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拼刺刀,那是每天上午八點起的熱身運動,時間是一到兩個小時不等,新兵們被分爲三人一組、兩人一組和單人捉對練習,槍是真槍,刺刀用綁在前面的一根等長木棍代替,木棍前端還蓋着一片木闆,這樣能增加受力面積避免訓練中傷到人。
由于沒有刺刀教練,小艾也不會,所以關于拼刺刀的動作要領是圖片——魏宏委托胡小林畫的卡通式分解圖片,當初艾魯什拿到手後先交給自己的警備隊少年們一邊琢磨一邊練習,内部練熟悉後再熱炒熱賣地推廣下去,少年們在經過簡單學習後就開始對打,居然效果很好。
于是小艾當時就領悟到,不停地打架才是練打架的最有效手段,于是在以後的刺刀訓練裏隻是簡單教一下動作要領,剩下的便是士兵們互相拼殺,動作走樣也無所謂,隻要能赢就成……
這三個項目是新兵們每天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六點半的日常,當然中午十二點起到下午兩點半,有半個小時的午餐和兩個小時的午睡時間——這是強制性的。
對于新兵們來講,這些訓練内容雖然辛苦,但對于大多數年青人的天性來說,還算是不錯的運動,有的還是很有趣很好玩的事情——當然了,枯燥痛苦的站樁舉槍練習除外。
然而事情并沒有這麽簡單,新兵們覺得最苦的其實是每隔五天就會來臨的一個叫"魔鬼訓練"的日子,這天全體士兵和教官要背負各種重物沿着小萬山島的海岸線和山脊快速行軍,抵達目的地後要立刻實彈射擊十發子彈,還要求這十發子彈必須按照标準的姿勢射擊,而時間隻有一分鍾。
教官們稱之爲"瘋狂一分鍾",然而,身體再怎麽苦士兵們也能忍受,因爲就連最高長官艾魯什和蘭博王利萬他們都要參加。
而對于這裏的軍戶子弟和擔任教官的少年們而言,澳洲人就是他們的東家一樣,是給自己衣食的恩人,還是大善人,何況教官們其中有一半人是過去的喬家仆人,這些人被小艾通過各種各樣的的方式收攏到自己身邊。
所以按照大明百姓的觀念,當初那一百六十多人的原警備隊少年就是小艾的親兵,所以當初盡管小艾的軍事技能一塌糊塗,但這群士兵還真挺服他,因爲小艾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教書先生。
士兵們每天晚上睡覺前有一個小時的讀書認字時間。
這就是朱北國強調萬山島的夥伴們一定要親自執教的重要原因——教育,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裏,說穿了,就是要把人民培養城我們自己人。
當然了,關于教士兵認字這個問題,聯邦參議院是有決議的,士兵不能一直是文盲,而且必須要進行"思想教育",參議院的主流意識認爲,至少要讓這些士兵逐漸成爲跟我們的理念比較相近的一群人,隻有這樣,我們的軍隊才能被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但小艾曾經一度不想管這些事,他甚至想請先生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個想法立刻被朱北國代小山幾位老大哥給否決了,朱北國就這件事跟小艾長談了幾次,他告訴小艾,軍隊的人心掌握是一件很複雜而又必須小心翼翼的事情,給士兵們上課,讓他們認字這件事你必須親自上陣。
原因很簡單且現實——在這個時代,漢人百姓對讀書人、教書先生和文化知識的尊敬是發自内心的,也是社會上下的共識,特别是大明的老百姓,文人馭武這個原則是深入人心的,這有點像後世舊世界的武人治軍,文官管軍原則。
所以,如果你不僅僅是他們的東家,還是他們的先生的話,那你将獲得無形的雙倍的威望——朱北國毫不客氣地對小艾說,盡管你的軍事技能一般般——這跟魏宏那邊不同,他的軍事技能必須過硬,不然根本無法駕馭住那幫土人和日本人。
然而漢人百姓的崇尚文化和尊師重道是綿延千年的傳統,不像在舊世界,斯文掃地這種事隻能發生在自卑且驕傲的征服者大清的治下和不尊重文明的時代。
因此,你們的這個教師身份将非常有助于兄弟們控制駕馭軍隊!
朱北國的這套理論還有更深層次的發揮,那天,他在冰霜女神号離開東沙灘碼頭之前,島上所有的穿越者到船上給朱北國他們安排宴席送行,在這個宴席上,朱北國再次強調了辦學和大家親自執教的重要性。
朱北國對大夥說,幸運的是,眼前的這群大明百姓還是原來的大明百姓,其尊師重教的傳統還沒有被泯滅,然而在大清的治下,時代的潮流就有所不同了。
爲此朱感慨地說道,因爲作爲征服者的滿洲人自己并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傳統文化,這些人一旦面對有文化的人群,就會産生敬畏又自卑的複雜心理。
所以從曆史記載裏就能不斷地發現,滿洲貴族對讀書人,特别是漢家讀書人的所謂“書呆氣”、“書卷氣”的嘲諷從來沒有中斷過,以至于到後來竟然形成一股風潮——越是到後來越是如此。
但是明眼人卻看得很清楚——這不過是滿洲人想通過貶低漢人的讀書人和漢文化的方式來緩解自己濃烈的自卑感而已。
因爲滿洲人自己心裏很清楚,他們的天下得的很僥幸,他們對做人和行事有原則且有家國概念的文化人實在是不放心也不安心——盡管他們有強大的武力和嚴酷的文字獄,但是,如果不進一步把漢人們,尤其是文化人的血性、自豪感和榮譽感打壓下去,他們的核心利益——“族天下”就會逐漸崩塌。
所以,哪怕大清朝廷不得不通過各種方式收攬人心,不得不在民間樹立起漢人的英雄偶像時,都無不是最終失敗了的英雄——從嶽飛到關羽,再到諸葛亮,甚至朝廷把袁崇煥這樣的人也要算做民族英雄,而替大清八旗奪取中原立下汗馬功勞的洪承疇之流,則被後來的皇帝下诏列爲"貳臣",被大清的官史直接打入《貳臣傳》裏——老洪真是死不瞑目啊。
當然了,在許多人眼裏,當漢奸就應該是這個下場,隻不過呢,被冠以“貳臣”這個名号的人,卻是與扣帽子者有大功的功臣,大清爲了證明自己的正統,不惜貶損朝廷的功臣,世人不覺得很諷刺嗎?
好吧,不管怎樣,這群在後世被視爲一群著名的曆史罪人的人,洪承疇之流确實也是死有餘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