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玄元皇帝,就是被李唐皇室尊爲先祖的老子。
陸恒說這番話是有技巧的,皇帝哪裏還聽不出來?
首先,道門是大唐的國教,其次,道門的祖師老子,也是皇族的先祖,所以陸恒此番辯經坐實了老子化胡的傳說,不但是揚道,也是尊皇。
其實抛開政治上的考量和對一些真正高僧的尊重,皇帝對于佛門一些佛經典籍上的說法,也是頗爲不爽的。
比如在《佛祖統紀》、《萬善同歸集》、《起世界經》等諸多佛經之中,都有提到在佛法傳入中國之前,佛陀早已派遣三位菩薩先來中國,其中迦葉菩薩化現了老子,儒童菩薩化現了孔子,光淨菩薩化現了顔回。
什麽時候我堂堂中國的聖人,都成了佛門菩薩的化身?
更讓皇帝不爽的是,有些佛經上還說先帝和高祖都是某菩薩的化身,并且引經論據,煞有介事地證明确有其事。
貞觀十一年,還有名僧法琳爲證明皇帝乃菩薩化身,不厭其煩地考證李唐非老子後代,最終犯了忌諱,哪怕先帝十分崇尚佛門,甚至自稱是皇帝菩薩戒弟子,也勃然大怒,最終頒布《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将法琳流放益州。
想到這些,皇帝不禁對國師更爲敬佩。
無論是皇室、道門還是儒門,在面對佛門辯論時,很少赢過,尤其是在老子化胡,儒童菩薩顯聖之事上,道門、儒門從沒有赢過,就連法琳事件中,先帝也是辯斥不過法琳,這才以诽謗皇室的罪名将他流放,,可見佛門嘴皮子着實無敵。
可是今天,國師不但一人辯得十餘高僧啞口無語,更是拿出《浮屠經》徹底拆穿了佛門在老子化胡一說之上,撒了六百多年的彌天大謊,即使皇帝之前隻是旁觀,卻也看得熱血沸騰,爲國師雄姿暗暗喝彩。
對于陸恒的意圖,皇帝心領神會,他本就對陸恒懷有愧疚,且此刻有求于陸恒,因此毫不猶豫道:“國師又爲我大唐立新功,當真乃我大唐國柱,朕之肱股。來呀,拟诏!”
皇帝左右踱了兩步,語氣微微激動道:“朕承天命,奄有萬方,敢不欽崇天道以宣天德?朕常稽之古典,乃命儒生校其優劣,詳知道佛後先,見夷夏之輕重!然佛道二門争論後先,亦常戒谕,尚不遵行。”
“今國師李榮準今酌古、貫理、窮源以天人論之:道乃天地萬物之母,佛乃修道而成;道以天稱,佛在人列。孰敢以人加于天地之上哉!”
“且有漢時大月氏王族使臣伊存所授《浮屠經》爲證,此足證老子化胡乃先典成式,激揚清濁,治道明範。”
這一段聖谕,說的是皇帝早發現道先佛後的事實,隻不過和尚不認,幸好有國師李榮以天人之論辯駁了和尚,又出示了《浮屠經》證實老子化胡的存在,從此這件事可以蓋棺定論了。
若聖旨隻是到此爲止,那陸恒之前那番“有技巧”的話就算白說了。
皇帝想到國師忠心耿耿卻被自己連番誤解,乃至失望挂印,又想到之前佛門陣營中向自己射來的一支箭,還有和尚們眼見惡迹敗露後搶經文的醜惡舉動,眼中閃過一絲厭惡,下了狠心。
他繼續道:“朕今敷谕之後,将此次辯經始末連及《浮屠經》原文廣發天下,公諸于世人盡知。限令佛門三十日内,以妄言老子化胡之佛經典籍,俱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
這個命令就比較狠了,不但要把《浮屠經》和辯經大會過程中佛門的狼狽和奪經的醜惡行徑公開,占據政治和道德上的制高點,還要以此爲憑據,一個月内讓佛門把所有否認老子化胡的佛經全部銷毀。
然而這還沒完,皇帝既然決定要讓國師滿意,化解他所受的委屈,自然不會事情隻做一半。
“天下凡言佛之典籍,必加老子化胡一說,以正天下視聽,以傳萬世不惑,佛門須體朕言,敢有不遵,重則加以極刑,輕則罰爲城旦之舂!令下,有司俱從朕斷!”
此言一出,皇帝周圍嘩啦啦頓時跪倒了一大片,各個戰栗不已,唯餘一臉激動的李淳風和略顯驚訝的陸恒還站在原地不動。
皇帝最後一段話,已可以預見天下佛門将血流漂橹,一片哀嚎凄慘的景象了!
但凡佛經之中,必須加上老子化胡爲佛這一條,這個命令佛門怎麽會遵從?
此命令一下,佛門必會激烈對抗聖旨,各地官員必将高舉屠刀,到時候要麽殺頭,要麽去修城牆,可以想象,佛門簡直是一朝從天堂跌落入地獄!
更别論,如今大唐佛門勢大,圈占土地無數,僧侶萬千,今皇帝這一道聖旨頒下,不知多少趨利之人嗷嗷撲上,去搶奪原本屬于佛教的資源。
且佛門各大山門寺廟均有洞天福地秘境,用以種植靈植,在如今末法時代,道門早就眼紅已久,豈會放過這樣的大好機會?
不過這些洞天福地早被陸恒視爲囊中之物,雖然他的謀劃才剛開始,皇帝就主動達成了他的第一個目的讓他很意外,但這都是通過他的努力得來,他當然要欣然笑納了。
他對靈氣的需求量極大,除了欠下青羊觀的一個福地,其它的秘境,他絕不許别人染指。
皇帝一聲令下,天下各方勢力名正言順殺人奪産,佛門即将面臨的,就是這樣一個牆倒衆人推的局面,這都是因爲陸恒一手造成。
這已經不是抑佛了,這是在滅佛!
無論是慧能、神秀還是圓測,乃至佛門萬萬僧衆,恐怕都沒想到國師一場辯經,會給佛門造成如此毀滅性的打擊。
玄奘言陸恒是滅佛之人,如今果真是一語成箴!
不過,毀滅佛門,這并不是陸恒想要的。
稍稍愣了一下後,陸恒立刻抱拳勸谏道:“陛下,佛門最擅蠱惑人心,此令若下,臣恐其會裹挾無知百姓對抗朝廷,緻使天下動蕩,損及社稷。”
皇帝一聽陸恒這話,心中頗爲感慨,什麽叫忠臣?這就是忠臣!
朕雖忌憚佛門廣占土地,沙門子弟人數龐大,但行此激烈之舉,主要是爲國師你啊……
沒想到國師第一個想到的,依然是朕的大唐江山,怕朕的社稷受損,國師啊國師,朕真是有愧于你……
皇帝十分感動地問道:“卿何以教朕?”
陸恒略顯猶豫,歎了口氣道:“臣奏前有一番話,如鲠在喉,陛下能否容臣直抒胸臆?”
皇帝面色也嚴肅起來,道:“卿請直言。”
陸恒正容道,“陛下心意臣已盡知,聖眷隆厚,臣不勝惶恐。隻是臣與陛下君臣之誼,也僅有一年緣法……”
“一年?”皇帝大驚,“國師莫非還在怪朕,執意要棄朕而去?”
陸恒搖頭:“并非如此,陛下,一年之内,臣便能将皇後喚醒,且足以了結一切塵緣,從此一心修道,不問世事了,此乃臣之夙願,還望陛下成全。”
皇帝十分失落,但見陸恒一臉堅決,卻又不好拒絕,隻好無奈答應下來,他心中十分後悔,覺得是自己之前以凡人之心揣度真人,對國師生疑,才讓自己錯失了得高人終生效忠的天賜良機。
此刻他心中對陸恒再無半點疑慮,一個隻想離去,不願當官的人,哪裏會有什麽野心?
恐怕這一年時間,也是國師爲了救回皇後,才特意留下的吧?
其實陸恒說一年時間,是因爲他再居國師之位一年,就足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然後全身而退了。再做下去,不但對他沒好處,反而隻會耽誤他的修行。
而且急流勇退,才是明智之舉,也能給皇帝留下極好的印象。
他是要在此位面立下道統的,早早從高位退下來,對他的徒子徒孫們來說也有好處,至少不會陷入政治漩渦,遭到牽連,且因皇帝對他的好印象,反而能受到餘澤。
見皇帝答應下來後,陸恒才開始正式上奏:“陛下此令若下,必會導緻佛門和各地官府對抗,緻使天下動蕩。臣以爲此事地方官府隻監督徹查即可,陛下應另派欽差領聖谕,行天下,監察天下佛門,若有不尊聖谕者,行便宜之權。”
皇帝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道:“如此一來,這名欽差就必須要對佛門有足夠威懾才行。”
他看向陸恒,笑道:“既是卿所奏,此事何不由卿爲朕分憂?”
陸恒坦然道:“陛下不說,臣也正要毛遂自薦,此事臣來做最爲合适。”
他要去接收各大秘境,當然得一個個親自去跑。
而且若任由地方官府和豪強瓜分佛門産業,得好處,舉屠刀,最後卻把黑鍋甩到國師頭上,陸恒也不願意。
更爲關鍵的是,這事兒還關系到接下來他的第二步計劃,所以他必須親自出馬!
皇帝對陸恒的坦誠莞爾一笑,若是以前,他還會懷疑國師是趁機濫權,而現在怎麽看都是一心爲公,不懼毀謗。
“朕便準卿所奏!”皇帝慨然道,“朕賜你尚方寶劍,若遇不臣,可先斬後奏。另,卿已成佛門衆矢之的,朕許你戍軍一萬,可抽調京師三衛各營軍官,随卿行事。”
“謝陛下隆恩!”陸恒心中一片踏實,聽到這話他就知道,第一步已經穩了!
接下來,該是他的第二步了……
而第二步,就事關他在皇後身上所布置的手段了。
果然,皇帝問完了辯經大會一事後,就迫不及待地對陸恒道:“李卿,媚娘果然如卿所言,清醒一刻就再度昏迷,朕焦心如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