兵員第三多的人。
陳楚也不禁感歎“唉,三年又三年,我現在已經算是三家都擔任過重要職位了吧”
要是有朝一日自己的身份公布出去,世人會怎麽想呢
“算了不管了,完成任務要緊,先把這邊打完再說。”
又是一年後,吳國已經快打到魏國的腹地了,而蜀國也在這一年的實踐中飛快發展壯大,諸葛亮已經回到了西蜀地區。
這邊全權交給姜維負責。
至于其他人則是輔助姜維繼續發育。
要是有人不服姜維,魏延當場就要站出來辯論,畢竟救回漢獻帝、俘虜曹睿的功績擺在這裏,等回去之後,估計還要加官晉爵。
就算魏延脾氣臭,也沒有人敢試試魏延的鋒芒。
而且魏延和姜維還有一個共同的師父,雖然現在根本聽不到陳楚這個名字,但諸葛亮的親信都知道,吳國大舉進攻魏國,這其中就有着陳楚的影子。
這試圖幾個人絕對不能得罪。
所以關興、張苞、馬岱、王平等人,也成了姜維的拜把子兄弟,對姜維的維護可不是一點半點。
忽然某天,姜維忽然收到了一封信。
外面沒有名字,可是一打開,姜維就認出了這是陳楚寫的。
内容不長,大概意思就是,你悶在這邊的事情我都聽說了,你和魏延做的很好,我這邊也很順利你不要擔心,不過你最近有空的話,就把曹睿給我送過來,等我調教上幾個月再放回魏國。
至于漢獻帝的話,先留着,諸葛亮應該會知道怎麽做的。
就算魏延脾氣臭,也沒有人敢試試魏延的鋒芒。
而且魏延和姜維還有一個共同的師父,雖然現在根本聽不到陳楚這個名字,但諸葛亮的親信都知道,吳國大舉進攻魏國,這其中就有着陳楚的影子。
這試圖幾個人絕對不能得罪。
所以關興、張苞、馬岱、王平等人,也成了姜維的拜把子兄弟,對姜維的維護可不是一點半點。
忽然某天,姜維忽然收到了一封信。
外面沒有名字,可是一打開,姜維就認出了這是陳楚寫的。
内容不長,大概意思就是,你悶在這邊的事情我都聽說了,你和魏延做的很好,我這邊也很順利你不要擔心,不過你最近有空的話,就把曹睿給我送過來,等我調教上幾個月再放回魏國。
至于漢獻帝的話,先留着,諸葛亮應該會知道怎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