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繼後前世全

ps:抱歉,定時發布定錯時間了現在才發現!

繼後出身世家,祖父乃是當今聖上建元帝的内閣首輔,又是兩朝老臣,先帝也曾經稱贊過的。

家世在大周朝貴女中也算是頂尖的,隻是在她十二歲時,家中出了變故,父親被人誣告與前朝餘孽有關聯,本來繼後家人都覺得這種誣告太過荒唐,皇上也對祖父十分信任,還安慰祖父說過信任祖父家人。

畢竟說起來本國不過立朝沒多少年頭,當今聖上是第三代皇帝,可前朝乃是異族,在中原大地肆虐作亂,引得民不聊生,當朝太祖起兵時可謂是順應天命,顧念前朝的人除了異族人外,誰會願意與前朝沾上關系。

可誰知後來的發展會是那樣的驚心動魄,大理寺與刑部對繼後的父親,首輔長子的調查其實不過是走個過場,畢竟連皇上也表态了。

可誰知到了最後,繼後父親的姨娘,也是他的姨家表妹拿着所謂與前朝餘孽通信的證據,告了繼後父親。然後便直接撞死在衙門前,引起衆議沸騰。

因爲是至親,繼後家中并不曾防備那個姨娘,對所謂的證據自然不承認,但繼後父親的姨娘少年時與繼後父親一同讀過書,對繼後父親的書法字迹了然于心,那份證據十分像模像樣,就像是繼後父親真的寫過那封信一樣。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因爲沒法證明證據是假的,建元帝雖有心偏袒老臣,可也得堵得住悠悠衆口,隻能把繼後父親下獄,最後以沒有太多證據爲由,把繼後父親流放邊疆。

繼後作爲女兒,本該跟着一同過去,但繼後祖父母心疼孫子孫女,把繼後留在身邊。

而首輔祖父也因爲此事,不得不在之後上書請辭,建元帝幾次駁回,但首輔祖父顯然是無顔留在朝中,最後終于離去。

也因爲首輔祖父的辭去,繼後家中愈發敗落,好景不長,之後邊疆傳來消息,繼後父親因病去世,繼後祖父聽聞這個消息,也一病不起,溘然長逝。

而繼後與其兄長隻能跟在叔父家中,叔父怨恨繼後父親之事導緻家中敗落,對兩兄妹不聞不問,而嬸娘生性苛刻吝啬,繼後兄長連書都無法繼續讀下去,繼後漸漸長成,嬸娘又想在繼後婚事上做文章。

繼後無法,想了一個辦法,使人賄賂了主管宮中小選的太監,得以進宮成爲宮女,避開了嬸娘那所謂的好親事。

但是繼後兄長仍受制于人,繼後想盡辦法,使了一些手段,在禦花園遇到了當今聖上建元帝,得了建元帝青眼,被封爲貴人。

後來生下兒子徒顯謙,繼後在聖上面前哭訴父親冤枉,祖父枉死的事情,聖上對繼後祖父也有一番情分在,知曉當初繼後父親的事情不過是一筆糊塗帳,隻是礙于證據确鑿,才能做出那番處置。

如今已經時過境遷,建元帝念在當初首輔的忠心耿耿,以及繼後爲他生下一子的情況下,爲繼後生父澄清了身後名。

隻是繼後雖說是首輔孫女,但到底是小選入宮,且還帶着罪人之後的身份,所以在後宮裏繼後即使一直謹小慎微,也難免被人看不起。

徒顯謙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時常有兄弟喊他宮人所出之子,讓徒顯謙愈發冷面,隻一心盡力做事,想要讓母親顔面有光。對此繼後一直覺得十分愧對兒子。

後來一番陰差陽錯,幾位王爺奪嫡的情況極其慘烈,到最後,徒顯謙這個并無明顯劣迹的王爺登上了皇位。

繼後這個生母自然成了太後,要說繼後這一生,實在是起起落落,所以繼後的心性早已磨練出來,即使成爲了太後,也隻一心爲兒子考慮,不僅把試圖攀附過來的叔父一家幾番訓斥,不讓兒子難做,更讓自己的兄長謹言慎行,爲兒子的皇位考慮。

繼後成爲了太後之後,也并無什麽貪權的想法,便把後宮交給了兒媳皇後打理,并不怎麽管束。

隻是太後沒想到她這爲兒子兒媳考慮的想法後來竟釀成了大禍。

太後這個兒媳皇後家世并不出衆,當初徒顯謙娶親時,太後根本插不上話,隻得眼睜睜的看着。

不過太後對皇後本身并無什麽偏見,至少皇後還算稱職,隻是性情有些軟弱,不過也并無大礙。隻是太後沒想到,正是因爲這一點,導緻了自家兒子隻剩下一個子嗣,還是個愧對祖宗的孽障!

皇後因爲家世不顯,即使成了皇後,也底氣不足。所以即使太後對皇後還算和善,皇後自身卻沒那個能力壓服後宮諸妃,導緻後宮之中數年沒有子嗣降生。

而皇後所出嫡子也因爲一次貌似是意外的情況下夭折,皇後更是心如死灰,最後皇帝隻剩一個宮人所出的九皇子。

因隻有這一個子嗣,九皇子難免被嬌慣的不成樣子,皇帝忙與前朝政務,也無暇顧及,就這樣在皇帝太過勞累,英年早逝的情況下,九皇子年少倉促登基。讓太後傷心兒子去世的突然。

九皇子登基爲帝之後,自然要加封生母與母族,隻是新皇母妃雖與已經是太皇太後的繼後同樣是宮人出身,但太皇太後到底是出身世家,在她父親出事之前,接受的都是最頂尖的教育,而這位新任太後,其父不過是一個泥瓦匠,要不是太後運氣好,生下了新皇,哪有如今的風光。

因此新鮮出爐的太後與承恩公得了這麽大的好事後,自然是撐不住場子了,就如乍富的暴發戶般,不通禮法,嚣張跋扈,甚至意圖插手朝政。

對此太皇太後與朝中大臣自然不允,因爲先帝去得突然,所以隻匆匆指了幾位輔政大臣,這些大臣們雖也算忠心耿耿,但到底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面對新皇維護太後與承恩公的動作也不好有太大動作。

而太皇太後年紀大了,就算是長輩,也不能插手太多。且實際上她也隻有新皇這一個親孫子,到底也有一份祖孫之情在。

所以理所當然的,新皇長歪了。新皇其實并非愚鈍之徒,教導的太傅也時常贊歎新皇天資聰穎,隻可惜新皇的心思沒放到正道上。

等新皇長大成人,也不知聽了誰的蠱惑,竟意圖學開國太祖太宗,想要在武事上大展宏圖,因前面兩代帝王勵精圖治,給新皇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大周周邊并無實力強橫之輩,所以新皇的目光便瞄上了遼東的女真族。

因前朝乃是異族上位,所以今朝對非我族類十分警惕,這女真族其實已經歸順,但因女真族所占據的地方朝廷的存在感并不高,所以朝廷對新皇針對女真的行爲态度也有些暧昧。

隻有兩朝老臣襄陽侯,也就是先帝定下的輔政大臣之首,對此強烈的反對,這倒不是說他對女真有什麽憐憫之心,而是因爲女真不管有沒有異心,名義上已經是大周臣屬。

新皇隻是爲了練兵,沒抓到女真把柄便想打仗,如此名不正言不順,天下人恐怕是會心寒的,畢竟歸順的異族不隻是有女真。朝廷藩屬各國恐怕也會借機反叛。

隻是襄陽侯一片苦心不被新皇理解,此時新皇已經開始親政,對以往規勸他甚多的襄陽侯很是不滿,索性聽從身邊心腹蠱惑,直接在襄陽侯上書威脅請辭的時候同意了,把襄陽侯打發回家了。

此事一出,朝野震驚,這也是朝廷大臣們第一次發現,他們的君主如此任性,根本就是恣意妄爲。

襄陽侯此人在朝野上下有口皆碑,其人在被先帝托付成爲輔政大臣之後,一直兢兢業業,忠心耿耿,也約束家人不得仗勢欺人,可謂是大臣典範。

即使如今襄陽侯年紀已老,按理說當然可以請辭離去,即使惹怒了聖上,聖上不願忍耐,也該全了老臣顔面,僅僅允了襄陽侯請辭,卻無一絲賞賜,甚至冷落。

要知道普通大臣告老的時候,還有朝廷賞賜,封贈虛銜緻仕。堂堂襄陽侯竟然隻剩下一個家傳的爵位,實在讓人心寒。

此時太皇太後得知之後大怒,她當然清楚襄陽侯是少數沒有一絲私心的忠臣,皇帝如此不智,太皇太後一面訓斥皇帝,一面令人安撫襄陽侯,意圖讓襄陽侯打消告老的想法。

隻是襄陽侯已經下定決心,堅決告老,且還上了折子,将爵位傳給長子,一心不想再理朝政。

顯然襄陽侯心寒之餘,也不願再和新皇鬧太多矛盾了。

太皇太後清楚襄陽侯的自保之心,歎氣之餘允了襄陽侯的請辭,還首次插手朝政,對襄陽侯退下之後的賞賜封贈均一一下旨,讓皇帝也有了不滿。

皇帝針對女真的行爲自然是告了一段落,很快皇帝又找到了其他興趣。

隻是誰也不知道,皇帝這一任性的舉動,竟引發了一個很可怕的後果。

皇帝被人駁了面子,之後更加任性,朝中看了襄陽侯差點晚節不保的局面之後,自然不肯在出頭,時日一長,朝野皆是一派安靜。

這樣的情況下,承恩公以及太後也漸漸抖了起來。正巧這時候女真一族的族長得知自己一族竟然差點遭了大禍,心生寒意的同時,也開始思考自保之策。

女真所居之地物産十分豐富,所以很多商人願意前去,所以女真族長便收攏了很多商人做了眼線,想從商人這條線賄賂朝中大臣,以求自保。

因爲先前襄陽侯的态度,在女真族長看來,是可以交好的存在,便想着巴結這位,可誰知得知襄陽侯被皇帝厭棄,便有了其他念頭。

正巧這時候承恩公以及太後進入了女真族長的眼裏,女真族長便大肆賄賂承恩公,試圖借助他的途徑自保。

承恩公得了賄賂,再加上爲了給襄陽侯添堵,承恩公故意将女真族長的兒子引薦給了皇上。

隻是誰也沒有想到,心思莫測的皇帝不知怎麽的,竟對女真族長之子青睐有加,不隻加官進爵,并允他諸多特權,一時爲朝臣們側目。

襄陽侯見此心生不安,一方面聯系各方大臣,一方面也上書阻撓此事,隻是襄陽侯的舉動似乎被皇帝認爲故意挑釁。

皇帝是這麽想的,朕想打女真的時候,你不準,朕想親近的時候,你又不準,難道這天下的道理都在你襄陽侯手中?

所以在帝王盛怒之下,襄陽侯倒了黴,連祖上傳下的這個爵位都丢了。

此時太皇太後也隐隐覺得,皇帝作爲有些不妥,但囿于見識,不能特别理解襄陽侯的擔心,終歸是放任了皇帝的作爲,畢竟她已經老了,不能真把皇帝當做小孩子。

隻是太皇太後沒想到,一時放任竟釀成了大錯。

皇帝對女真信任的時候,女真族長之子十分恭順,事事都将皇帝放在首位,從未被忤逆,這讓皇帝很是滿意。

但還年輕的皇帝沒想過,有人如此奉承他,必定是想從他身上得到些什麽東西,他對女真的恩賞,也讓女真原本的野心一步步變大,直至女真族長之子對皇位開始有了垂涎。

這時候的皇帝因性情所緻,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朝中對女真人不滿的幾乎已經沒有,隻剩下唯唯諾諾之徒,以及被女真人收買的人。

所以在不知不覺間,女真這個借由皇帝賞識的部族,一步登天,成了除承恩公家族外,最顯赫的部族。女真一族在朝堂上已經不可小觑。

所以在有一天,皇帝仍認爲天下太平,自己隻需在宮中玩樂,對感興趣的事情沉迷的時候,昔日那位女真族長之子帶着兵馬闖進了皇宮,成爲了新一代皇朝的皇帝。

新皇故作大方,封了亡國皇帝爲安樂侯,并給了一座府邸,安樂侯竟好似覺得新皇還算仁慈,對于身邊忠臣們想要複國的想法嗤之以鼻,還認爲自己如今處境不錯,隻要有地方供他玩樂就好了

且不說這位即将亡國的皇帝心裏是怎麽想的,已經是天命之年的太皇太後心中的悲憤和悔痛可想而知。

謀朝篡位的新皇故作大方的放了舊主一把,太皇太後也因此雖不至于被叛逆殺死,但也受不了祖宗基業一朝失去。

同樣被叛軍趕出皇宮的太皇太後此時對皇帝失望之極,又得知襄陽侯勸谏被廢的皇帝複國,卻被皇帝駁斥,更爲了他自個的處境,還将襄陽侯等人出賣給了新皇。因此,襄陽侯被滿門抄斬。

幾番打擊之下,太皇太後便卧病在床,在死前恍惚見到了自己的丈夫與兒子,終于帶着滿腔悔恨走了。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