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孩子的名字您來取吧!”
劉昉這一次得到三個孩子,一對雙胞胎兄弟,還有一個女兒。現在孩子出生了,那麽孩子的名字卻沒有确定。
劉備乃是他的父親,劉昉便将這個機會讓給了劉備,由他爲三個孩子取名。
劉昉此話說出口,劉備受寵若驚,心裏有些欣慰。劉昉将孩子的名字交給自己來取,劉備很開心,孩子的名字早就想好了。
原本就有所準備,心裏期盼不已,如今劉昉親口說出來,劉備脫口而出道:“長子爲‘峻’,次子爲‘軒’;至于女兒則爲‘蕊’,你覺得怎麽樣?”
劉昉看了一眼父親,什麽都沒說,也沒反對劉備取的名字。當劉備脫口而出時,劉昉猜測他早就想好了,而且這個名字也不錯。
劉昉都不反對,其他人更不會反對。随着孩子的出生,劉備憂愁的臉上漸漸有了笑容,他已經不是皇上,自然有很多時間陪伴孫子玩耍,可惜孩子還是太小了,要不然劉備肯定帶着孩子一起住,看見孫子孫女可愛的模樣,啞然失笑。
與此同時,前太子劉禅也傳來生子的消息。隻不過劉禅之子沒那麽好命,劉備不僅沒有理會,甚至命人有關于劉禅的消息一律不必上報,意思是讓他自生自滅。
“太上皇,劉禅公子真的不用管嗎?”
“管得着嗎?”劉備淡淡地說道,“實在是鞭長莫及啊!孔明,有些事情不是我不願意去管,而是他屢教不改,要不是念及他是我的兒子,别說無忌,就連我也不會容忍他分毫。”
徐庶驚道,“太上皇,此話從何說起?”
“看樣子無忌并沒有告訴你們實情啊!”劉備感歎一聲,這事是家醜本不可外揚,現在他已經安心了,也就無所謂,“當初無忌府上出現的刺客,乃是他所爲。若不是無忌顧念手足之情,怕是那個時候他便死了。”
“朕給過他機會,可他不珍惜,實在是無可奈何。不過也得感謝他,要不是這樣,無忌又怎麽會與他争位,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諸葛亮、龐統、徐庶三人面面相觑,他們沒想到劉禅居然有這樣的膽子,實在出乎意料。
劉備退位之後,安心做一個平凡人,不理朝政,不見大臣,所有的權力都交給劉昉,到底是能開疆擴土,還是固守此地,偏安一隅,全都交托給劉昉。
因爲劉備相信劉昉的能力,相信他做的更好,要是他還管理朝政,又或是出面幹預,反而不利于劉昉的治理,所以他心甘情願的選擇幕後。
現在真正能夠見到劉備的大臣也是寥寥無幾,除了諸葛亮、徐庶、龐統外,隻有趙雲一人,其他人想見也見不到。
諸葛亮他們幾人會輪流前去探望劉備,有時候也會一起探望,而劉備放下身段,就像是老友相聚一樣,沒有任何架子,也沒有什麽身份地位的差距,有的是好友之間的交流。
如果是前來叙舊,劉備歡迎之至,若是來讨論政務上的,劉備就會命人送客,慢走不送。
諸葛亮等人都明白劉備這樣的意思,他是不願意自己成爲劉昉治理國家上的障礙,也不願意他人打擾他清淨的生活。
自從劉昉繼位之後,蜀國的軍事力量愈來愈強大,其次是農業,之後是經濟。在劉昉的治理下,百姓生活日益富裕,那些原本的豪強在劉昉的統治下,漸漸失去原本的地位,這讓當地豪強心生不滿。
劉昉下诏征繳稅收,豪強上交的稅務比之前要多出數倍有餘,不過也不是亂征收,全都是有正當理由。但是,劉昉的做法卻損害了豪強的利益,這讓豪強地主決定離開蜀國,前往他處謀生。
劉昉的做法不僅諸葛亮不理解,就連徐庶、龐統也被他搞糊塗了。如果增強軍事力量是爲了抵禦外敵,提高農業發展是爲了民生,那麽打壓當地豪強地主又是爲了什麽?
“每個時期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階級利益矛盾,豪強地主長時間霸占優質資源,财源滾滾而來,可是受苦的還是百姓。”
劉昉正聲道,“戰争比拼的是雙方兵力沒錯,可是那些地主豪紳影響力太大,要是前方開戰後方失火怎麽辦?”
劉昉的擔心不無道理,地主豪紳在當地勢力越是龐大,影響力就會越大。如果其中有人心存異心,煽動當地百姓反叛蜀國,那就真的内憂外患。縱然劉昉的做法有些偏激,這是事實,他們無言以對,所以劉昉才會這樣做,就是爲了削弱他們的影響力,也是爲了蜀國基業着想。
農業在這個時代十分重要,這些都是打仗最需要的物品。如果農業不發達,将士前鋒作戰,後方糧草斷了,那就真的十分威脅。
戰事一起,接着接踵而至的戰亂,就算經濟再強大也難以抵擋的住強大的戰争,那個時候就算是家财萬貫,興許轉眼成空,而糧食才是王道,所以司馬無忌每一步都是提前做好準備。
和平年代,國家經濟發展再好,失去農業支撐也難以維持下去,除非是一統天下,不用爲戰争而煩惱,這事根本就不可能,至少目前蜀國沒有這個本事吞并其它兩國。
劉昉一系列政策,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一步一步去實施,避免引起蜀國動亂,而他大刀闊斧的改革,也讓一大部分人受益,也損害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
那些人大多數都是豪強地主,要不就是貴族,劉昉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他始終堅持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才是王道。
僅憑貴族也隻能是經濟上,實際上幫不了太多,要是兩國戰事起來,出生入死,沖鋒陷陣的也都是平民百姓,而不是所謂的貴族。
在劉昉的改革下,使得蜀國兵力大增,他也時不時的前去巡查,有時候會悄悄巡查,甚至将現代軍事概念融入其中,讓每個軍隊都必須進行演習,尤其是那些剛剛入伍不久的将士,每一位都必須參加,而且劉昉下令不允許士兵私鬥,有任何矛盾可以采取一對一比試,發洩心中不滿,有時候他也會作爲見證者。
正因爲劉昉的一系列作風不按常理出牌,沒有人能猜到他下一步行動,這也讓蜀國人心齊,對他這個皇帝更加認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