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召見戴柯聽他說完後,皇帝沒覺得他小題大做。
說實話對皇帝而言,養明宣這個兒子花費的精力頂尋常人家十倍或者百倍不止。
不管一開始皇帝出于什麽目的,對明宣投注這麽大的精力後,根本不可能說有哪一天撒手不管。
而對于任何能帶壞或者影響兒子的,皇帝是一點都不會猶豫鏟除他們。
可這次戴柯的猜測讓他有些難辦。
總不能因爲一點兒懷疑,還一直盯着兒子的後院吧!畢竟兒子年紀也不小了,可不是小時候。
當然皇帝也不是沒想過讓皇後管,這本該也是皇後的責任。
但皇帝想到皇後的固執,還有與明宣之間的芥蒂,就不由頭疼。
在皇帝看來,其實錯不在明宣身上,說實話,皇帝也是偏心的。
而且以皇帝的閱曆,也明白世間非黑即白的道理很少,皇後和太子鬧矛盾隻是因一些小事,根本在于他們理念不同,底線也不同。
皇帝其實很滿意明宣從不将人命當做無所謂的态度,明宣是真的把人命關天當做是真的。
而皇後是世家貴女,從小見慣了某些事情,就連皇帝也是如此,畢竟宮中比外邊更不在乎人命。
進了宮廷之中,皇後爲了最快的掌控後宮采取了一些激進手段,當然也是爲了快刀斬亂麻,畢竟總有人不服氣他們一家撿了大便宜。
明宣也不是荏弱之輩,雖然清楚其中内情,但未必認同皇後狠辣的做法。
兩人的矛盾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才會因爲一件宮中習以爲常的小事讓兩人關系破裂。
皇帝很高興明宣有自己的想法,也并不樂見明宣爲了所謂孝道聽從自己或者她母後的意見。
在皇帝看來,那叫愚孝。
皇帝心中早有關于明宣未來的規劃。
不管是作爲一個父親,還是一個皇帝。
皇帝已經準備好在這個位子上,大刀闊斧的做些事情。
當然這些年一直在暗中蓄力,說句大不敬的話,他一直看在太上皇尚在的份上,才會緩緩爲之。
而如今這個情形,很難說太上皇能撐多久。
當然就算這回太上皇能撐過去?皇帝也等不及了。
他作爲一個皇帝?也有自己的抱負?如今他已經年近四十,放在現代算是年富力強,但在古代,到了五十歲都已經稱花甲之年了,皇帝如何等的住?
所以皇帝已經準備好要大刀闊斧的改革。
而改革自古至今都不是溫情脈脈的,雖然皇帝不知道另一個有明宣前世存在的平行世界的明太祖的事,但心情是一樣的。
正如同明太祖對太子朱标說的話?他把荊棘上的刺全給剝了,太子才能好好握着。
當然明太祖是殺功臣,有些臭名遠揚的意思?皇帝針對的卻是天下承平已久,朝廷腐爛的地方?不割除這些爛肉,遲早會讓朝廷衰落下去。
皇帝是希望給太子留下一個幹淨的江山,沒有太多烏煙瘴氣。
但皇帝也清楚?他若下手?必定是雷霆霹靂,不留後手。
但無論是治人還是治政寬柔并濟才是正道。
皇帝小時候還有些偏執?性情嚴肅?但他的母後卻想辦法改變他這點。
到底也頗有成效?但皇帝也并不願意給那些蛀蟲好處,隻能讓兒子将來安定人心。
兒子的仁慈心思是天生的,有這樣一位繼承人?也能安撫人心。
所以皇帝也并不像皇後糾結的那樣,非要希望子肖父。
想到這皇帝不禁搖了搖頭,皇後到底眼界窄了些,不像他母後當初目光深遠。
當年皇帝是一個倔強性子,也不讨太上皇喜歡。
身爲嫡子卻不被重視,可太後卻從沒想讓皇帝讨好太上皇,反而教導他一些道理,讓他知道有些事情可以妥協,有些事關底線的卻不能輕易改變。
之後雖然皇帝與太上皇關系還不太親近,但皇帝卻是太上皇在衆皇子中最倚重的,之後重新選太子,太上皇心中最佳人選也隻有皇帝。
可以說皇帝最爲佩服的還是自己的母後。也羨慕母後對父皇的了解。
所以放到自己身上,見皇後似乎要私下調教明宣,讓明宣學會所謂的殺伐果斷,就爲了她心中的擔憂,所謂子不肖父。
皇帝心中郁氣可想而知。
但煩悶過後,事情也得解決。
皇帝又一次來到坤甯宮這裏,見到皇後請安時标準如尺子标注的一樣,心中更是煩悶。
皇後見皇帝表情不好看也不意外,太上皇危在旦夕,皇帝與太上皇感情也不錯,能高興才怪了。
隻是皇後奇怪的是,才和皇帝見面沒多久,皇帝怎麽又過來了。
皇帝這會兒明白自己是沖動了,有些話放在心裏,哪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也不能說出來。
一旦說出來了,許多事情都無法挽回了。
故而皇帝隻是勉強笑了笑,“朕一時心煩意亂,所以找梓潼說說話。梓潼不會不歡迎吧?”
皇後有些錯愕,繼而關切道:“皇上這是怎麽了?臣妾自然歡迎!”
說着皇後将皇帝迎到了殿内,爲皇帝準備了些許茶點。
皇帝見到熟悉的糕點不由說道:“都是明宣最喜歡吃的。”
這話一出,兩人俱是沉默。
兩人這些年很少談及這些小事,并非是太忙,而是雙方刻意避免提到而已。
皇後卻又接了話,“也是皇上您愛吃的!”皇後似是想起了什麽,用手掩唇笑道:“以前在王府,皇上就仗着這一點,總是搶明宣的糕點吃,把明宣氣的哇哇大叫。”
皇後的話讓氣氛緩和起來,皇帝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
“朕隻是擔心明宣吃壞了牙,倒是梓潼,總是給明宣準備那麽多吃的。”
皇帝話語間帶着些不是埋怨的埋怨。
皇後卻忍不住轉頭翻了個白眼。
夫妻共同生活這麽多年了,怎麽可能不了解皇帝的脾性。
他明知那些多出來的都是爲他準備的。這樣說無非是愛面子罷了。
皇後不願開口,氣氛一下子又尴尬起來。
皇帝到底還在乎面子,忙轉移話題,咳了兩聲說道:“明宣一來,父皇精神也好多了,明宣的婚事你也費心些,明宣年齡不小了,婚事不能再拖了。”
說起明宣,皇後也正色起來。
皇後也開始和皇帝商量起一些細節問題,十分認真。
這讓皇帝心中一歎,都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就是皇家,也不過如此!
皇帝心中到底沒再和皇後提起戴柯得懷疑,免得惹出更多的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