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穩定住了安德城的局勢,又将目光對準了齊國其他的城池。這年頭地盤和人口基本上代表了國力,能占據更多的地盤,是一定要努力争取的。
不過在這之前張政還要開一次戰争的總結大會,戰後總結已經成爲了漢軍的傳統。
張政明白如果光講文韬武略八個他也不是那些絕世名将的對手。現在要打赢戰争,就要靠漢軍基層軍官的整體水平的提升,提高隊伍的執行力。
漢軍的戰鬥總結會是自下向上開的。戰鬥一結束,士卒們就開始總結,同時也評定功績。總結的情況一級級報上來,現在該輪到張政等高級軍官的總結了。
“我認爲通過安德之戰反應出我軍的重炮還是太少,炮兵對城牆轟擊了多時,最後還是靠炸藥包炸開的城牆。所以我們應該增加火炮,特别是重型火炮的數量。”炮兵隊長第一個站出來發言了。這次戰鬥炮兵立的功勞不小,給予了齊軍巨大的殺傷。但最後沒能炸開安德城的城牆,炮兵隊長心有不甘。
“火炮是要增加的,但現在工廠的生産能力有限,炮兵需要暫時忍耐一下。”張政也希望漢軍擁有強大的炮兵部隊,可火炮這東西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生産起來實在是困難。制造火炮的炮管采用的還是鑄造的方式,在制造過程要出一堆的廢品,才能制出一個質量優良的炮管,特别是重型火炮的炮管在制造時不是有裂縫,就是有氣泡形成的沙眼。鑄了一大堆炮管都是不能用的,隻能回爐重鑄,運氣好才能制造出一兩根能用的。
“火槍隊士卒的紀律性還要加強,在實戰對敵時還存在臨陣慌張亂開槍的現象,另外火槍在發射時産生的煙霧太大,使得火槍隊的指揮官都看不清前方的狀況,指揮時發布命令不及時。”火槍隊隊長開展了自我批評。
“這是漢軍的火槍隊第一次參加大規模的戰鬥,士卒緊張一點兒是很正常的。關于火槍手指揮官被煙霧遮擋視野的問題,我倒想到了一個辦法。從今以後給火槍隊每一小隊的隊長配備馬匹。小隊長騎在馬上指揮。這樣既可以讓小隊長看清前方敵人的狀況,也可以使得隊員們看清隊長的指揮。”張政對于火槍隊初登戰場的表現還是滿意的。戰争一打響,火槍隊完全被自己的火槍發射時産生的煙霧所籠罩的情況張政也發現了。頭腦中想起了在電影中看到的指揮官騎着高頭大馬,手拿指揮刀的形象,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有這兩位功勞最大的軍官開了頭,其他人說起話來也輕松了許多。騎兵也對沒能堵住韓信作了檢讨。張政倒覺得這不算騎兵的問題,隻是韓信的運氣比較好罷了。
張政強調,這次戰鬥中步兵始終沒有什麽表現的機會,實際上他們的壓力也很大,齊軍的一次次沖鋒被炮兵和火槍隊給攔了下來,如果真讓齊軍沖上來,還要靠步卒的拼殺,步卒的訓練一定要加強。
最後主管後勤的軍官例行的開始報怨,現在漢軍這種打仗方式太貴了,各種物資的消耗太多。特别是火藥和槍彈的消耗更是驚人。張政這幾年來讓工廠拼命的生産儲存,一場大戰下來,漢軍火藥的儲量被消耗了大半。後勤軍官強烈要求增加火藥工廠的數量。同時要求後方運送更多的槍彈上來。
對于後勤部軍官的報怨張政也是很無奈。經過安德一戰,張政發現要用一支使用槍炮的軍隊作戰,必須有相應的工業基礎作支撐。槍、炮、子彈不但能夠在工廠裏制造出來,而且還要形成質量穩定的批量生産。光靠敲敲打打的小作坊也能生産出幾條槍來,那樣卻無法使部隊形成戰鬥力。安德這一戰下來,不但消耗了大量的火藥、子彈、炮彈,士卒所使用的火炮也損壞了一批。光更換這些損壞的火槍又要讓工廠忙碌一陣子。火槍隊長喊着擴充隊伍的事隻能延後。
總結會弄到最後張政發現壓力最大的還是自己,他不但要帶領隊伍打好仗,而且還要保證漢軍的穩定,爲前線的部隊源源不斷的提供物資。
自我批評是痛苦的,但也是必要的。通過總結會将戰場上發現的一些問題暴露了出來,一點兒點兒改進,漢軍必然變得更加強大。
總結會開完到了衆人盼望已久的表彰時刻。爲了鼓舞士氣,張政集合人馬召開了聲勢浩大的表彰會。
“通過這一戰顯示出來了我們漢軍的戰鬥力。韓信打敗了,項羽平定了,各國同樣不是我們的對手。隻要大家萬衆一心必将戰無不勝。”在表彰會上張政發表了富有鼓動性的講話。然後在戰鬥中表現出色的士卒代表上台接受張親自授予的爵位和獎勵的土地。
張政發現秦國的爵位制對激勵人上進起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此時人們對爵位也很認可,所以張政刻意保存了秦朝的爵位制度。在漢國人們通過頭頂上冠的不同形狀就可以知道對方的身份。在每次戰鬥中總會有士卒被授予低等的爵位,從而成爲在社會上有地位的人。這些人也成了其他人的榜樣。獲得爵位便成了大部分士卒奮鬥的目标。
在戰鬥中立功的士卒站在台上一個個臉上都樂開了花。台下的士卒也激動不已。他們出生入死終于得到了大王的認可。不管以前身份如何,今後這些人都是漢國有地位的人。
在戰鬥中立功不光得了榮譽,張政同樣也給了這些人實惠。在給士卒封爵的同時,張政還賞賜給士卒一定數量的土地。這些土地交給士卒的家人耕種,可以保證士卒今後衣食無憂。
張政封賞的土地攤到每個士卒并不多,但受到賞賜的士卒數量很多。這是張政有意爲之。張政要借着戰争的機會收回舊貴族手中的土地,然後分給士卒,這樣每一個優秀的士卒後邊就有着一個擁有土地的土地家庭。從而加速由貴族占有土地向中小地主占有土地的所有制方式的轉化。曆史發展的規律已經證明了,在今後的幾千年中都将是在皇帝的領導下地主占有土地,雇傭農民進行勞動的方式進行生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