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源一大早就被叫去了封日城,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後半夜了,臉上含霜。
這是唐清源第一次被專門叫過去斥責,千戶官姜成也是頭一次對他發這麽大的火。
想想都覺得氣,自己居然被自己手底下的人告狀了!
而且還是聯合了數十名勳貴一起聯名給千戶所上的告信!
什麽叫告信?就是字面意思!用來告狀的信件!
頭一次唐清源才曉得諸如“不講原則”、“志大才疏”、“昏庸無能”這些貶義詞能放在自己身上,其原因居然隻是因爲他在黑旗營與甲字旗的“沖突”中沒有站在甲字旗一方。
或者說是他唐清源是被李炳給記恨上了。
被自己的下屬跑到上司面前告狀,簡直就像是個笑話,但也讓唐清源心裏捏了一把冷汗。
一個馭下無方就能讓姜成對他唐清源的看法低落谷底。
連自己的下屬都管不好還當什麽官?
這次如果不是直接涉及到了黑旗營的話,那份聯名告信怕是真的要讓唐清源吃不了兜着走。
早上被一份急令叫到封日城千戶所被姜成指着鼻子一頓罵,主要也是關于“馭下”的問題,對于告信中重點提及的黑旗營“黑料”姜成隻是做了一些問詢沒有多提。
沒有提黑旗營的事那就說明姜成希望唐清源自己去悟。
也說明其實在這位姜千戶的眼裏黑旗營的未來也還沒有十足的定論。
把黑旗營扔給李炳去踩兩腳?犧牲掉沈浩緩和與對方的關系?
唐清源搖頭否了。他雖然忌憚李炳背後的那一大片關系網,但要他自己廢了自己拉起來的黑旗營和沈浩這無疑會更讓他顔面掃地威信全無。
一個正六品的百戶官主動去緩和與一名區區七品官的關系?唐清源還做不出來,他也是要臉的。
所以擺在唐清源面前的路其實不多,這也是姜成讓唐清源自己悟的原因。
真要是個傻子的話姜成也不介意換個人去坐鎮黎城。
第二天唐清源沉着臉到了公廨房,将沈浩叫了過來。
開門見山就問沈浩:“甲字旗的那個案子你這邊掌握到什麽程度了?”
沈浩連忙躬身回道:“回大人的話,案子的主要人物已經确定了,是雲陽新任代主事官張奎,有動機也有能力,而且張奎的兒子就是甲字旗乙組的小旗官張虎,之前負責偵辦《雲陽走私違禁材料案》的就是張虎率的甲字旗乙組。
另外,爲了能夠先從張奎身上打開突破口我們這邊還沒有啓動正式的調查程序,選的暗線深挖張奎的底細,一旦拿到确鑿實證的時候再動手拿人,免得打草驚蛇。”
唐清源皺眉片刻,搖頭道:“謹慎雖然沒錯,但是也不能太過畏首畏尾,該擔風險的時候就擔風險不能有僥幸心理。這個案子作爲咱們衛所甚至乃至封日城千戶所下設黑旗營以來的第一個案子,我相信你有能力辦得漂漂亮亮的。
不過,要抓緊啊。
之前你從案牍房大量借閱甲字旗卷宗的事情已經引起了李炳的警覺,你以爲他就是讓人在校場上找你們一點麻煩這麽簡單?他已經聯合數十位勳貴給封日城千戶所上了一份告信,要不是我幫你在姜千戶面前頂着的話你現在都能下獄了,你知不知道?”
數十位勳貴?上告信去了千戶所?!
沈浩下意識的打了一個寒顫,他到現在才驚覺自己還真小看了那群“老爺兵”,以爲能将對方碾壓,卻忽略了人家有着超越黎城規則的關系網實力。
“屬下惶恐,多謝大人爲屬下擔待。”
對唐清源所說“幫你頂着”沈浩雖然不敢全信但也确定唐清源是偏向他這一邊的,不然的話他現在怕是已經被撸到底了吧?
唐清源擺了擺手,他的目的不是要沈浩領他這份人情,而是要沈浩明白現在的事态有多麽緊急。
“一次我可以幫你頂住壓力,但絕對不會再有第二次了。數十位勳貴的聯名告信有多重的分量你該心裏清楚,要是這件案子不能做成鐵案并且達到預期的效果,你我都沒有好果子吃,你知道嗎?”
“屬下清楚,屬下一定不會讓大人失望的!”
事到如今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了,不論是唐清源還是沈浩都小看了李炳的反應烈度,吃了一個暗虧,等于說現在自己把自己逼上了獨木橋,要麽過關,要麽掉下去。
“你現在還有什麽需要盡管提,我會盡量幫你周旋。”
“大人,案件的偵辦我這邊暫時沒有什麽困難,不過因爲人手關系我們暫時抽不出人去盯梢李炳等關鍵人物,而且這些人的修爲不低,尋常的盯梢手段反而容易暴露,所以想請大人幫我們盯死甲字旗的所有高層人員,讓他們最少十天内不要離開黎城範圍。”
“這個沒問題,我的親衛實力都不錯,盯住李炳他們不會太難。不過限制他們的活動範圍這有些麻煩,一次兩次還好可以找個借口混過去,但要是時間長了就露餡了,你還是抓緊一些吧。”
從唐清源的公廨房出來,沈浩立即召見了王儉,要他再親自跑一趟雲陽,三天内他就要看到關于張奎的所有财務明細。
爲此沈浩還特批了王儉可以“便宜行事”的專斷權,這就意味隻要王儉覺得有需要就可以在雲陽使用超出一般執法力度的方式獲取情報。
而沈浩自己則是一幅“老子屁事沒有”的樣子照常公幹。
兩天後,王儉再次風塵仆仆的回來,他沒有讓沈浩失望,給沈浩帶回來了一條很重要的消息:張奎的妹夫在雲陽經營了一家米行,而這家米行在去年十月初八發了一批價值五十萬兩銀錢的“玉林稻”來黎城,最後進了黎城一家代銷米行的庫房,而這家代銷米行卻根本就是一個隻存在于衙門備案記錄上的空殼。
“我讓我朋友去探了一下那家張奎妹夫開的米行,根本就是一個小店鋪,賣的也隻是普通的稻谷雜糧,完全看不到店裏有任何“靈食”銷售。那筆價值五十萬兩銀錢的“玉林稻”應該是做的假賬,用來瞞住錢莊裏的大筆資金的流向的。
咱們黎城這邊就更不用說了,那家接收那批子虛烏有的靈食的代銷米行根本就是個空殼子,連店鋪都沒有,隻是在衙門裏有過備案,登記人是一個叫吳三河的人。
後來我又拜托我老子的一個熟人繞了一大圈才看到黎城衙門的人口本,結果您猜這吳三河是誰?”
“呵呵,李家的?”
“那可不!吳三河就是李炳家大房的一個管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