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去年得到的官評是“優”,在四個鎮撫使當中他是唯一的優評,并且在之前的告會上指揮使龐斑當衆三次點他的名嘉獎。并且稱贊他爲:玄清衛之梁柱。
這種情況可是很少見的,至少龐斑以前從未如此直接的表露欣賞一個人,姜成是頭一份。
這也讓姜成在今年一開始就得到了一大筆仕途資曆,這對他這種幾乎已經沒有助力的人來說極其重要。這意味着隻要他今後繼續跟進龐斑不犯大錯,而龐斑也不倒台,那他的仕途就會再次擁有潛力。
其實在别的地方“仕途潛力”一般都會被人熱切的關注。但玄清衛裏卻有一些不同。
在成爲鎮撫使之前,的确會因爲“仕途潛力”招來很多錦上添花之輩。可成爲鎮撫使之後卻反而不會有太多人因爲“仕途潛力”去巴結你。
這個原因涉及到玄清衛上層力量的積蓄問題。
鎮撫使是從四品職銜,在鎮撫使上面是正四品的指揮佥事。
但指揮佥事并不會負責具體的事務,而是會被安排到指揮使衙門“坐着”。當然,不會是真的幹坐着,而是玄清衛的一種慣例,說白了實際上就是強制閉關。
這也是爲何隻有指揮使和鎮撫使卻極少見到指揮佥事的原因。
元丹境擔任鎮撫使是門檻,還想要繼續往上爬,在玄清衛的體系裏坐在更高的位置,那修爲就必須要進入元丹境的後境,也就是至少元丹境七重。
而成爲了元丹境七重的人會有兩個選擇。
一是擔任指揮佥事進指揮使衙門閉關,繼續沖擊下一個境界,也就是玄海境。這是爲了最大限度的催動修爲增長,抛開世俗的紛擾,加上資源上的全力供給,主旨就是要爲玄清衛培養高端戰力。
但這相對并不是那麽靈活,也有些人不喜歡這種被強行要求閉關一心修行的行爲。所以就有了第二個選擇。
第二個選擇就是進入楓紅山莊成爲一名金劍修士,告别玄清衛的體系。
姜成如今是靖西鎮撫使,可他卻從沒有見過任何一位在任的指揮佥事。隻知道在指揮使衙門裏還有四位從三品的指揮同知,這四位就是從曾經的指揮佥事裏成功進階玄海境之後出來擔任的。但同樣不會有直接的職權,更多是作爲武力層面坐鎮玄清衛。
姜成不清楚自己的潛力能不能踏入元丹境七重,但他卻清楚自己想要的路在哪裏。搏一把,就算之後他因爲修爲的關系無法繼續往上爬,最起碼也要撈夠資曆和本錢坐穩靖西鎮撫使的位置。
所以姜成在才當上靖西鎮撫使之後就極力表現,其中很大關系就是他選擇了信任手下門生沈浩,不予餘力的支持換來了豐厚的回報。
所以當沈浩将一月多以來封日城黑旗營在試點計劃裏産生的強大改變上報時,姜成第一反應是“筆誤”,而後讓人去封日城實地核實,最後自然證明了沈浩沒有“筆誤”,一切都是真的。
區區培元方在普惠了基層軍卒之後居然會有如此大的精進,這讓姜成一下意識到自己這位門生很可能又要弄出一個大動靜了。
自然而然的姜成就将視線重新聚焦到了沈浩用來展示成效的“大比武”上面來。
既然封日城黑旗營已經出現了驚人的精進,再加上自己這個門生向來做事穩妥,如此豈不是又能大大的露一次臉?
所以姜成就先壓下了“獎勵細則”,權衡利弊之後用獎勵加碼的方式将自己和靖西鎮撫使從旁觀者變成了實際參與者。
一旦賭對了那就又能漲一截仕途潛力。
不過四月初九這一天,龐斑突然召見,差點打亂了姜成的步調。
“南面邊軍那邊已經動彈了。這就是你之前所說的“提醒”?”
龐斑一邊說,一邊扔了一根銅條到姜成的手裏。
打開一看,銅條是南面邊軍裏的玄清衛監察使走急報渠道傳回來的。上面說四月初八中午,南面邊軍開始全面進入戰備狀态,所有戰時的崗位全部被激活。更有消息傳早在三月底就有三支前鋒營南出拙火關,然後在南蠻地域遇到了成建制的蠻族軍隊,雙方殺了數場,各有損傷。
銅條上還道:而後南面軍事主事官左玉良增派三支共一萬五千餘混編偏軍再出拙火關。
上面消息比較籠統,一點也不細緻,但以玄清衛監察使在軍伍裏的尴尬地位來說,這些消息已經算是盡力了。
“是的大人。隻是沒想到左玉良的反應會這麽大,這麽快。”
笑了笑,靠坐在椅子上的龐斑繼續道:“左玉良是個良将。領兵的本事也不差,突出一個“穩”字。此番被你們黑旗營的密探聯合紅利商會拱火了消息也沒有亂陣腳,前後兩次出關也無可厚非。第一次是試探,第二次一萬五千人我看固執前探是假,建立突出點以待觀察才是真。
這一番應對,也不愧左玉良的名聲。不過.按照你們的判斷,南蠻此番故意擺出态勢是想要借勢,真實用意是要讓紅瞳狼族成功上位重建王庭,那左玉良此番反應豈不是就正中蠻族下懷?”
“就目前來說,是的。左玉良派兵出關還和蠻族殺了數場,這對蠻族來說已經是極壞的消息了。他們現在還未重建王庭,名義上并沒有統一力量,如此一來就不得不屈從于紅瞳狼族盡快一統。”
“如此情況你們就沒有事先考慮到嗎?加快蠻族的一統對我們能有什麽好處?”
“大人。前面密探傳回來的消息已經說明蠻族的一統已經不可避免,區别隻是時間長短罷了。若是換在以往,我們必定會先和左玉良商議之後再做布置。可如今邊軍身上嫌疑猶在,讓我們不敢亂動,生怕阻斷了偵辦。”
姜成說完便是一片沉默,他低着頭不敢直視前方的龐斑。
許久,龐斑才再次開口道:“你的确很信任你的那位門生。這次他邀我去觀禮,倒要看看是何等人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