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米格-29完成了研發之後,他們就興緻勃勃地開始了新一代戰鬥機的研發,這個時候,其他的設計局是沒實力和他們競争的了,蘇霍伊設計局的西蒙諾夫,還在雷達的問題上頭疼呢。
于是,就在1983年,米高揚設計局提交了MFI多用途戰鬥機的設計方案,這個設計代号1.42,所以,在大家的嘴裏,就是最常說的項目1.42了。
原本他們是打算同時開展了雙發多用途戰鬥機“MFI”和單發戰術戰鬥機“LFI”的研制工作的,但是無奈任務量太大了,他們設計局的實力,也隻能是放在一個方面上,所以,他們首先要關注重型的雙發戰鬥機方案了。
現在,他們已經爲這個項目奮戰了好幾年了,米格-29算什麽,隻不過是他們米高揚設計局裏一個承前啓後的産品才對,項目1.42,才是神一樣的存在。
他們大部分人都是參加這個項目的,對這款戰機,他們自己都是自信心十足的。
在三代機上,他們采用了翼身融合的設計,這是中央流體院給他們的建議,而在四代機上,照樣是中央流體院給他們的建議,不過已經不是常規氣動布局了,而是一種全動鴨式布局。
這種布局是現在最流行的,漢國已經搞出來了殲十,就是這種布局的,歐羅巴洲也在搞,而且是好幾種機型,都是這種鴨式布局的,熊國也是趕上了這個潮流,至于鷹國設計師說的,最好的鴨翼是在敵人的飛機上,就讓這句話見鬼去吧。
他們已經将整體的布局都設計出來了,采用近距耦合鴨翼、無尾三角翼、機腹多波系可調進氣道、雙發、雙垂尾的氣動設計。和以前的戰機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整個機身上的可動舵面足足有二十多個!
這些舵面,必須要采用先進的電傳操控才能夠掌控住,同時呢,機身也要安裝先進的航電設備才行,雖然現在還是在研制之中的,他們就已經開始擔憂了,生怕現在的蘇霍伊設計局的遭遇,在他們的戰機研發上再遇到。
蘇-27戰機本來打算采用先進的平闆縫隙雷達呢,結果己方的工業搞不出來,被迫把米格-29的雷達放大,給蘇-27用去 了,結果呢?超重啊,這雷達重達一噸,整個蘇-27的機頭,都得圍繞這台雷達來設計,與此同時,飛機的結構強度也因爲減重而削弱了,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
他們的國内,現在還沒有搞定這種雷達的加工呢,如果他們的項目1.42,也裝不上這種雷達,那他們的飛機說不定就得面臨同樣的尴尬局面了。
這個時候,如果引進了漢國的技術,不是就能事半功倍了嗎?畢竟,漢國人的航電設備先進,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引進漢國的技術,搞出來了玻璃化的座艙,不是可以照樣應用在他們的項目1.42上嗎?
現在,就看大家能不能正視這一點了,大家的心中的不滿,主要是覺得學生超過了老師,心中不服氣啊,不過超過了就是超過了,這個是不能否認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是常見的。
現在,如果他們正視這一切,把漢國的設備給接手過來,在米格-29戰機改裝的過程中,他們的項目1.42的設備,不是也就跟着成熟了嗎?
當看到漢國人的殲十四戰機的座艙的時候,他們的觸動難道不夠大嗎?
全部都是顯示屏,沒有任何的儀表啊,這絕對是未來的方向,熊國的電子系統,絕對無法讓他們的座艙達到這種水平的。
現在,項目1.42還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沒有完成設計呢,要等到1988年,他們才會接到生産第一台MFI原型機的任務。1989年完成對MFI全套圖紙的設計工作,并開始了首架MFI的生産,這架原型機,就被叫做米格1.44。
現在,秦觀就站在茹科夫基地的一座機庫内,看着眼前這架已經布滿灰塵的米格1.44戰機。
熊國人在想什麽,秦觀當然是能猜出來的,同時,秦觀也在感歎眼前的米格1.44的命運。
隻有強大的國家,才能夠制造出強大的戰機來,米格1.44誕生的時候,已經是熊國解體之後了。1994年,由米高揚設計局自籌資金,這款飛機終于被造出來了,在茹科夫基地進行了高速滑行的實驗,但是呢,由于一些零部件還沒有到位,這款戰機最終還是沒法飛起來的,這樣,又等了六年,一直到了兩千年,這款飛機終于完成了首飛,但是,在第二次試飛之後,這款飛機就停止了所有的試飛項目,正是終結了。
它最大的輝煌,也僅僅是後來參加過一次航展而已,之後呢,就在這裏,靜靜地訴說着往事,隻有呆在武器墳場裏面的份了,它的失敗,也代表着那個強大帝國的徹底衰落,熊國早就沒有力量來研制這種戰機了,這需要舉國的力量才行,就和航母類似。
秦觀也沒打算把它從墳場中拉出去,畢竟它本來就不是成品,它肯定有很多的缺陷的,比如它的Al41發動機,推力雖然強悍,但是好像還有數不清的缺點的,否則的話,熊國也不會徹底放棄掉,而是在原來的AL37發動機的基礎上改造了。
再看看自己的祖國,殲二十最終鷹嘯長空,因爲自己的國家已經是一個無比強大的國家了,而自己在這裏,就是将這個曆史進程,推動的更快,在熊國解體的時候,己方就做好全部的準備。
現在,時間緊迫啊,爲何要和熊國搞好關系?也是爲了那個時候做準備的啊!這個理由,秦觀沒有和任何人說,他不想當預言帝,隻要做好自己該做的,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