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舊前元曆八十八年的時候徐宏官居從四品,爲骁将,統領一軍,共三十六營,三萬六千人。
而徐宏所統領的這一軍便是靖西軍裏五相中的“木相”。而後來的風嘯營就在其中。
根據王儉的翻閱,風嘯營正式确立這個名字是在靖舊前元曆八十九年冬,被時任骁将的徐宏親自封的号。
按照靖舊朝的慣例,一個軍伍編制想要有獨特的番号除非特殊情況才有可能,比如說在重大戰役中取得了重要的戰功。或者有罕見的事迹值得被宣揚成爲榜樣。而當時叫“三五混編營”的風嘯營就屬于後者。
以一營之力在失去主力掩護的情況下生生和蠻族三個千人隊輪番酣戰三日,損員超過三成卻将敵人逼迫後退三十裏不敢上前。後來戰史中對風嘯營記載:該營多以遊騎爲主,擅長騎射,來去如風,于弓箭射程内反複戲耍敵人、殲滅敵人,以至敵人聞風喪膽不敢靠近。故得“風嘯”之美譽。
因爲當時騎兵作戰時蠻族的狼騎具有極強的沖擊和撲殺能力,座狼的攻擊能力也讓人族的騎兵應付起來非常棘手,與之對戰輸多勝少,時間一長對士氣是很大的打擊。
而風嘯營的事迹和戰法具有很強的鼓舞和借鑒作用,也讓人族騎兵明白利用戰馬的耐力優勢拉開距離再以騎射殲敵就能很好的磨死短兵相接裏很難對付的狼族騎兵,所以被徐宏立爲宣揚典型,并逐漸成爲徐宏手裏的一個尖刀營。
再往後,戰争進入到後期,蠻族已經顯出頹勢,從拙火關外後撤。
當時的南面軍事總管就是如今的兵部尚書楊延嗣。而“軍事總管”這個職務也是當年初設的,楊延嗣以柱國将軍的身份任的第一任總管。
當時見蠻族後撤,楊延嗣抓住戰機,令靖西軍和邊軍共計八萬人出拙火關追擊,并在路上劫了蠻族大量辎重,造成蠻族後撤出現亂象,最後再反複襲擾之下成了潰敗姿态。之後于紅山溝困住蠻族之王雷暴,并戰而勝之且枭其首。
風嘯營在圍攻紅山溝的戰役裏表現突出,斷掉蠻王後路的很大功勞都要算在他們頭上。
可以說在上次大戰的諸多英雄事迹裏,風嘯營絕對是很亮眼的一個。
最後清掃蠻族餘部也是有靖西軍的“木相”負責,也就是徐宏所部。而到那時已經是靖舊前元曆九十一年了,風嘯營也成爲了徐宏手裏最精銳的機動力量。其中人員經過多次的增補和抽調之後裏面全是徐宏麾下的中低層骨幹,可謂嫡系中的嫡系。
王儉繼續翻看徐宏的個人案牍,上面倒是沒有什麽特别的東西,隻不過這徐宏的升遷也極其順暢,基本上就是到修爲到點就往上爬一級,中間總能有事情讓他撈功勞。升得很穩,資曆也很足,更有四十年前的那場大戰打底讓他在戰後又擔任了邊軍主事官、靖西軍都督、兵部右侍郎,最後到現在的兵部左侍郎。
甚至王儉大膽推測,一旦楊延嗣卸任兵部尚書,補其職位的肯定就是這個徐宏。不論是修爲還是資曆,放眼整個軍伍徐宏都是當仁不讓的第二把交椅。
如此問題就有意思了。
如今根據徐宏和風嘯營之間的關系,是不是可以将風嘯營看成是徐宏産出班底的溫床?因爲沈浩在風嘯營的案牍裏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名字,而這些名字如今充斥了四大方面軍,很多都已經是各地一言九鼎的大人物了。
如此看來,風嘯營裏出來的人絕對和徐宏脫不了幹系,包括這次那十個已經被緝拿的軍伍戰将。
可這也隻是将徐宏涉案的嫌疑拔高了數倍,但卻離“實證”相去甚遠,想要以此爲由拿下徐宏根本不可能。
王儉心裏有些着急。原本以爲可以從這邊捋出新的線索來可發現想得還是簡單了。
心裏的急躁也反應到了王儉的手上,讓他翻動案牍的動作略顯粗暴,加上案牍的紙張特質較厚,翻起來嘩嘩聲很大。
“你動作輕一些!弄爛了你可麻煩大了。”邊上監視的那名小旗官皺眉喝止。他少有像今天這麽硬氣,主要是面前的這個粗魯的玄清衛也是一名小旗官的打頭,大家一樣,老子還是監視你的,這裏又是兵部,不對你兇對誰兇?
“能有什麽麻煩.”王儉心裏煩躁。對方瞧不起他區區一個小旗官他還瞧不起對方是小旗呢。再說他隻是穿的小旗官的黑袍,品級卻是正兒八經的正七品,可比前面這個小旗官大。
不過王儉說未說完,手上卻是頓住了,而且眼神也逐漸被面前案牍裏的一段文字給吸引住了。再沒心思去和邊上的那人說話。
王儉看到了什麽?
“其母徐周氏,辛良城人,原名周月雨.”
這是徐宏個人案牍的最後面部分,介紹的是他的家世來曆。之前王儉翻看了徐家如今近況,而這一頁剛好講到徐宏的母親,也就是徐周氏。
徐宏自己都近百歲了,全靠一身高深修爲才保持着六十來歲的模樣,精力更是比普通人二三十最更旺盛,可他母親卻不是修士,如今哪裏還在,早就作古了。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徐周氏的原名,周月雨,同時還有一個“辛良城人”,這兩個點加在一起就在王儉的腦子裏勾起了一段近期的記憶,他記得那十根硬骨頭裏有一個的個人案牍中也出現了“周月雨”和“辛良城”的字樣。
心裏有印象而且王儉記得很清楚,連忙将這條關于徐宏的家世背景用千裏音符傳了回去,讓三部的人馬上核實。
半柱香時間之後千裏音符震動,消息傳了回去。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徐宏案牍裏的這個“周月雨”和那其中一根硬骨頭案牍裏的周月雨是同一個人。至于實證,封日城方面已經派人動身前往辛良城核實去了。
王儉心裏這才松了半口氣。不論如何,這次跑到皇城來一趟也算有些收獲,不至于半點東西都沒有找到。
重新又将兩份案牍快速的翻了一遍之後,确定沒有遺漏了,王儉才匆匆忙忙的離開了兵部,馬不停蹄的轉道返回了封日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