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府中,從山東撤退的辦事人員在緊張地搬運着各種資料和文檔。
韓金信的消息很靈通,七月二十五日上午的朝會決定調關甯軍攻打李植,韓金信的人下午就得到了消息,快馬報到了天津。李植因此在關甯軍調動之前就行動起來,開始準備應對措施。
關甯軍号稱天下強軍,當初李植觀看祖大壽的兵馬就知道這支部隊不弱。七萬人攻來,李植不敢小觑。雖然李植估計兩萬五千虎贲軍就基本上能擊敗關甯軍,但兵事太兇險,李植最後還是決定集結全部力量迎戰。
他把駐紮在山東和大阪的兵馬全部征召到天津,準備集齊三萬虎贲軍迎戰。山東駐紮的一萬兵馬因此全部撤出,山東境内不再有李植的武裝力量。
山東士紳們對三萬本地營兵頗有影響力,而且山東毗鄰南直隸,南直隸是士紳的大本營,那邊的明軍情況不明。虎贲軍撤出後,士紳們說不定能夠調動鄰近省份的兵馬攻擊李植的人員。爲了防止山東的士紳趁機作亂,李植把各個條線的人馬全部撤走了。
稅務員、法官和警察全部暫時回天津。幾萬人同時搬家,工作量頗大。
最麻煩的是那些文件。李植進入山東幾年來,各個部門積累了大量的文件檔案。這些東西平時不太用,但卻一件都不能丢。李植征召了各地的馬車牛車,浩浩蕩蕩地把一車一車的文件往天津運。
好在關甯軍的動作并不快,命令到了關外十天,關甯軍還沒有動身。從關外攻到天津起碼要走二十多天,李植有足夠的時間組織撤退。他抽身到山東來,檢查山東機構大搬家的情況。
李植在濟南府城門上,看着一車一車開出城門的牛車馬車,沉吟不語。
府城中的百姓們見李植撤退,都有些不舍。雖然報紙反複宣傳這次撤退是暫時搬家,但是濟南府城中的市民們都懷疑李植這一走就回不來了。街坊中的百姓們聽說關甯軍要攻打虎贲軍,都覺得這是朝廷要讨伐李植,覺得李植兇多吉少。
李植入主山東以來,對山東的商販們征收商稅,市民們的收入是有損失的。但是另一方面,李植卻在去年整整一年都對市民們赈災,救活了山東的百姓,這也包括山東的市民。所以這些市民們還是感激李植的。
一些搬家的車馬被道路上坑坑窪窪的石闆卡住了,街道兩側的市民都走出來幫助推車。市民們喊着号子,和駕車的車夫一起用力,把一輛又一輛的車馬推出坑洞中。
李植正在城門上看着那些幫助自己的市民,卻看到城外的道路上突然走來浩浩蕩蕩上千農民。
那群農民走到城門外,停住了腳步,站在了一起。農民們似乎是有意識地想表現得有紀律一些,站在一起的時候一個個昂首挺胸。他們手上抓着鐮刀鋤頭,有些人不知道從哪裏搞來短刀,舉在手上。
三個年紀較大的鄉老從人群裏走了出來,走進城門爬上了濟南城城樓,朝李植作揖行禮。
李植扶起了三名鄉老,好奇地問道:“三位鄉老,你們這麽多人來府城是做什麽?”
中間一名頭發花白的鄉老往前走了一步,大聲說道:“津國公在上,我等小民受到津國公的大恩大德,豈能不報?”
那老頭看上去五、六十歲了,聲音卻像是洪鍾一樣。他大聲說道:“若不是津國公去年在山東赈災,我們能活到今年的豐收?若不是津國公均平山東的田賦,我們能吃飽飯?津國公對我們這些小民有大恩大德,我們不能不報。”
“我們聽了報紙了,知道士紳調集關甯軍攻打津國公。我們知道這次大戰不是天子的本意,天子如今卧病在床,指揮關甯軍的都是朝中的士紳老爺!”
“士紳老爺們吃我們的肉吸我們的血,把我們折磨得飯都吃不飽。津國公開了法庭保護小民的财産,建稅務局均平了田賦,讓我們能大口吃白米飯,不用擔心家裏田肥被人盯上。如今津國公受到士紳老爺們攻擊,我們要站出來爲津國公出力!”
“人若知恩不報,和畜牲有什麽區别?”
“津國公放心,我們小北莊的一千多農家漢子會進城爲津國公守城。無論士紳老爺調集多少兵馬來,我們都會爲津國公守住這座濟南城。”
李植聽到這個老頭的話,眼睛一亮。
李植入主山東一年,做了無數的好事,如今這些百姓都感念李植的恩情,民心可用!
那個老頭大聲說道:“津國公,不是老頭我誇口,如今濟南府附近的農民哪個不感念津國公大恩大德的?津國公的山東不止是津國公一個人的,也是我們這些農民的!隻要津國公一聲令下,濟南府别說一萬人,就是五萬農民也能馬上聚起來。隻要津國公給我們裝備一些長槍大刀,我們就和造反作亂的士紳老爺們拼了!”
李植看了看身邊的李老四,笑了笑。
李老四拱手說道:“東家,我看這老翁說的話十分可取。如今我們的大軍撤出山東,萬一士紳們從南直隸殺過來反攻倒算,均平了田賦的農民有被士紳們欺辱的風險。尤其是那些投獻田地給士紳的佃農,這些日子爲了降低地租和士紳讨價還價,可以說和士紳産生了很大的矛盾。這些人中帶頭的若是不進城躲避一下,說不得要被反攻倒算的士紳殺害。”
“如今農民們如此擁護津國公,我們組織民兵,可以守住六個府城。山東和南直隸的地方軍軍紀混亂操練松弛,根本沒什麽戰鬥力。隻要民兵萬衆一心,頂住這些地方軍幾個月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這些年繳獲了無數的刀劍長槍,此時發給民兵們便是。”
那三個鄉老聽到李老四的話,在李植面前跪了下去,大聲說道:“津國公大恩大德,山東的百姓豈能不報?我等一定爲津國公守住城池,保證山東始終握在津國公手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