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帶着劉邦到張政的大營一番商談,雙方的關系拉近了不少,張良開始關心起張政的利益了。張良有點兒擔心張政能不能得到鹹陽城的财寶。
财色動人心,項羽帶領兵馬攻到鹹陽不僅是爲了滅亡秦國,現在的項羽頗有要号令天下的架式,他怎能讓張政輕易的吞了鹹陽财寶這塊肥肉。
“能得到多少主要還是看自己的實力,隻要我和沛公精誠團結,項羽也不得不送出些利益。”鹹陽的财寶對張政來說很重要,無論如何張政也要全力争取。
劉邦和項羽聽了張政的話一起點頭稱是,面對項羽的三十萬大軍時,每個人更能感覺到實力的重要性。
現在劉邦和張政急需抱團取暖,所以兩人約定有情況及時聯系互相支持,劉邦這才告别離開。
第二天一大早張政的軍營熱鬧了起來,大量的秦國百姓向軍營湧來,據說漢王要在秦國招兵。
這一異常情況立即有探馬向項羽作了彙報,項羽馬上招來範增商議,在秦國滅亡之後張政還要招兵買馬這太不正常了。
“張政此番擴軍定是要與我抗衡,我們不如早點兒下手将漢軍殲滅。”項羽的暴脾氣又上來了。
“将軍我看張政此人貪婪無比,想要獨吞鹹陽的财寶,見我們沒有答應惱羞成怒了。但現在張政與劉邦走的很近,他們兩人聯合起來也是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而且張政手中還有很多邪門的武器,現在虛實不明,不宜立即與他們開戰,我現在就去張政營中走一趟,想辦法拆散張政與劉邦的聯盟,讓張政先離開關中,我們全力對付完劉邦之後再找張政算賬。”範增還是比較謹慎小心的。
“報,楚軍範增來求見大王。”侍從進到大帳中向張政報告。
張政一聽楚軍還真給面子,範增親自跑過來求見,看來一番唇槍舌劍是跑不了了。
張政急忙出帳相迎。兩人進到帳中分賓主落座。
範增象是說閑話一樣對張政說道:“我看到漢王營中很是熱鬧,不知這麽多秦國百姓因何來到漢王營中。”
張政拍着自己的腦門說道:“不怕先生笑話,我發現我這個人确實很蠢。隻看到了鹹陽的财寶,沒想到這關中之地如此富饒,當初秦人據關中而取天下。沛公劉邦是個仁厚之人,他認爲我攻破函谷關是真正的第一個入關之人,所以他不會與我争關中王了,如有事情發生劉邦會全力支持我的。我手下許多士卒都是秦人,他們也不希望我離開關中,所以我命令他們聯系在家鄉的親友也到軍中。”
範增聽了張政的話反而不着急了,張政要是真想與項羽兵戈相見,就不會做的這麽明顯,更不會當着範增的面把想法說出來。說到底張政這是在訛詐。
“漢王莫急,昨日漢王說要鹹陽的财寶,項羽将軍也沒有說一點也不給,不過漢王也要明白項将軍的難處。項将軍帶領天下諸侯滅秦,現在秦滅了,好處卻被漢王一個人拿走恐天下人都不服。”
“範先生是有大智慧之人,明白孰輕孰重,我張政不可能入寶山空手而歸,也不會讓項将軍太難堪,要不這樣秦王皇宮的寶物和阿房宮的寶物你們選一樣送我,然後我馬上就回漢國。”張政願意跟範增這樣的明白人說話。不用自己解釋的太多。
“皇宮中的寶物歸你,三日之内你離開關中。”張政的條件基本上沒超過項羽與範增的心理預期,所以範增直接答應了下來。現在範增已經沒有了馬上解決掉張政的打算,最好能将張政這個瘟神有多遠送多遠。
“好,一言爲定。”張政的臉上露出燦爛的表情。範增都有點兒弄不明白張政是真高興還是假高興了。
“也請漢王信守承諾,外邊那唬人的征兵就停了吧。”範增指了指帳外說道,那意思是張政那點兒伎倆早被識破了。
“我張政定然說話算話,其實外邊那麽多人不是真在征兵,隻不過是軍中士卒去接家人和我們一起回漢國。”張政臉上滿是奸計得逞後的笑容。
“告辭!”範增再也不想看張政的表演了。
“先生請留步,我還有些話要講。”範增站在那裏,連坐都沒有坐,一副你快說完我好走的架式。
“項羽将軍的勇猛已天下皆知,如果想要雄霸天下,還得多行仁義,殺人放火的事盡量少幹一點兒,秦國亡了,秦國的百姓可以爲項羽将軍創造财富,秦王留下的宮殿樓宇項羽将軍可以用來享受,爲什麽非将這一切毀掉呢?還請先生多多規勸項将軍。”張政十分真誠的說道。
“我知道了。”範增感覺此時才是張政真實的樣子,不過範增也沒有辦法,項羽那個暴躁的脾氣,想要殺人放火時誰又攔的住呢。範增心事重重的離開了張政的軍營。
張二天楚軍進駐了鹹陽城,而張政的軍隊則開始搬皇宮中的東西。漢軍将一切東西打包,許多人還從家鄉接來了自己的親屬,真的準備要回漢國了。此次伐秦雖然漢國沒經過什麽慘烈的戰鬥,張政還是承諾返回漢國後對所有到達關内的士卒要進行封賞。士卒已經在算計着根據漢國的獎賞制度自己能夠得到多少獎勵,有了這些獎勵就能讓家人在漢國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眼看要離開了,雖然得到了不少财物,張政覺得此次關中之行還是有些遺憾,他倒不是想當什麽關中王,張政想要的是曆史上那些有名的能人。
張政知道現在韓信和陳平都在項羽的軍中,而且不被項羽重視,地位都不高。可是項羽戒備森嚴,張政根本沒有和陳平韓信接觸的機會,更别說将他們拐帶跑了,看來這次真的要錯過了。
張良和張政接觸的倒很多,可張良一心要邦着劉邦,張政的拉攏計劃沒有任何成效。
“張良先生求見。”張政正想着張良,張良還就來了。
張政一喜,心裏竟往好事上想:“莫不是張良和劉邦鬧翻了,張良來投奔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