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皮蒙特的悲劇又開始了,多年的海上颠沛流離和海盜生涯,讓他從一個優雅的紳士變成了一個極其暴虐殘酷的人,他的心中充滿了仇恨。
在他成爲帝汶總督後,開始對對奧爾内的家族和部下進行瘋狂的報複,奧爾内的家族被滿門剿滅,連女人都不留下,而對于當地土著,特别是那些曾經幫助過奧爾内的部族,他都殘忍地大開殺戒。
他橫征暴斂,殺人如麻,比那個暴虐的奧爾内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後,忍無可忍的當地人再度發起叛亂,到了這時,已經是七十三歲的皮蒙特,被迫再度上船并逃到了海上。
一七零零年六月,皮蒙特病死在逃亡途中,一群忠誠的部下将他埋葬在距離安汶港不遠處的一個無人荒島上,荒海碧波之間,藍天白雲之下,隻有一座孤零零的土丘,上面沒有墓碑,土丘上唯一的标志是一個木頭十字架……
以上,就是這位葡萄牙王國帝汶總督皮蒙特的傳奇一生——舊世界的葡萄牙貴族:皮蒙特.桑格斯.亨利男爵。
……
妮可号在當天晚上接到的另外一些關于舊世界的資訊也很重要——大天使号,這是帝汶海軍的另外一條中型蓋倫帆船,在大約幾個月後脫離了奧爾内控制的的帝力港,最終回到了澳門,并且将帝汶島的情況和皮蒙特總督的失蹤事件報告給了澳門當局。
于是顧晉非常敏銳地關注到了這個情報,并且在第二天的午餐會談中将這個信息告訴了皮蒙特。
當然不是直說的,而是告訴皮蒙特,奧爾内剛剛取代您,帝力港又遭受兵災,人心不穩,大天使号是正牌海軍,估計很難真心擁護一個叛亂的混血兒。
所以他們與奧爾内是不是一條心還真說不好呢。
緊接着,顧晉強烈建議皮蒙特應該盡快派人去聯系大天使号,争取這條帝汶海軍的主力艦加入你的隊伍,将信将疑的皮蒙特接受了顧晉的建議。
而在座的菲利普斯-奧斯丁船長卻對大天使号可能回歸的事情很有信心,他在酒桌上告訴顧晉,船長先生的建議非常英明,大天使号的魯本斯船長不是一個貪婪的人,據卡薩公主号的大副說,本來是要派船速更快的大天使号出海的,但顯然魯本斯不願意出海追擊這位正牌總督大人,況且菲利普斯船長與他也是好朋友。
顯然,魯本斯船長有各種借口不遵命出海,菲利普斯船長判斷,估計是這樣才派了卡薩公主号,因此,魯本斯加入皮蒙特這一邊不是不可能的。
紅樓的電報在最後強調說,總之到目前爲止,由于我們的介入,原來的曆史走向肯定會發生一些變化,在舊世界,奧爾内在獲得帝汶港控制權後并不是很強大,而是繼續苦苦支撐了十多年的時間才穩定下來,在這期間,帝汶島的内亂一直持續到了一六七三年。
顯然,這段時間是奧爾内最脆弱的時期——特别是開始的那幾年,但在這個時間段裏,由于種種原因,皮蒙特和澳門方面居然毫無作爲,痛失收複帝汶島的良機。
那麽,目前的皮蒙特境況就要好得多了,他的力量并不比剛剛來帝汶港的時候弱,甚至還有所加強,因此他應該有可能在近一、兩年内回到帝汶島再度跟奧爾内較量一番,說不定真的能提前獲得對帝力港的控制權。
電報最後說,這一點是火塘俱樂部部分成員經過仔細讨論後得出的結論。
而事實證明,火塘俱樂部的人因爲興趣所在,各種推演和研究很深入。
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的一些推斷和建議确實很有參考價值,一句話:不白給。
到後來,包括對帝汶和皮蒙特的推演,以及對國際局勢的各種預測和判斷,火塘俱樂部關于世界政局的研判經常很準确。
原因很明了,這個俱樂部内部的傳統從來都是鼓勵争論、自由發言、大搞頭腦風暴式的開拓性思維----這是當年一群小夥子在火塘邊神侃胡吹結出的果實。
當然了,另外一個重要優勢是他們有龐大的曆史資料庫,有超出這個時代的思維和視野,所以火塘俱樂部後來成爲澳洲議會中一個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團體,而且是很有名的、半官方的“院外”預測機構,這是後話......
那天上午,皮蒙特的小船隊走了,妮可号和驕傲号則繼續沿着預定的航線進入馬魯古海域,很幸運的是,這一路都沒有遇到熱帶風暴。
一六五七年六月三十日,妮可号和驕傲号終于抵達萬鴉老港近海。
如今萬鴉老還不存在,那裏除了荒涼的海灘,什麽也沒有。
蘇拉威西島沿岸的畫風跟帝汶島完全一樣,這裏的熱帶雨林風光十分的典型,大家在望遠鏡裏看起來還算有趣,至于土著人的身影,船員們從望遠鏡裏完全沒有看到,其實也沒有人願意看到。
據說這裏的土人不是很兇悍,有海上貿易的傳統,社會經濟發展得比南洋叢林裏的土著要高許多,婚姻風俗雖然比較“亂”,但也基本擺脫了群婚制,這些還好了,大家主要關注的是,至少他們不吃人肉。
因爲這裏的土人很早學會了農業,當然也狩獵動物和捉淺海水域的海魚,不過,根據曆史記載,特别是一些傳教士們的筆記,這裏的土人貌似偶爾也有獵人頭的風俗。
這裏的土著在航海技術方面,相對于周邊民族要發達得多,據說人們居住在一種叫船屋的建築裏,海邊的部落以漁業和采集爲生,輔之以粗放的初級農業,這裏的人們在死後會被安放在山崖的洞穴裏,與家族的死者放在一起。
妮可号和驕傲号在靠近海岸航行時,船員們曾經在望遠鏡裏偶爾見識過這種密集排列在海岸山崖上的墓穴,按照曆史學者朱大博士的話說,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最好不要看到那些山崖上的洞穴。
根據舊世界曆史記載,一個荷蘭不知名的航海家曾經在二十多年前到達過這裏,他的日記流傳了下來,現在紅樓資料室裏就有,而且很多人都讀過:
“......這裏應該有商機,因爲土人們不是很懶,也有一定的道德感。
他們知道在船屋裏祭奠他們的祖宗,如果要想獲得某個生活物品,他們的頭腦裏除了采集、捕撈和劫掠以外,也有貿易的概念。
當然了,他們對貿易的概念還停留在以貨物易貨的階段,印度印花布和鐵制的工具在土人眼裏是硬通貨。
雖然已經有了家庭,但人們基本上還是以部落的形式共同生活,私有制的概念有些模糊......
總之,如今我們能做的,就是依靠極大的耐心去跟這樣的族群打交道,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那還是回到船上揚帆離開這個蠻荒之地吧……”
是的,也正是因爲這樣,荷蘭在幾十年後終于來到萬鴉老----那座在舊世界曾經叫美娜多的港口城市。
然而在當前這個時期,荷蘭人與這個港口失之交臂的原因是香料。
對于貿易商人來說,離開這裏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什麽值得一提的香料,也沒有黃金和白銀,更沒有什麽可觀的市場可供開拓,所以舊世界的荷蘭人離開了這裏後,隻有部分商人零零星星的來這裏采購或者補給,直到一百多年後,荷蘭人才回來開始正式的統治,也隻有到了那時,荷蘭人才學習英國人的做法,在那裏進行殖民和行政管轄,而不僅僅是跟當地人做生意。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荷蘭人還帶着不少從北方大陸招募到的華人移民一起過來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