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一直以來對燕國的舊地小心的經營着,使得戰火沒有蔓延到這些地方,但漢國連年對外用兵大部分的物資都是由這些地方供給的,張政雖然體諒百姓的饑苦,各種稅賦還是要征的,現在戰事停止了以大王張政的仁慈怎麽也會給百姓減輕點兒負擔。
百姓們的願望很快實現了,張政回到薊城第一件事是宣布在漢國全部廢除徭役,除稅收之外官府不再對百姓統一收取各種費用。這對漢國早期統治地區影響不大,但對納入漢國管轄的地區的百姓來說卻是天大的喜事,他們已經被以前的統治者壓榨的一無所有,以前官府的路數是有錢拿錢,有物拿物,錢物都沒有了,那不還有人嗎,把人抓走。民衆在惡劣的環境下從事繁重的工作,每項工程都死人無數。現在大王決定不再征召徭役給了百姓安心從事生産的機會,百姓終于有了一種天下太平的感覺。
免除徭役隻是張政減輕百姓負擔的第一步,張政還有許多改善百姓生活的計劃要等跟君臣商議之後才能實行。
等張政坐了大王這個位置才明白“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的道理。
許多事情不可急躁,要掌握火候,還要各種因素相互配合。如給百姓減負這種事,一下子減太多反而讓百姓不會相信官府的誠意,感激一陣子之後也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了。官府逐漸的也将失去在百姓的威信。隻有一點兒點兒的向百姓釋放善意,百姓才會感覺到有一個對自己不錯的官府的存在。
張政決定減輕百姓的徭役最忙碌的要屬底層的官吏了,大王一句話天下百姓都叫好,高級的高官将大王的命令傳達下去也完事了,底層官吏卻要面對由此引出的一系列問題。官府能夠役使的人力少了,要建設工程按照大王的規定全都要以有償的方式進行,收的稅錢總量是有限的,需要花錢的地方卻很多。但該幹的活還要幹這對官吏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張政回到了薊城,漢國的朝會又得以正常進行。大臣們重又見到自家的大王倍感親切。
漢國的官僚體制已經運行了幾年時間,大臣們逐漸适應了各自在朝堂的地位,現在漢國的官員與從前各國的卿相是不同的。
以前各國的卿相同大王可以說是一種合夥人的關系,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獨立運行的資本。現在的大臣則完全變成了大王的員工。大王擁有一切事情的最終決定權。所以大臣們更希望大王總在王宮裏呆着,随時可以向大王請求,由大王作出最後的決定。
張政外出征戰,漢國又積壓下來許多事務要處理。張政在接連忙碌了幾天之後,一切才走了正軌,大臣們有時間又提起了大家都很關心的漢國都城究竟設立在什麽地方的問題。
大臣叔孫通首先對張政啓奏道:“大王現在天下歸一,我認爲應該還都洛邑,洛邑乃周天子王城所在,大王繼承天子正朔,理應在洛邑王城内号令天下。”
“我認爲,鹹陽城前有崤函之固,後有巴蜀作爲糧倉,可保萬世永固。”蕭何早建議過張政要定都鹹陽,現在又有人提起此事,自然要堅持自己的主張。
當然還有一大批早期跟随張政的大臣希望漢國的都城在薊城不動,他們對此地的生活已經十分熟悉,如果遷都的話會有各種的不方便。
面對大臣的建議張政給出了明确的答複,遷都是不可能的,現在百廢待興,遷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從大王到官員還沒有到過奢侈日子的時候。
實際還有一個原因張政沒有說,雖然天下一統,但來自北方草原的威脅還沒有消除,匈奴人很有可能打過來,那時薊城成了最前錢,作爲大漢國的王張政要呆在這裏親自抵禦外敵的進攻。
如果大臣們知道了張政的真實想法,會更加努力的讓張政遷都遠走的。
大臣們覺得張政這個王對大家來說還是不錯的,除了愛戰場冒險讓大家擔心外,還沒有什麽大家都不能忍受的『毛』病,現在看來還是張政當王對大家有力,因此大臣們希望張政安全。
“既然不遷都了大王的王宮要不要修繕一下。”元芳見大王不準備将都城遷走,心很高興,順便關心一下大王的生活起居問題。
雖然大王說要過勤儉節約的日子,但大王現在住的地方确實有點兒寒酸,也相當于一個富商的宅院,與大王的身份很是不符。
“我那裏已經住習慣了,不用改變了,倒是咱們議事辦公的地方需要擴大規模。”來是大王居住和辦公全都在王宮之内,張政決定進行一下改革,将王宮的辦公功能分離出去。這樣張政雖然辦公不方便,卻也清靜了許多。
“大王準備建一個什麽樣的辦公室地點?”聽到張政的話大臣們都來了興趣,這辦公地點的建設可是關系到每個人切身利益的。班都不爽,那還有什麽幸福可言。
“我準備用鋼筋水泥建造一些樓房,方便大家集辦公,具體的形勢要經過仔細研究後方能決定。”張政爲新的辦公地點定了一個調子。
随着漢國官僚隊伍的壯大,原先的辦公地點顯得十分擁擠了,張政想過讓各部尋找地方獨立設立機關,後來發現由于現在通信條件各部門分散辦公又很不方便,于是張政決定還是要集建辦公樓。各部門獨立卻又離着不遠,可以相互通氣,互相配合。
另外張政對朝會這種張政一個人說其他人『亂』哄哄的說,議事方式也很不滿意。想要偷懶的平日裏隻召集各部的首長開個會進行布置行了,那樣有一個大點兒的會議室可以解決了,皇宮的大殿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張政隻是有點兒遺憾,經自己這麽一改,以後富麗堂皇的皇宮建築大概不會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