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問代王歇在張耳與陳馀兩人的戰争結束後是否返回趙國。
對于這樣的問題代王歇隻能“呵呵”了。
代王确實沒辦法回答,回到趙國代王歇隻能當個傀儡,就這個傀儡還得看張政願意不願意讓他當,如果張政與勝利者關系好,不需要他這個傀儡了,他八成會莫名其妙的死掉,連誰下的手都很難查清。
“其實代王還是能爲趙國百姓做一點兒事情的。同時也可以爲張耳陳馀大戰之後的事情做些準備。”張政自然明白代王的心思,給代王提了一個很有誘惑力的建議。
“我可準備什麽?”代王歇對爲趙國百姓做點兒什麽沒興趣,他隻關心在張耳陳馀戰後能撈到更大的利益。
“其實,代王可以在漢國成立一個臨時趙國,接收因戰亂而受影響的百姓,同時吸引趙國的有識之士來投奔您,這樣會有大量百姓感激您的恩德,又組建了一整套未來重建趙國的班底。之後再和他們談判的時候就更有底氣了。”張政對于組建臨時政府一點兒也不陌生,後世一個國家滅亡之時總有投機分子組成一個什麽臨時政府,可以在戰後去摘果子,或給侵略者當現成的傀儡。
“可我養不起他們啊。”代王抱緊了懷中的包裹說道。
“我的大臣們也不會同意漢國養這些人的。”張政一副無奈的表情。
代王歇又得“呵呵”了,你不出錢提這個主意幹什麽。
“其實還有個辦法。”張政象剛想到新辦法,恍然大悟的說道:“代王可以号召趙國子民爲漢國工作,但心系趙國。這樣就會有許多人團結在您的身邊,而且自己賺生活費,您返回趙國時他們肯定會跟随的。”
“好,就這麽辦。”代王歇當即聽取了張政的建議。不花錢在自己身邊招收一幫人,爲今後返回趙國增加自身籌碼确實是個好辦法。他已顧不得漢王在這中間會得到什麽好處。不過據代王歇分析張政多半單純想幹點兒好事,因爲代王歇認爲張政是一個大好人。
張政與代王歇商議已定,就緊鑼密鼓的幹了起來。
陳馀帶兵直達常山國邊境,常山王張耳則帶領全國人馬迎戰。至于那個逃跑的代王歇沒有人去想他了。
在這時代王歇卻給張耳和陳馀都寫來了沒有封住的信,奉勸二人不要意氣用事,要爲天下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告訴他們代王歇已經在漢國境内成立了臨時朝廷。今後你們有什麽困難可向我提,我又是趙王歇了。
這下可好,戰争打的不激烈,雙方都在調動部隊,尋求一戰決定勝負的機會。張耳、陳馀和趙王歇的隔空喊話卻很精彩。
趙王歇說:“你們别打了。”
陳馀說:“不消滅張耳這個賤人我誓不罷休。”
張耳說:“有膽你放馬過來。”
趙王歇見勸不住二人,隻好對趙國的百姓喊:“我趙王歇在漢國邊境等着你們,這裏有工作,有吃的又安全。逃難的鄉親們快過來吧。”
趙王歇不僅僅動嘴,在經過了趙王到代王,又到臨時朝廷的趙王之後,趙王歇決定爲百姓幹一點兒有意義的事情。
這些天來趙王歇親自守在漢國邊境,接收逃難來的趙國難民。
“你們到那裏去登記戶口,老鄉之間要相互證明,發現行迹可疑的人要舉報。不要讓一個壞人害了我們大家。”
“到那邊去,那邊在召工,大家安心工作,日子會好起來的。”
嗓子雖然都喊沙啞了,趙王歇覺得自己過的很充實。
漢王張政答應接收來自趙國的難民,他說到做到,不僅命令漢國的官府傾盡全力做好難民的安置工作,連漢王張政都親自上陣。
趙國逃亡的百姓好奇的打量着周圍的環境,他們早就聽說漢國的百姓生活很好,卻誰也舍不得離開自己的家,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冒險。這次被逼無奈才讓他們走進了這個新世界。
人隻有失去了才明白有些東西的可貴,逃難的趙國百姓誠心的感謝仁慈的漢王。漢王不但收留了趙王歇,而且還收留了他們這些低賤的百姓。
漢王張政親自到難民營中視察難民的安置情況,對難民問寒問暖。帶來了醫生爲有病的難民醫治,用漢王的話說:“要珍惜每一個生命。”
難民們第一次感覺自己的性命也是有價值的。自己不再是生死無關緊要的蝼蟻。
漢國的百姓們更是歡迎這些難民的湧入,工廠礦山有了更多的勞動力,而漢國的邊界也在不斷的向北方延伸,大量的荒地被開墾了出來,種下莊稼就能養活更多的人口,漢國的官府派出專人将難民組織起來,專門進行荒地的開墾。
在北方某地一個新建立起來的難民安置地,難民們都集中在了一起,既興奮又有點兒緊張。
難民們感覺來到漢國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漢國的漢王竟到這麽偏僻的地方看他們了,漢王不在宮中享樂,跑到這麽偏遠的地方,而且是還要親自教導他們開荒種田。
“大王也會種田?”難民們有點兒不敢相信。
“我們大王曾受過神仙的點化,漢國許多神奇的東西都是大王造出來。”本地的居民覺得生活在漢國很有優越感。
“看,漢王來了。”百姓們一起伏地參拜。這裏沒有人強迫他們,他們完全是發自内心的對張政的尊重。
張政同百姓見禮之後走到人群之中介紹着自己帶來的東西:“這些是我給你們帶來的鐵制農具。每件都制作精美,堅固耐用,制造這些農具使用的都是上好的精鐵,是從漢國将士們制造刀劍的材料中省出來的,所以你們一定要珍惜。”
難民們聽到後一片贊歎,漢王爲了百姓還真下了血本,連軍隊制造武器的材料都拿出來了。
“大家不用擔心這些農具昂貴,根據漢國的法令,你們可以向官府借用這些農具,正常使用損壞了也不用賠償。”爲了更好的推廣鐵制農具,提高農民的生産效率,漢國的官府爲百姓提供免費的農具已經堅持兩年了。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開荒利器,”張政指着旁邊的實物說道:“這是新式犁。以前的犁需要兩頭或者四頭牛才可拉動,一般人家根本用不起。經我改進的這種新式犁隻要一頭牛就可以拉動,如果不怕累的話一個人也可以拉着犁翻耕土地。”
“這不可能吧?”
“我們都是莊稼人,還不知道犁地要用多大的力氣。沒有兩頭牛無論如何也拉不動犁的。”
難民們小聲的議論了起來。
“大家可以親自試試,不用牛,隻要一個人扶犁,一個人拉就能用這犁翻地。”張政對難民的議論并不生氣,反而鼓勵大家眼見爲實。
張政的話激起了大家興趣,許多人要親自動手去試試新式犁。
張政對自己制造的新式犁有絕對的信心。到了秦朝之後張政就想不明白用犁耕田爲什麽非用四頭牛,後來看了老式犁之後張政才明白這是由于犁的形狀和犁頭插入土地的角度問題。
張政根據自己的記憶力,畫出了草圖,工匠們一件件試,終于試驗出來好用的新式犁,張政立即下令在全國推廣。
“哎呀,我一個人可以當四頭牛來用了。”一個難民在試用了犁之後由衷的贊歎。
“大家努力勞作,今後還會有更多的好東西送給大家,大家的日子會越過越好。”張政賣力的進行着宣傳鼓動。
張政這邊帶領百姓開荒種田,那邊張耳與陳馀的鬥争也激烈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