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然被望好一番辱罵,當張政出場的時候一句話都沒有多說,望卻慫了。對着張政又是磕頭又是求饒的。
回到縣衙孔然忍不住要問張政原因。
“望這種人其實是欺軟怕硬的典型,當遇到良善,你拿他沒有辦法時嚣張的不行,至于爲什麽遇到我就慫了,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說的王霸之氣吧,他知道我真敢收拾他,而且真能收拾他,他馬上就老實了。但這種人不給他一個深刻的教訓,轉臉還會欺負比他弱小的人。”張政對孔然解釋着。當然張政也不知道,望并沒有看到他的王霸之氣,而是看到了張政侍衛身上散發出來的殺氣。
“這樣的人難道就沒有辦法進行教化嗎?”孔然這次是準備向張政展示一下儒家常說的博大精深,在教化人的方面巨大的功效,沒想到出師不利。他回想如果光靠這張嘴确實拿望這樣的人沒有辦法。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如果沒有法律的懲處,光是靠道德的約束,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勸人要善良,大多數人是認可的,在行事時也會與人爲善,但總會有少數望這樣的人會突破作人的底線,而正是這少數人的示範效應造成的後果卻很嚴重。大量的善良人的所作所爲不會在人們心中留下印象,少數的惡人沒有受到懲罰卻在人們心中印象深刻。最終社會風氣會變壞,惡人會增多。所以這個社會要有儒家的勸人向善,同時也要有法家的雷霆手段讓惡人占不到便宜。你們儒家宣傳教育的好,法律的作用就會不那麽明顯。如果人不能自我約束,那麽法律要懲處的人就會變多。”張政也希望有一個太平盛世,這就要求道德和法律在社會上都起作用。
“我回去會讓門徒們繼續努力的。”孔然經過這件事感覺身上的壓力更大了,以前他覺得儒家就是一門學問,他們将學問作好,然後去影響君王,自能天下太平,儒家也就成爲了天下最好的學問。現在想起茁一家就因爲一個小小的惡人望的做惡,差點兒家活不下去了。自己那些學問說辭卻起不到作用,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儒家也不應拘泥于與其他學說的争論,而是應當兼取百家之長,幫助張政搞好社會的穩定。
張政見孔然的态度端正心中大悅,張政明白,治理國家實際上與開車差不多,當車子偏向某一邊就要向另外一方打一下方向。這裏邊無所謂道路的對錯,方法之優劣。法家那一套雖然看上去對百姓約束的太緊太殘酷,可如果在戰亂年代也隻能如此,隻能集中國之力迅速的強大起來,才能對抗外敵,保證國家的存在,才有以後一系列政策的執行。
孔然等人推行的儒家思想雖然會禁锢人們的思想,但以現在的交通和通信條件,官府的執行力還是很弱的,在許多邊遠的地方還是要靠民衆的自治才能保持地區的穩定。所以儒家所提倡的君臣父子三綱五常等說法,在現階段對帝王實行統治還是有用處的。
“你按我說的先派些文采好的弟子到我那裏報到,過幾天再來看我們弄出來的成果,我們研究一下怎麽傳播儒家思想的問題。”張政恨不能榨幹孔然最後一點兒潛力。儒家思想傳承了百年,孔然又人老成精,張政不介意利用他們的思想進行教育。
孔然同張政回到臨淄親自出面把他弟子門人過了一遍,把那些自識清高,不爲五鬥米折腰,不願意出仕做官,隻想在家作學問寫文章的家夥抓出來扔到了張政那裏。現在孔然已經與治國完捆綁到了一起,漢國要是出點兒事,儒家子弟的精華也就沒了。
幾天之後孔然和張政一起出現在臨淄城内一所龐大的宅院之中。張政興奮的向孔然介紹着情況。
“老先生的弟子真是了得,文章寫的十分精彩,都是您教的好。有了他們在,我的計劃實行的就順利的多了。”張政上來沒忘了将孔然先誇獎了一遍。
“寫文章是對他們的基本要求,沒有什麽可誇贊的。”孔然心中高興嘴上卻謙虛着。
“先生請看,這就是我們弄出來的東西,我叫他報紙。上面登載了寫好的文章,第七天出一份,一般在官員休沐結束上班的那一天發行。”張政拿起一張印滿字的紙說道。
孔然拿着報紙仔細看了起來。孔然還是挺佩服張政的,作爲大王張政卻有許多令人吃驚的東西,比如現在手裏拿着的紙對于文化的傳播起到了無法估量的作用。以前傳承一篇文章還需要一大堆竹簡來抄,現在這麽多的文字卻隻用一張紙就可以承載。
張政見孔然看的認真于是介紹道:“我給報紙起了個名字,就叫它《漢國新聞》,主要記載漢國剛發生的新鮮事。你看這報紙主要分成幾個部分,這最上邊醒目的地方用來刊登我的行動情況和最新命令,再往下就是官府的一些政策法律法規的解釋和普及。然後就是你的弟子們寫的宣傳儒家思想的文章,最後留下一點地方用來介紹天下的地理知識。這報紙每七天要出版一次,每次都要印滿這麽大一整張。然後立即派人分發到漢國的各州縣,前期免費向人發放,等人們有了看報紙的習慣後再定價出售。
“送到每個州縣免費向百姓發放?”孔然沒有想到張政對于儒家思想的支持竟然如此之大,将儒家思想的文章每七天就在這麽大範圍内傳播一次,以前是無法想象的。這下儒家思想的影響力會一下子增加了不少。這報紙又是分發,又是免費送人,大王張政爲了儒家思想的傳播确實下了很大的功夫,看來自己将門下那些一天到晚隻會淺談的弟子趕過來寫文章是對了。回去一定還要叮囑那些不成氣的東西們,一定要把文章寫精彩,将儒家思想傳播的更爲廣範。
“最初這報紙隻能免費發放,慢慢培養百姓看報的習慣,等到時機成熟了才能收費,然後以報養報,這報紙才可以長久辦下去。”張政對《漢國新聞》的前途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