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
“不可能吧?”
“小日本還有這樣的實力?”
聽到鍾毅的話,俞良祯、錢小鈞和宣鐵吾等高級将領不由大驚失色。
他們原本以爲,在中日戰争進入相持階段之後,日本的戰争潛力就已經基本上耗盡,不可能再發動更大規模的攻勢。
但現在聽鍾毅這麽一說,卻完全不是這麽回事。
敢情小日本的戰争潛力遠沒有耗盡,還早得很!
“小日本的戰争潛力的确還沒耗盡。”鍾毅非常肯定的點點頭,又道,“不過,大家也不用這麽擔心,小日本絕對不會蠢到發動所有的潛力來對付我們中國,因爲當今世界可不隻中日兩個國家,小日本的終極敵人也絕不是我們中國!”
俞良祯喘了口氣,問道:“子韌,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鍾毅道:“我的意思是說,小日本或許會再編組二十個乃至五十個師團,但是他們絕不會把這些師團投入中國戰場,來發動針對中國的滅國之戰!”
“爲什麽?”錢小鈞道,“小日本既然有這樣的潛力,爲什麽就不肯把這些潛力投入中國戰場,發動針對中國的滅國之戰呢?”
“道理很簡單。”鍾毅道,“就算小日本投入所有的資源發動滅國之戰,也未必就一定能夠滅亡中國!”
宣鐵吾不信道:“增兵50個師團也滅亡不了我們中國?”
“是的,增兵50個師團也未必能滅亡得了我們中國!”鍾毅豎起三枚手指頭,一個接着一個解釋道,“理由有三。”
“其一,中國的幅員太遼闊了,日軍的戰線拉得太長!”
“就算是三單位制的警備師團,一個師團也有20000人,50個師團就是100萬人,就這一百萬人的吃喝拉撒及彈藥供給,都需要仰賴公路、鐵路以及河流的航運,這些物資在運輸的過程中,很容易遭到我方遊擊隊的襲擊,因而損耗驚人!”
“而且随着戰線深入,日軍的補給線也會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容易受到攻擊,一旦日軍推進到大西南、大後方,他們在運輸過程中損耗的物資甚至可能超過前線的損耗,日本既便轉入戰時體制,也是撐不了太久!”
“其二,50個師團也就100萬人,聽上去似乎不少,但其實也沒那麽多。”
“截止現在,日軍在中國領土上的駐軍已經超過150萬,其中關東軍70萬人,關内的駐軍超過80萬人。”
“所以,就算再增兵50個師團100萬人,也不過增加一倍兵力。”
“以當下中國戰場的局面,小鬼子增加一倍兵力,固然會使得我們壓力劇增,但要說會因此全線崩潰就有些言過其實!”
“局面雖然會比現在困難,但至少還是能夠維持。”
“其三,也是最爲重要的,西方列強絕不會坐視!”
“法國雖然已經投降,英國也深陷歐陸無暇他顧,但不是還有一個美利堅麽?美國絕不會坐視日本真的吞并中國。”
“聽說,美國國會已經在讨論租借法案。”
“所謂租借法案就是将美國的軍需物資,以租或借的方式支援給美國的盟友,屆時我們中國肯定也能夠獲得援助!”
“綜合以上三點,我可以斷言,小日本既便再增兵50個師團前來中國戰場,也一樣滅亡不了中國,而隻會更加泥綽深陷!”
聽完鍾毅的分析,俞良祯三人的臉色終于好看了些。
因爲仔細的一想,還真如鍾毅所分析的,小日本就算增兵50個師團100萬人,也未必就一定能夠滅亡中國。
錢小鈞困惑的道:“這樣的話,小日本轉入戰時體制又是爲了什麽?”
“小日本的目的其實已經很明顯了。”鍾毅嘿嘿一笑,又道,“他們的目标是東南亞,或者說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
俞良祯三人聽得滿頭霧水。
怎麽扯以東南亞和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身上去了?
宣鐵吾就一頭霧水的問道:“這兩者有什麽聯系嗎?”
“當然有聯系。”鍾毅說道,“小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貧乏,而東南亞卻蘊藏着豐富的原油、鐵礦石以及橡膠等資源,而這些資源又是工業的基礎原料,尤其是原油,更是被稱爲現代工業的血液!”
說到這裏一頓,鍾毅又說道:“石原莞爾你們知道吧?”
“當然知道了。”宣鐵吾說道,“這老鬼子現在不是第十三軍參謀長麽?”
“對,就是他。”鍾毅點頭說,“這老鬼子是個真正有戰略眼光的,在中日戰争全面爆發之前,這家夥是極力反對的,甚至因爲與日軍大本營意見相左,連關東軍參謀長的差事都幹不成,被調回國内當了個要塞司令。”
錢小鈞訝然道:“還有這種事?我們還真不知道。”
鍾毅又道:“你們知道石原莞爾爲什麽要反對中日全面開戰?”
“擔心短時間内滅亡不了中國,陷入戰争泥潭?”錢小鈞說道。
“這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鍾毅擺了擺手又說道,“石原莞爾之所以堅決反對對中國全面開戰,主要是因爲他在戰前的二十年前跑遍了中國,發現中國的資源蘊藏雖然豐富,卻沒有日本最急需的石油!”
“而且中國的鐵礦石品位也差!”
“換句話說,既便是吞并中國,日本也無法獲得急需的原材料!”
“恰恰相反,在蘇聯遠東地區還有東南亞地區,卻蘊藏着日本最急需的高品位鐵礦石以及石油,所以石原莞爾堅決反對對中國開戰!”
“我明白了!”俞良祯一拍大腿,說道,“子韌你是說,小日本這次轉入戰時體制,是爲了占領東南亞,攥取東南亞的石油、橡膠、鐵礦石等工業原材料?”
“對!”鍾毅重重點頭,旋即又說道,“如果我沒有判斷錯的話,小日本很快就要開始組建南方軍,出兵東南亞了!”
“原來是這。”俞良祯長出了一口氣,不無慶幸的說道,“我還以爲小日本是準備要跟我們中國拼命了呢?”
宣鐵吾也道:“小日本要多豎敵,這對我們中國是好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