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爲了給這一百萬畝土地搞配套,除了水渠水井以外,那條縱貫紫霞島南北的公路就成爲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了,因此爲了抓緊時間修路,也是爲了保證工程質量,這項工程的建設主力并不是村民們,而是紫霞島警備隊。
公路的施工指揮由警備隊副隊長魏東籬負責,這位曾經在舊世界的工地上做過多年的工地和水電裝修包工頭的魏老闆,在整個穿越群體裏,大概是除了侯相麟以外,對土建工地最熟悉的人了。
這一陣子警備隊非常的忙,一千多人的隊伍被分爲兩隊輪班進行軍事訓練和各種建設,前者由任柯負責,後者由魏東籬負責。
哥倆就這樣帶着上千人沒日沒夜地忙,緊趕慢趕地修路,不僅給新移民們搭建了上千個窩棚,還砍伐了大量的木料堆在附近。
幹完這些急務後,又去碼頭幫忙——八月中旬,朱北國彭強駕駛着新船抵達了紫霞灣,給紫霞鎮碼頭帶來了新的碼頭設施——人力塔吊和一整套鋼筋混凝土預制件的深水碼頭構件,這是爲了讓妮可号能直接靠上紫霞鎮碼頭的重要設施。
九月五日傍晚,妮可号離開了紫霞島碼頭,載着八百多名各種渠道彙集過來的男女孤兒趕赴新安城而去,在那裏妮可号将滿載各種貨物,包括礦石和燃煤回紅碼頭。
現在,紫霞島的各項工程建設也進入了高峰期。
任柯很艱難地從第三批移民裏招募到八百多年輕人作爲警備隊士兵----之所以艱難,主要原因是漢人移民們對土地的執着和留戀,使得大多數的移民們對吃糧當兵實在是沒有興趣,然而好歹還是招募到了一部分人,不過人數少得有點出乎意料。
根據任柯和魏東籬的調查,好不容易招募到的這些士兵過去在村裏就不是什麽老實農民,他們貌似更像村裏的混混,他們好像天生就不願意老老實實的種地,在家裏的長輩眼裏,這些人屬于“不成器”的人。
顯然,任魏二人沒得選,他們知道,在大多數移民眼裏,軍隊,哪怕出高薪也很難獲得那些分配到土地的農民們的青睐,何況财政部也不可能劃撥超出标準的人頭費來讓他們養軍隊。
任柯對此有些絕望,他發電報給紅樓說,不願意自己的警備隊由一群鄉下混混組成,還發電報給萬山島,強烈吐槽小艾等人的截胡行爲,還上綱上線地指責萬山島方面的截胡行爲是不顧大局,會嚴重影響大家的穿越大業雲雲。
針對任柯的、有些氣急敗壞的電報和困難,孫老立刻發電報安慰任柯說,不要這樣悲觀嘛,村裏的混混好歹也是年輕人,是年輕人就能塑造嘛。
孫老還說,我們應該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通常情況下,保守的鄉紳和族人們對那些頭腦比較活泛,不安于現狀,總是出各種幺蛾子的年輕人一概視之爲混混----這些人可能有各種毛病和叛逆的性格,有些人甚至好吃懶做——對于不少年輕人而言,終日勞作僅得溫飽的日子确實是令人絕望的,也難怪一些人陷入好吃懶做的消極境地。
但是,我們不應該怪這些年輕人,你應該理解一個事情:如果一個人意識到自己一輩子都在絕望地勞作且毫無上升空間,那是一件多麽令人絕望的事情?
所以年青人的消極和叛逆主要還是社會問題,從總體上講,怪不得年青人的。
所以,對于我們而言,這些年輕人其實是寶貴的資源,總之,是人就能用,隻要用嚴格的訓練來塑造這些人,假以時日,這些人都将是優秀的軍人。
别忘了,隻知道埋頭種地的所謂老實農民,其實也沒多大出息,智商也成問題,那些人也許可以成爲一個聽話的士兵,但是成爲不了優秀的軍人……
孫老對任柯的開導還是起到了作用,于是任柯和魏東籬一起,把魏鴻在新安城訓練歸化營黑人的那套“軍事條例”整理了一番,萃取其中最嚴格甚至殘酷的軍法,拿來訓練這批村裏的混混——任柯和魏東籬對此有一個共識:軍事訓練要嚴苛到讓這些混混害怕的地步。
好在任柯前期帶到紫霞島的士兵素質相當高,這些士兵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大垅灣水寨出身,而且全是單身或者是孤兒——不是這樣的人誰會背井離鄉跑到這個隻有鳥才來拉屎的荒島呢?
另外一部分是代小山和小艾從四家華商那裏帶出來的孤兒,這些士兵大多數都在萬山島的夜校裏上過幾天課程,接受過一段時間到軍事訓練,其中不少人還參加過大垅灣水寨的那場與綠營兵的戰鬥,這批人現在是任魏二人的骨幹力量,如今警備隊擴充了,他們全部都變成了軍官,最起碼也是班長,這些人的存在讓任柯和魏東籬有底氣管理好這些士兵,包括那些混混們。
除了嚴格的軍訓外,還有各種工程建設——黑石道的修建隻是其中一個還算相對輕松的勞動,此外還有碼頭建設、伐木等。
每周一到六,士兵們分成兩隊,分别由隊長任柯和副隊長魏東籬帶領,不是軍訓就是幹活,好在星期日有一整天的放假休息時間,平日裏的夥食好到令全島移民都羨慕的地步,加上不菲的軍饷,免費的服裝鞋帽----說起來,當一名警備隊士兵還是不錯的。
所以到後來真不少年輕人自願跑來參加基本上,當然了,村裏的鄉紳和普通村民們也很高興----畢竟平日這些混混沒少讓村裏的族人長輩們頭疼,如今這些混混們有了這麽個去處,有人管束着,簡直就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如果不是李俊明及時帶領移民們轉向另外的工程建設,移民們還會繼續開荒下去。
十月底,李俊明及時發布總督令,要求人均墾荒面積達到三十畝——也就是超出已分配土地十畝的農戶轉向其它工程建設,當然是有工錢的。
因爲旱季快到了,農忙即将開始,李俊明決定抓緊這段時間上一個大工程——新欽州碼頭。
黑石道在河口處向西北拐了一個彎,直達紫霞島北端的一個海角,海角附近有複雜的海岸線,海角外有十幾座大大小小的荒島,因爲地質作用和海島群的存在,那裏的洋流湍急,沖刷出比其它陸架更深的水道,因此那裏也是修建深水良港的好地方。
不久之後,在警備隊士兵們的努力下,一個新碼頭在海角東側的海岸線上出現了,因爲據說住在附近墾荒的移民大部分來自廣西的欽州灣,這些移民原本是沐天波府的佃奴,吳三桂占了昆明後,其中三千餘人逃難到欽州灣,準備登船南下後黎朝的河北國——當時河北國鄭主也正在招募漢人南下墾荒,然而在臨上船之前,陳上川派船把這些人接到了東山島,最後這批人上了澳洲人的船。
于是李俊明把這批人安置在這個海角附近,還把此地命名爲新欽州。
這裏的木材有的是,李俊明和魏東籬帶着兩千民工和一千警備隊士兵在這裏建了一座大型木碼頭,名字就叫新欽州碼頭,其地理位置和水深條件實在優良,如果在現有的基礎上,用水泥預制件進一步将棧橋延伸入海的話,就可以讓妮可号直接停靠了。
這個碼頭在若幹年後成爲澳洲聯邦在海外的一個重要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