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吉爾之所以會這麽生氣,是出于老歐洲的尊嚴。
因爲美國政府在對緬甸事務的處理上,居然一點征詢英國政府的意思都沒有,在跟中國遠征軍商量之後就直接做出了援助緬北工業區的決定。
邱吉爾和英國政府是在緬北工業區的項目開始後,才知道消息。
這就讓邱吉爾臉上感覺到有些挂不住,緬甸可是英國的殖民地,你們美國政府和中國遠征軍這樣悄悄摸摸的在英國人的地盤上搞事情,好嗎?
這其實是一種不好的苗頭,顯示出美國人對英國人的一種态度。
這之前,因爲英國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所以美國人對英國人十分的尊重,幾乎不怎麽過問國際上的事務,而隻專心發展内部經濟,遇到有需要表态時,美國政府往往也會全力支持英國政府的決定。
但是這次緬甸工業區的事,顯示美國政府已經不怎麽把英國政府放在眼裏了。
但其實,這個鍋隻能夠由英國人自己來背,因爲英軍在撤離緬甸之前就已經宣布放棄對緬甸的治權。
要不是礙于面子,英國政府甚至還想直接把緬甸送給日本政府。
當時英國政府這麽做是爲了讨好日本政府,以換取日本政府占領緬甸就停下,不要再繼續向西前進,威脅英女王王冠上的明珠,印度。
但是誰又能想到,中國遠征軍居然守住了緬甸。
所以呢,搞得英國政府現在的處境就十分尴尬。
正因此,邱吉爾不希望中國遠征軍能赢得戰争。
當然了,邱吉爾也壓根不認爲中國遠征軍能赢。
……
在重慶,雲岫樓。
雲岫樓的小會議室裏也一樣充滿了悲觀的情緒。
而且這一次持悲觀态度的不隻是陳實和何應佩,甚至連劉聲和白崇悲兩人也開始變得沒什麽信心了。
劉聲輕歎一聲說:“我軍兵力與日軍大體上相當,這是自七七盧溝橋事變、中日戰争全面爆發以來的第一次。”
“是啊。”白崇悲喟然道,“之前那麽多次大會戰,我軍的兵力無不是五倍、甚至十倍于日軍,既便是兩次武漢會戰,以及前後四次浙閩會戰,我軍的兵力也同樣數倍于日軍,可是最終的結果也隻是勉強打平。”
常校長目光陰郁的問道:“所以,這一次吉兇難料?”
“校長,不是吉兇難料。”陳實笃定的道,“這一次是必敗,就不應該打這一仗哪!校長最好還是通過詹森大使跟美國政府接洽一下,盡快放棄掉緬甸,将遠征軍撤回到雲南,然後依托雲南複雜的地形,與日軍展開長期對峙!”
常校長道:“緬甸丢了,滇緬公路怎麽辦?”
何應佩道:“事到如今,哪裏還顧得上滇緬公路啊?首先保住已經進入到緬甸的40個美械師才是最要緊的事情啊。”
說到這裏,何應佩和陳實的意圖才終于暴露出來。
說來說去,他們并不是真的關心緬甸戰區的得失。
他們真正關心的就隻有一個,緬甸的40個美械師!
這可是40個美械師啊,要是撤回到國内,鍾毅肯定會因爲緬甸失守而背鍋,然後遭到解職,這是根本不用多說的,等待他的最好的結果也隻能是回陸軍大學繼續教書,那麽遠征軍這40個美械師就成了無主之物。
隻是想想,就讓人垂涎三尺啊。
對此,常校長反而看得更清楚。
鍾毅還在國内之時就已經不怎麽聽他招呼,自從到了緬甸後,猶如龍歸大海,就更不可能聽他的招呼。
所以将遠征軍撤回雲南什麽的,癡心妄想!
也就陳實、何應佩還想着解除鍾毅的兵權。
常校長早就已經沒了這個念想,不可能嘛。
何況,常校長現在也确實不希望緬甸失守。
畢竟,他老常才剛剛跟鍾毅做了一筆交易,拿50萬川軍壯丁換了鍾毅的50個美械師的全套裝備。
要是緬甸失守,這筆交易也就不多再提了。
當下常校長問白崇悲道:“健生,緬甸真守不住?”
“校長,機會還是有的。”白崇悲擺手說,“但是,微乎其微。”
常校長不放棄,又問道:“要在什麽樣的前提之下才能守得住?”
“此次緬甸會戰的關鍵,不在左翼仁安羌,也不在右翼的撣邦高原,這兩個分戰場其實與大局的關系不大,此戰的關鍵還在中央戰場,但恰恰就是在中央戰場,日軍集結了足足12個師團,而子韌在中路卻隻留了兩個集團軍。”
“誰說不是呢。”劉聲也是憂心忡忡的說道,“在中路,遠征軍的兵力隻有25萬,如果扣除各種技術兵種,真正的作戰部隊隻有15萬!可反過來,日軍卻足足擁有30萬人,其中光是作戰部隊就有超過25萬!”
“這也就是說,中路日軍的兵力實際上是遠征軍的兩倍!”
“這樣的局面,已經不隻是嚴峻,而是幾乎陷入絕境了!”
白崇悲搖頭說:“說實話,我是真不知道子韌怎麽想的,爲什麽會做出這個選擇?他要是将主力留在中路,隻派少量部隊負責牽制兩翼,其實這一戰完全有得打,第一次曼德勒會戰就是這樣赢的麽,好的經驗他爲什麽不接着用?”
“是的,我也是想不通啊。”劉聲也搖頭說道,“不懂啊。”
說真的,今天上午他們接到遠征軍的戰報之時,幾乎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讓侍從室跟緬甸戰區再三确認之後,才知道鍾毅的部署确實就是這樣的,于是白崇悲和劉聲對此次緬甸會戰的前景就轉向悲觀。
說到底,白崇悲和劉聲還是有局限。
兩人能力是有,但是對于大兵團作戰一無所知。
正是因爲這個,自然也就看不到遠征軍的優勢。
白崇悲又說道:“校長,卑職以爲我們應該提前做好準備,以應對緬甸一旦失守、滇緬公路一旦遭到切斷後的極端困難局面了,一旦出現這樣的局面,第一件要務,就是一定要穩定住全國民衆人心,不能再出現大面積的投降浪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