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不疾不徐,緩緩的說道:
“大家都知道,咱們小學原來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加起來隻有70個人,七十個人裏面,還有45人是外村的。
因爲附近就我們村有學校,不說其他村,就咱們村适合上學的孩子足足有二百多人。
但是這幾年卻很少有人來上學,每年招生的時候我挨家挨戶的去找你們,你們因爲學費書費發愁,去忽視孩子眼中那對知識渴望的雙眼。”
下面做的人家裏都是有孩子的,大多數都被校長找過,這時候都低着頭。
原來他們都不注重教育,有力氣能幹活對家裏的幫助才大,讀個書寫個字能幹啥?
可是現在他們發現,有文化有知識的有掙錢的頭腦。
那幾座山在村裏多少年了,沒有人發現山上的東西值錢,于微來了之後便成了金山,不是山值錢了,而是懂得的人,讓這些山便值錢了。
“今年我又挨家挨戶的去找,告訴大家,孩子上學不用學費了,也不用書費了,成績好還可以獎勵紙筆,每天每個孩子都發一袋縣城送來的牛奶。
就這樣,你們才肯讓孩子來上學,這不是上面的給的補助好了,而是有人出資,一個學生讀書,他們供一個學生,不僅出學費,書費,還另外跟縣城的牛奶廠合作,每天都有新鮮的牛奶送來。
不僅我們村,還有周邊來我們小學上學的孩子,全部都是。
我們的學校,從原來的70人,到現在加上周邊的村落,已經有足足七百人了。
這七百人受到教育,哪怕成材率極低,也總有成才的,而且年年都有學生出去,對于這一方養育他們的土地,他們難道不會感恩回報嗎?
這才是我們村的希望,是我們所有人的希望,而不是這一個月一百塊的工資,不是年底一袋大米一壺油的福利!”
全村人聽着校長說話,有些不明白,這些學生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誰啊,這麽大手筆,全部替這些學生出了?
周圍村子的人也來了,是校長昨晚上挨家挨戶通知他們今天來他們村有事,來的人都是家裏有學生在這個小學上學的。
大家都在好奇這個資助的人是誰的時候,校長長長的歎了口氣。
“原來的學校教室,根本容納不了這麽多人,你們隻看到了周長冬家裏蓋磚瓦房,沒有人注意咱們的小學也擴建了,所有的教室全是清一色的水泥磚瓦房。
咱們村原來的土路,一下雨便沒法走,現在也已經墊上了細鋼渣,這些你們可以去問問旁邊的村都有沒有?
沒有,一個都沒有,想要修路建學校,必須按人頭收錢,所以他們甯願沒有學校沒有路,也不出這個錢。
我們村有了,不是上面特殊照顧我們,而是我們村的人把這些錢都拿了出來!
沒有邀功,沒有驚動你們任何人,在背後默默的做了這一切!”
校長邊說着邊有些激動,想到剛才這些人跟着李香枝說什麽地主老财之類剝削壓迫的話,心中好笑又悲哀。
“出資做這些事情的,不是别人,就是周長冬,還有他的妻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