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拓寬官道這個計劃,魏慎對朝廷和皇帝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爲道路的暢通,不但可以使國家的政令暢通無阻,也可以使附近的老百姓大大受益,經濟農業飛速發展。
跟在身邊的這個魏喜才不過十五六歲年紀,但是已經服侍魏慎四年多了,他是家養仆人的後代忠實可靠,魏慎看中的卻是魏喜的靈氣!
魏慎年前剛剛從國子監進學完,準備要參加當年的科考大比。大漢朝的科舉讓許多文人看到了希望,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官宦之家的後代,大家都有機會和希望。
可是突然皇帝改變了主意,一道聖旨隆恩頒下來,讓國子監八百餘學子中,應屆科舉的一百四十五人,和全國六十餘州一千三百多學子全部免試受銜!雖然授銜後是鄰縣之間對調,但是也一時舉國歡騰人人欣喜!
原來皇帝正在推行官員改革制度,魏慎因爲家族有人在朝中任職,隐隐約約聽到是朝廷讓這些學子考試之前先鍛煉一番。因爲這些學子本身已經是舉子身份,具備可以做官資格了,要進行的也不過是進士大比。
朝廷爲了杜絕那些死讀書而不會做官施政的人,朝廷将這些人先分别派到全國各地州縣去任職實習,然後在任期滿一年後履曆回京述職,朝廷到時候再統一結合科考的名次科别決定去留和任免。
這種方式實在是有史以來第一遭,有很多舉人感覺十分的好。因爲有些舉子念了一輩子書,已經五六十歲了還沒有進士,即使以後中了也爲朝廷服務不了多久,但是他們的人生經曆已經相當不錯。
此前朝廷已經派了有不少人臨時授職地方,這些派出的臨時授命的學子,他們在各地經營建設、安定地方做得是風生水起,對當地的各項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這些幸運的學子自然聽說過,這些前輩不少加入了大漢一個密黨組織,這個組織據說黨魁就是當今的儲君太子。現在他們已經被朝廷頒任擔當要職,尤其那些年齡頗大的舉子更是期盼自己到地方一展身手!
魏慎的爺爺魏曙在高祖皇帝手裏是同平章事的高官,而且還是工部侍郎的實銜。到了魏慎父輩手裏現在已經沒有什麽高的官銜了,現在魏慎有個伯父是吏部六品的京官,但是在遍地是官的京城根本說不上話!
可是也是因爲有着這些關系的緣故,魏慎自己在國子監一向又是人緣極好,本身又有着一身的才華,機緣巧合下熱血沸騰的加入了密黨,魏慎最後被安排在離京師不遠的東莞縣實習。
東莞縣在古代原屬于番禺縣和增城縣,後來又劃分給寶安縣,在前朝唐中期的時候才單獨爲縣。因爲在京城興王府東邊,本地又盛産莞草而得名。雖然挨着離京師很近,又有大片地方是漫長的海岸線,但是在嶺南這個地方實在還是人煙稀少。
現在在任的知縣叫趙辭健,是當年的兵部尚書趙光裔的後人。他比魏慎大不了幾歲,年前七月左右來到東莞卻是以恩蔭入仕。本來以他的家世在京師謀個職位應該不是問題,但是魏慎聽自己那個六品職位伯父說,這個趙辭健竟然是太子親點派來東莞的。而且據說當年太子是衛王的時候,還着實在興王府的官二代圈子裏,捉弄過這個趙辭健幾次。
魏慎早已經不是不通人事的少年,而且家族又有人在官場,加之祖父當年提拔的官員不少人也多多少少有些助力。知道像趙辭健這種人來東莞肯定是有内幕的,要麽是被貶要麽是内定提拔的。
趙辭健以前顯然是還沒有出任過官職,所以不存在貶職不用這種情況。而且他家族在京城的助力顯然比自己家強,于是來到東莞魏慎便和趙辭健拉好了關系。
這個趙辭健也聽說魏慎的祖父是魏曙後,對魏慎很是客氣和交代照顧了一番。畢竟趙家和魏家都是大漢當年開國的元老,還是有着許多交集的,現在年青一代有必要加固這種雙赢的關系網!
這次被朝廷派來東莞,魏慎的職務是和普通學子不一樣的。一則他是國子監應屆科舉學子裏的佼佼者;二來他自幼家學淵源,擅長器物制作、善于改進水利建設的研究。再者偷偷加入密黨組織後得到了上級的培養,所以吏部直接給他定爲這次考吏安排中的幸運兒,直接爲每個州特設委派隻有四個實銜官職之一。這四個實職官銜一般都分在州府和的重要的上中縣,級别就是官品的初級從九品佐史。
本來唐末五代縣級縣尉是從九品的的官銜,而且每個官品都是分上下的,就是兩京三都的上縣的佐史都是無品的。但是劉家皇朝善于創造官職,魏慎也不知道朝廷這是什麽意思,但是接到任命的魏慎和那些學子都高興啊!
因爲有品就是官啊!雖然這個官不知道能多久,但是魏慎知道自己一定會抓住這個機會好好表現的。
來東莞縣已經半個多月了,首先熟悉了縣裏的一些日常政務,然後就是研究自己主管的這些方面的事物。此時鄉下正是準備農忙的時候,嶺南氣候良好作物比别的地方更容易生長,但是據說朝廷對糧食的産量還是有更大的期待,魏慎便想親自下去鄉間看看,和鄉民百姓研究探讨一下,看在哪些方面可以加強和改進。
趙辭健安排魏慎主管的是農業和水利,正是魏慎的專長和家學的傳承,魏慎隐隐便對趙辭健有些感激。趙辭健自己卻一直在縣城不遠的海邊船塢忙着督造,據說這個船塢是大漢目前三大造船廠之一,還是去年下半年才開始動工修建的新船塢。
魏慎聽說去年末朝廷派來東莞五千将士,更是遷來了許多流民,在海邊建立了一個大型的船務作坊,而且平時有士兵嚴格把守。因爲不是自己範圍的政務魏慎不便過問,隻想把自己分内的事情處理好,魏慎也知道政務是不能急的事情,但是必須要去做和執行才有效果!所以一心鑽研自己的事情!
東莞偏居嶺南之端珠江邊,自古曆來人煙稀少。可是年前七月份,朝廷突然便撥了兩百多戶一千多人來充實,讓小小的東莞縣不但變成了大縣,而且看東莞目前爲止的布局和不斷的遷徙流民入戶,魏慎隐隐感覺東莞有成爲州府的可能。
這些遷來東莞的人家都分散四處耕種定居,也有一些就近成了船塢附近的民工,大家很快有了自己的耕地和工作,逐漸穩定和安居樂業。
其中有一個遷來戶集中的地方,這個地方發展的比較有名,後來這個地方取名叫德勝營。德勝營住了三十多戶這次遷來的人家,聽縣裏的老人介紹,魏慎決定去看看這些農戶現在的發展。
當時縣裏建這個德勝營的時候,朝廷派專員來輔導和幫助過這些農戶組建家園,縣裏肯定也派專人輔助協作過行動。當然縣裏當時的目的是爲了安定和便于管理,也爲了體現對朝廷派來專員的重視和良好的學習态度。
魏慎于是征詢了趙辭健的意見,便叫了一個常三的小捕快同行,因爲這個常三當天是跟随縣尉一起來過德勝營幾次的。德勝營離着縣城足有四十多裏,而且依山傍海的地形要走山路近三十裏路。
簡陋的山間官道,也其實就是在原有的山路上改建,加寬一點修平一些罷了。有了代步的毛驢魏慎不感覺太吃力,何況他自己也不是那種弱不禁風的文人,魏喜和常三又是步行慣了,大家早早的出發不到兩個時辰就到了。
坐在毛驢上遙遙的注目,看着山下那已經比較清晰錯落有緻的一家家木頭搭建的矮房,魏慎甚至有些驚訝和好奇。這些房子或依山而建或三三兩兩比鄰而居,都是用粗粗的樹杆精心鑲合搭建而成一個大的框架,偏偏這些房子又在樹杆做成的框架中間,用大塊平整的條石有序填充成牆面和地基。
魏慎知道這樣可以讓房子避免火災,既像磚瓦結構結實又有木樓風格。而且家家門前都有個小院子用籬笆圈着,甚至可以看到院子裏的雞鴨,雖然遠遠的看着,但是魏慎已經很是驚奇了。這裏哪像是剛剛遷來此地的農家,簡直就是存在幾百年的世外桃源啊!
常三似乎看出魏慎的驚訝,但是似乎有些見慣了這種神色一般,也有些感慨的說:“這是小的當日陪着趙大人親自來督建的,幾十間大房子在他們鄉民自己和我們幫助下,一邊砍樹鑲架一邊搬石添基填房,都隻在六天之内就完成了。小的們可是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方法建房和這麽快的速度就建好的,私底下都感慨神奇。趙大人當時說這種方法是咱們太子爺親自傳授的,咱們嶺南各地遷來的鄉民住的,大多數都是用的這種方法修建。而且嶺南多的是大樹石頭,一般可以就地取材最适合農家安居。”
他看魏慎聽的聚精會神,更來了勁把當日所見所聞都滔滔不絕的說了出來,他似乎比較會表達,又加了點自己的想法在裏面,聽起來格外傳神,就似讓人回到了當時的情形一般。
魏慎忍不住示意他别停,眼光卻四處遠眺着。隻聽他停不下來一直說着:“,,,,,,而且啊!聽說遷來咱們嶺南的人都是受了朝廷大恩,感激不盡的遵照朝廷安排,自覺的都是用這種方法來組建家園,現在去看看家家戶戶都供着皇帝長生牌位呢!後來縣裏又把朝廷分配的家禽種苗交給他們自己安排,十戶租借一頭耕牛營生,小的年前授命陪縣裏一位佐官老爺也來過一次回訪哩!當時看到的情形就和大人現在一樣驚訝,還感慨着如果以後不在縣裏供職的話,就領着家裏老小也辟個安靜的地方像這般快活!”常三看魏慎好說話喜歡聽,便滔滔不絕眉飛色舞起來。
魏慎确實太驚訝太震撼了,慢慢策驢走着,不覺就到了這半山。漸漸就看到了這邊山坡上沒有高大的大樹,斜斜的山體上有一塊塊的水田,一梯一梯的蜿蜒而下,而且田裏有不同的作物都長得很好。
魏慎更是驚訝了,這裏山高水少,而且山上邊顯然是沒有看到水塘之類蓄水的地方,這些水田卻怎麽來的呢?嶺南雖然雨水多但是不可能幾天下次雨啊!
魏慎越來越好奇,不由自己放開毛驢來,讓魏喜牽了,自己便順着梯田一路走來。更不時蹲下看田裏的泥巴和水分情況,果然是一塊塊的梯田每塊都是水分充足。
常三兩個人也不懂,隻有老老實實跟着,魏喜卻牽了驢在一邊!
走了一陣看了一陣,不時間就看到一條兩尺來寬的水溝出現在眼前。它在山體邊蜿蜒延伸,這水溝依山而就,有些地方藏在灌木叢下,有些地段消失在大石後面,有些地方顯然有人工修飾的痕迹,但是都連綿不斷的在一起。
魏慎本來就是個聰明的,仔細看罷,哈哈大笑說:“我懂了,我懂了!”常三兩個人莫名其妙的看着魏慎一身泥巴,一臉高興!
常三看魏慎高興,似乎記起來了什麽,湊近了說:“這裏以前是沒有這水溝的,當初來選地方的時候!據說朝廷派來的官老爺就是看中了,才選中讓大家在這裏建房開地。那些鄉民都不願意開這山坡上的荒地,沒有想到那個大人領着鄉民爬到那邊山上,找到一條瀑布兩三天就引了這條水溝來,沒過幾天功夫這些荒地便變水田了!“常三有些得意了賣關子的,得意洋洋的看着不懂的魏喜,但是看着魏慎盯着自己隻好尴尬的馬上又接口說。
他指着右邊遠處那延綿一體的山說道:“那邊遠處的山上長年累月有條小溝,流水不大但是有條小瀑布,都直接流到那邊的海裏去了,而這邊你看看這山體邊上天生的一片斜斜土溝,雖然不明顯但是正好連着那邊了,那個老爺就讓他們開了這條水溝夯緊了泥巴,那水就引過來這邊了,但是讓人驚訝的是他沒有讓水往這邊開的梯田直接往下流,而是隻允許很少的定期放一點點的水,其餘的便把這條水溝多餘的水,引導到十多裏外另外一個村子裏去了,那邊有個天然的小湖哩!沒有想到這片高坡開辟的梯土竟然變成了良田,朝廷有規定這些自己開辟荒地的水田,隻要不刻意破壞山林造田,就算鄉民自己的永業田,而且自開辟到五年後朝廷才征收授業田一半的稅收,這些鄉民都高興的不行了,就是小的也很心動啊!”
魏慎心裏激動的不行了,他擅長水利開發和利用,他更是自然知道像這種政策前所未有,這種益民的舉措,直接可以導緻全國各地農田增加。雖然暫時國家沒有明顯收益,但是老百姓卻受益匪淺,不出幾年國家的稅收自然會大大增加,而不會直接損害老百姓。
看着這條水溝魏慎的心裏更是激動,常三不知道這條水溝現在的意義,魏慎卻知道這意味着不但這片水田自此不會幹涸,而且因爲它的平行流着水線,會惠及到遠處的村莊,沿線這水溝以下不管有多少荒地,此後都會變成了良田!
真不知道這方法是誰想出來的,但是簡單适用意義遠大。而且可能會在曆史上被重彩一筆。魏慎心裏沸騰了起來,爲官一任需要功績,造福萬民這就是功績!
但是魏慎沒有在縣裏的以往資料裏看到這件事。魏慎雖然不知道是什麽原因,但是想想在一些缺水的地方,如果可以用這種方法去保持保存水量,這将是什麽意義!魏慎幾乎不敢想像了,馬上讓魏喜拿出來紙筆,飛快的記錄抄寫這周圍的環境起來。
随着下到山腳來,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各種各樣的作物!因爲這些農家都挨着海邊也不遠,甚至都可以看到海邊沙灘上有條大木船。魏慎沒有走到那邊去看船,而是看到不少人在一片水田邊上指指點點,似乎正準備勞作,看他們的衣着就是這裏的農家。
魏慎讓魏喜拴好毛驢,便領着他們一起也往這邊水田邊來了,随目所見這些水田的泥巴都已經翻耕,攪碎處理過了,渾水的田裏顯然準備種植作物。
漸漸的近了就可以看到這些水田裏,有些地方已經撒開了一些束成一把一把的,足有五寸多長的青草一般的綠苗秧子,魏慎不是土包子,知道這些秧子是閩國現在普遍栽種的稻苗,據說這種稻苗是從交州傳過來的,大漢也有少量種植,它們五十多天就可以收割,而且産量不菲!
還離着大家一塊田的距離,魏慎不敢唐突了。看到一個年輕人正在和兩三個老人卷着褲腿,站在水田裏認真的說着什麽。
這個年輕人手裏拿着幾根綠色的秧子,那幾個老人一臉恭敬的神情,附耳聽着這個年輕人說話。而這個年輕人也穿着農家的土布衣物,魏慎看他卻直覺氣宇軒昂,偏偏他滿手泥巴光着腳。
他身邊還有幾個人也細皮嫩肉的,但是也穿着農家衣物,其中有個粗壯的高個農家漢子,雙目炯炯有神的朝這邊看了過來。魏慎沒有畏懼的微微一笑,朝他禮貌的點了點頭,看他們在說話便沒有出聲打擾。
這時候魏慎便看着這個年輕人,竟然把自己的褲腿挽的更高了,然後大步走進了那水田裏去。他拿了一把束着的青綠的禾苗,分開後捏了一兩棵單株,然後小心的用右手三個指頭,把着禾苗插入了那混混的泥水裏,隻見禾苗穩穩的站住了,他便依次的分開距離四五寸插了一排。
然後他再分開七八寸插第二排,這樣他不一會兒功夫便插種了一大片。他沒有停一邊插種,一邊和那些老人說着插種的方法。魏慎隐隐已經聽的很清楚了,知道這個年輕人是在教這些人栽種這種禾苗。
一旁的老農小心的看着他操作,全神貫注的學習,老臉上一直帶着笑。一會兒年輕人直身問他們會不會的時候,他們連忙說懂了,卻又問了一些禾苗管理和水利的問題。
魏慎在一旁聽了卻是完全不懂了,心裏卻是越來越驚奇,因爲這些農家說的都是中原官話,而這個年輕人官話也很流利。但是看這個年輕人顯然不是一般農家人物,便也一直靜靜的在一旁看着。
年輕人便走到田邊自己把腳洗幹淨了,也沒穿鞋就含笑問身邊的那些農家懂不懂,大家都笑着說會了!魏慎煞是好奇,看他站在田邊上便忍不住走過去幾步,遙遙的拱手問禮!
“某這廂有禮了,看公子熟知這些農作物的操作方法,某家是這東莞縣新來的佐吏魏慎,想向公子讨教一些農家作物的問題!不知道公子可否指教!”
年輕人還沒說話,他身邊那個粗壯的漢子便欲制止魏慎,年輕人一揮手,那個漢子便退到了一邊。年輕人身邊幾個農家老人,是見過常三的,有幾分記憶的,在年輕人耳邊說了幾句。
年輕人一直含笑,這個時候他淡淡的說到:“難得難得,老爺是縣裏的官老爺,有什麽事應該在縣裏待着,何況現在又不是例行回訪住民的時候,不知道老爺怎麽有時間來這鄉間小村了!”
常三剛剛想說話,但是看魏慎要說,便知機的止住了話頭,領着魏慎慢慢往這邊走近了。
離着一些距離魏慎使了個眼色日常三退開了,拱了拱手朝年輕人道:“某家自幼秉承家學,對水利和農業十分鍾愛,一心隻想憑所學爲國家做些事情。此次得皇帝隆恩眷顧,使得某家如願來的東莞縣,便發憤要把一身所學惠及百姓。”
說到這裏,魏慎已經是一臉慎重道:“某家一路來得這德勝營以後所見一心歡喜,朝廷所實行的這些舉措果然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哩!尤其剛剛某家一路所見,更發現一項可以令我大漢留名青史的大好事,某家決定自此多收集各種利國利民的技巧,編輯成書推廣萬民。讓大漢的子民此後多多受益,如果可能就是以後整個中原地區,也會受到我大漢的影響哩!某家觀公子一定熟知作物,便想和公子交流一番,望公子不吝指教!”
這個年輕人哈哈大笑:“如此甚好!魏老爺請過來一聚!”他已經大步迎了過來。魏慎連忙幾步趕上去,把了年輕人的手和他一起走到了那寬一點的田埂上,眼光中滿是開心之色。
年輕人便問魏慎剛剛說的什麽利國利民的好事,魏慎便滔滔不絕把剛剛在山上看到的,那水溝蓄水灌溉的好處告訴年輕人。更說出來如果水勢不夠高時水車的利用,堰塞蓄水的秒用一些技巧。
而這個年輕人果然也是深黯農業,說出來的見解讓魏慎大爲佩服,對魏慎的想法也是大爲贊賞,一時間兩個人越說越投機。
兩個人一時投機話語不停,一邊交流一邊不由慢慢走到了一戶農家院前。這戶農家主人正在這群人裏,雖然看似農家一般,卻也頗有幾分知書達理。趕忙把一幫人迎了進去,魏慎也沒有在意和年輕人牽手走了進去。
手機用戶請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