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趕回齊國攔截張政去了。
在楚國的蜀漢軍隊又開始了大行動,這次行動是由劉邦親自指揮,可見行動規格之高,本來以爲項羽被消滅了可以回自己封地的英布、彭越也隻能留下來配合劉邦的行動。此次行動隻有一個目的抓住張政。
行動開展的并不順利,劉邦制定的戰術很簡單,他要将七十萬蜀漢軍隊組成一張大網,然後由南向北兜過去,不但不能讓張政漏網,順帶也要清剿楚國殘存的力量。
在楚國的七十萬軍隊分别來自不同的地區,軍隊想要統一行動十分困難。爲此劉邦的脾氣變得十分暴躁,接連撤換了好幾個将領,直到劉邦每傳達一項命令,下邊的軍隊都會有所反應,劉邦才滿意。
劉邦整肅軍隊嚴重的拖延了追擊張政的時間,追了半天都是張政已經離開北上的消息。按照日子推算張政這時差不多已經逃到齊國了。
“各軍不能松懈,一切行動必須聽從本王的指揮,全力防止張政被韓信攔截流蹿回楚國。”劉邦仍不放心命令隊伍一定要倍加小心。
劉邦也覺得用七十萬大軍圍捕張政的确有點兒奢侈,于是劉邦命令最早跟随他的來自關中的軍隊分批的返回。大戰結束了士卒也該過上幾天太平日子了。
韓信心急如焚,日夜兼程趕回了齊國,他最擔心的是張政在撤軍的過程中将齊國打個破破爛爛。現在齊國可是韓信自己的地盤,被打爛了最心痛的當然是韓信了。
幸好韓信趕回齊國時留守的齊軍還沒有和張政發生沖突。不過這令韓信更爲發愁。要不要攔截張政成爲了一個大問題,韓信生怕張政突然從什麽地方冒出來,然後兩軍開戰,這對韓信一點兒好處也沒有,可不攔截在劉邦那裏又交待不過去。韓信與張政交過手,雖然情報上說張政隻帶領了兩萬多人馬,韓信也明白張政這兩萬人的戰鬥力不容小視。
就在大家都緊張兮兮之時,誰也沒有想到第一個倒黴的竟然是張耳。被劉邦封爲趙王的張耳雖然隻管轄着原先趙國部分的土地,算起來也是一方諸侯。在圍剿項羽的戰鬥中張耳得到了一個好差事,劉邦命令張耳固守趙國,嚴防北方漢國對趙國的進攻。
對劉邦這道命令張耳執行的很堅決。不用劉邦說張耳也會防着漢國,因爲在此之前張政對陳馀和趙王歇多有支持,跟張耳的關系并不好,并且漢國已經搶走了趙國大部分的領土。
膽戰心驚之中張耳過了許多天,對面漢國沒有什麽動靜他才放下心來,随着項羽自殺的消息傳來,張耳更安心了,項羽被消滅,張耳的壓力大減。
就在這時漢國大将李左車率領十幾萬大軍逼近了趙國邊境。兩軍在曠野上相遇,張耳決定先與李左車交涉一番。
“李左車,我趙國與漢國曆來友好,你爲何要帶兵侵犯我國邊境。”張耳質問道。
“既然兩國友好,劉邦爲什麽命令你們攔截我家大王,妄圖對我家大王不利。”李左車也是理正辭嚴。
張耳這下郁悶了,攔截張政的命令是劉邦下的,他是劉邦封的王必須聽從,可張政你帶着軍隊在人家的土地上穿來穿去也不是個事啊,去的時候我假裝沒看到,現在張政沒回來,李左車卻先打上了門。
其實大家都明白,此時對話講道理都起不了作用,需要雙方各自亮出自己的肌肉,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力量,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張耳覺得自己也算是久經沙場了,對面的李左車當年還是自己的手下,在排兵布陣方面自己絕對勝過李左車,這麽多年的書張耳也不是白讀的。
張耳決定與李左車堂堂正正的一戰。令張耳高興的是李左車竟然答應了,雙方約定了時間地點,在一片平原上擺開了戰場。
張耳暗自高興,戰場的地點對趙國來說是十分有利的,在戰前張耳已經派人打探過漢國的情況,李左車雖然号稱領軍十幾萬,實際上是帶領了兩萬騎兵還有八萬步卒。這時張耳最爲不理解的是明明漢國可以制造出最好的戰車,自己卻不裝備,反而一個勁的發展騎兵。以至于在張耳看來漢國始終沒有正面作戰的能力,張政所打的幾仗都是靠偷襲得手。反觀趙國雖然在兵力上少于李左車,隻有七萬多人,卻兵種齊全,兩千輛戰車加上五千名騎兵,還有大量的步卒,可以組成龐大的軍陣,碾壓一切敢于接陣之敵。
戰場之上鼓聲陣陣,旗幟飄搖,雙方都在緊張的向士卒下達着命令,變換着陣形,以應對敵人的攻擊。
張耳覺得李左車同意在平原上決戰就已經決定了漢軍失敗的命運。平原地區正好适合戰車馳騁,上千輛戰車一旦奔跑起來,将會是一支無堅不摧的力量。
爲此張耳特意将自己的兩千輛戰車擺在了前方作爲沖擊力量,用騎兵護住兩翼,步卒緊跟其後準備消滅被戰車沖散的漢軍隊伍。
面對張耳,李左車似乎有些畏懼,還沒開戰就命令步卒退回大營固守,自己隻帶了兩萬名騎兵出戰。這樣一來在戰場上反倒是趙國的兵力占優。
張耳發現了李左車的失誤,毫不猶豫的下令發動了進攻,車聲隆隆,戰車進攻時聲勢浩大。一下子就把漢軍吓住了,李左車自知騎兵無法正面與戰車對抗,見趙國的上千輛戰車沖了過來,竟然命令騎兵向兩翼躲避。漢軍的騎兵從中間分開,向着戰場的兩側拼命的逃去,戰車隻一個沖鋒就把李左車的騎兵沖散分成了兩半。
張耳見狀大喜,李左車連正面對戰都不敢,這是很傷士氣的。張耳通過旗幟傳令追擊逃跑的漢軍騎兵,隻可惜幾千輛戰車奔跑起來想要調轉方向是很困難的。就在這個時候逃向兩翼的漢軍騎兵卻輕松的調轉馬頭,轉身向着趙軍戰車的側方攻擊了過來。
張耳急忙命令趙軍的騎兵迎敵,兩軍的騎兵激烈的碰撞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