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孫、劉兩方算是達成了協議,答應先抵抗住裘盛的‘侵略’,再消滅‘叛賊’蔡瑁,最後按約定瓜分荊州九郡。
因爲軍情緊急,所以周瑜立刻派手下驿卒将這一協議送回建業(今南京),請孫權立刻調撥四萬兵馬支援荊州劉備,要多派水軍,少派陸軍。
而劉備與周瑜就一起飛速去了長沙郡,爲的是與益陽縣蔡瑁當面協商合作事宜。
雖然手中還有六七萬人馬,暫時不怕裘盛,但蔡瑁仍舊忐忑不安,可以說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之所以如此,是因爲他害怕劉琦與劉備太弱而放棄抵抗,直接投降裘盛。若真如此,他除了投降裘盛也再無第二條路可選。之所以這麽說,因爲他隻是爲權利而戰,保住富貴和性命最重要。
連綿細雨下了三四天,這一天雨終于停了,雖然地上仍舊泥濘難走,但是至少不用再披鬥笠和蓑衣避雨,這讓益陽城中的蔡瑁高興不少。剛吃過早飯,蔡瑁更是聽到一個讓他詫異不已的消息:劉備攜江東周瑜來訪。
這兩個八竿子打不到一塊的家夥聯袂而來?蔡瑁想不明白此事,不過他卻明白一件事:事情一旦不對,趁機殺了劉備。即使不殺周瑜,也要逼他說出緣由。
故而蔡瑁先在會客廳外埋伏十個刀斧手,那些刀斧手隻聽蔡瑁摔杯爲号,然後就沖出殺了劉備,擒拿周瑜。
這笑面虎一臉和善的将劉備和周瑜請進會客廳,熱情相待,仿佛他與劉備不是正在交戰的敵人,與周瑜也不是初次見面的陌生人,與二人都是多年未見的至交。
“蔡大人,我與周公瑾前來是來與你商量事情的,還請撤了那些刀斧手。”劉備笑眯眯的說道。其實劉備壓根就不知道廳外埋伏有刀斧手,隻是詐一詐蔡瑁而已。
蔡瑁以爲露餡了,十分尴尬的撤了刀斧手。沒成想還真有刀斧手,這讓劉備頓時流了一身冷汗。周瑜倒是看出劉備隻是在詐蔡瑁,不過他也并未戳破,隻是笑着做看客。
“玄德兄,你和周公瑾前來有事與我商量?是什麽事情?”
“什麽事情,德珪兄(蔡瑁的字)難道想不到?”劉備搖着頭笑道,“自然是救你我性命的大事!德珪兄何必揣着明白裝糊塗?”
當然明白劉備在說什麽,但是蔡瑁不喜歡聽‘救命’二字,因爲他從不認爲自己有性命之憂。真正有性命之憂的應該是劉備,以及叛變裘盛的劉琦。所以蔡瑁隻是一臉冷笑,稱劉備是在危言聳聽、胡說八道。
劉備雖然是個明白人,但牙不尖嘴不利,情況又确實對他更不利,所以隻好請周瑜幫忙辯駁。
周瑜不光智謀過人,言辭也犀利,所以很快就找道蔡瑁的軟肋,“德珪兄,這荊襄九郡本該是劉琦的,如今卻被你強占了大半,名不正,言不順,一旦戰敗,恐怕你不會有好結果。裘盛若要滅你,給你安一個‘叛賊’的帽子就好。再退一步講,即使德珪兄你現在就投靠裘盛,以你之前的所作所爲,他會重用你嗎?到時候,最多就給你一個閑職,将你幽禁起來。裘盛一旦不爽,或者認爲你有異動,你必定立刻命喪九泉!”
“周公瑾,你這話什麽意思,威脅我嗎?”蔡瑁惡狠狠的問道,“别以爲你是江東孫權的人我就不敢殺你!你們殺黃祖的賬,我還沒找你們算!”
害怕蔡瑁暴怒失了理智,周瑜立刻賠笑道:“德珪兄誤會了,誤會了!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和劉備他們再打下去,最終獲利的隻能是裘盛,你們鬥個兩敗俱傷,豈不是太虧?不就是鹬蚌相争漁翁得利?如果德珪兄能和劉備他們盡釋前嫌,一起對抗裘盛,那多好?何況其實你與劉琦、劉備并無血海深仇,僅僅一些利益之争而已!隻有打退了裘盛那狼子野心的家夥,你們才有可能各保富貴,對不對?”
周瑜的這番話算是說到蔡瑁的心坎裏去了,這讓蔡瑁頓時有了很強的與劉備他們聯合對抗裘盛的想法。但蔡瑁是個老狐狸,他不會因爲一兩句話就相信周瑜。更是一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所以蔡瑁決定先問清楚周瑜和劉備的打算再決定是否合作。
此時實力最弱的是劉備一方,他自然不願意再消耗太大的實力,故而搶先開口道:“德珪兄,如今我兵力不足,所以隻适合防守和側翼進攻,不适合正面交戰。”
不屑一顧的看着劉備,蔡瑁冷笑一聲,“劉玄德,你反應也太快了,這麽快就想保存實力,讓我去當這冤大頭?”
“不是···”劉備很無力的反駁道,“我的話絕無私心。”
“無私心?你···你這卑鄙無恥的···”蔡瑁當即站起身來指着劉備痛罵。
當然不能允許剛剛說一句話,雙方就談崩了,周瑜立刻當起救火隊員,飛快的說道:“德珪兄,你确實理解錯劉玄德的意思了!他和劉琦的全部人馬加起來也就四萬出頭,裘盛後援到了之後,他如何能與裘盛正面對抗?當然隻能防守和側翼佯攻,或者攻擊裘盛的後軍,斷了其後路啊。若是要他正面對抗裘盛大軍,不就是自取滅亡?唇亡齒寒啊!”
見蔡瑁還是不爽,周瑜又‘斥責’劉備,“玄德兄,你的想法也太自私。那不就是讓我和德珪兄承擔裘盛所有的進攻?若不是知道你确實想打敗裘盛,我也會認爲你與裘盛已經沆瀣一氣,是要借機殺了德珪兄,是在演戲!”
沒人喜歡被這樣訓斥,何況劉備此時還是荊州刺史,身份其實比蔡瑁、周瑜都高出不少。隻可惜他實力不夠,隻能受氣。爲了讓談判繼續進行,劉備隻好還低頭道歉。
劉備畢竟是皇叔,他都道歉了,就不該再被逼迫,所以蔡瑁也見好就收,隻是警告劉備别再動歪腦筋,否則小心出不了益陽城。
當然不信走不出益陽城,但劉備害怕蔡瑁這奸佞小人不合作,所以他不得不再次點頭示弱。
爲了讓蔡瑁放心,周瑜表示江東會出至少四萬大軍支援荊州。如此一來,荊州聯軍也有十五萬,也就足夠對抗裘盛的‘入侵’了。
這是個好消息,蔡瑁臉上總算出現了一絲喜色,用很柔和的聲音問道:“公瑾所言不虛?沒有诓我?”
“德珪兄,你以爲我千裏迢迢從建業跑來益陽是幹什麽?僅僅調解你們的矛盾嗎?自然也要做些其它的事情,比如支援你們。”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也不會掉餡餅,所以蔡瑁在歡喜一會兒之後立刻清醒過來,冷冷的問道:“周公瑾,他孫權應該不會白白幫我們吧,有什麽條件?”
不想顯得太市儈,周瑜就說孫權對蔡瑁和劉備都是‘神交已久’,如今蔡瑁和劉備有難,他便奉孫權的命令前來馳援,還說幫朋友度過劫難不需要什麽回報。
這樣的胡扯蔡瑁當然不會相信,不過他正好厚着臉皮說道:“難怪天下人都說孫仲謀仁德厚義,那我就多謝了。等聯手擊退裘盛後,我一定有厚報。”
既然說到‘厚報’,周瑜自然趁機就詢問‘厚報’是什麽,準備與蔡瑁談價錢。本以爲蔡瑁多少會割出一塊土地,卻沒想到蔡瑁居然隻想送三十萬錢和三千匹絲綢,而且還要分兩年付清。這可将周瑜那心高氣傲的家夥個刺激到了,也開始罵人,不過是罵蔡瑁吝啬至極、不知好歹。
如今也需要江東孫權的支持,所以蔡瑁也很快就道歉且退讓,表示願意送一部分土地給江東,但具體是哪裏、有多少,則需要商量。
周瑜是個很聰明的人,他對蔡瑁提的要求和對劉備提的要求基本上一樣,就是:一定要南陽和江夏兩郡,其餘荊襄七郡,大家各憑本事占領。
南陽和江夏位置重要,也算富庶,蔡瑁當然不甘心在趕走裘盛之後将這兩地送給孫權,所以一開始連連搖頭表示不同意。認爲孫權如果想要土地,可以将長沙和桂陽要走。
此言一出,劉備立刻橫眉冷對,一副要生吃了蔡瑁的模樣。蔡瑁這明顯就是在使陰招,撺掇孫、劉在此次大戰之後又開戰。
“蔡大人,你這樣做可不厚道。長沙是玄德兄的立足之地,你要我去占他的地盤,這不是在挑撥離間?我看還是要南陽和江夏更好,既靠近江東,目前又不在你們的治下。如果德珪兄覺得吃虧,那我就許諾打敗裘盛之後,我江東隻要南陽、江夏兩郡,如何?”
如此是朝不保夕,江東肯派兵來助已經難得了,蔡瑁不敢果然要求,在仔細思考一番後,最後做出‘艱難的’抉擇,“好吧,隻要打退了裘盛,我就不在要南陽和江夏,但劉備也不能占,隻能給你江東!”
“可以,我江東隻要南陽和江夏,至于其它地方,你們自己去商量,我江東絕不幹涉!”周瑜笑眯眯的大聲說道。
“德珪兄,我的底線則是長沙和武陵,隻要你承諾不趁機侵犯我的長沙和武陵,我便與你、周瑜一起全力抗擊裘盛!其它事情咱們戰後再說,畢竟如果丢了性命和地盤,一切都是空談!最好的例子就是公孫度、袁本初和袁公路!”
談了這麽多,總算是有了個結果,三人都很高興。并且約定蔡瑁、孫權帶十萬兵馬正面對抗裘盛,劉備則率領五萬兵馬攻擊裘盛的後軍和側翼。若有可能,現在蔡瑁和劉備、劉表就全部出擊趕走盤踞在長沙城外的三萬裘盛大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