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宏在旁邊氣憤地說道。
“那又怎樣呢?如今南明尚在,各地抗清勢力也未清除,大清在在南方立足未穩,随時面臨社稷安全難題,清廷這麽做也不奇怪啊!”
人群裏有人從清廷的角度分析道。這時又有人針對魏@宏的發言反駁說:
“是啊,你說我們關注生意,這不廢話嘛!就現在我們的實力,拿什麽來關注你所謂的反清複明春秋大義啊?!”
“魏@宏啊,我說你們火塘俱樂部的還是省省吧,如今做什麽事情都要有經濟實力的,我們的貿易品賣的好,才有錢大量移民,也才有錢讓你們帶着軍隊出海裝逼!”
顯然人群裏不少人對魏@宏的關注點很是不以爲然。
“是的,是的,感覺應該把聯華聯歐共同對付土著作爲我們的既定國策!”
發言的是韓雨,他的意見得到很多人的點頭贊同。
“對,華商和歐洲人都能幫我們賣貨物,至于那幫南洋猴子,在舊世界他們曆來就對華僑就不好,華人在那些個國家裏就是二等公民,如今我們來了反倒幫他們?”
“你說的是舊世界,但現在是新世界,我不喜歡你的種族主義的預設立場......”
人群中有另外的聲音反駁說。
“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對那幫人有多好,至少對于漢人和歐洲人而言,我們也屬于外來戶,一視同仁就好了,畢竟這幫人有前科,夫子雲,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對對對!反正從感情上講,我本人對南洋土著是過不了這個心理坎的......”
“這樣說也對,畢竟這些土著王國市場也不大,爛規矩還特别多,但是那些地方物産挺豐富的,所以最好都讓咱們漢人占了......”
聽到大夥議論到這裏,朱北國環視了一下衆說紛纭的會場,再度擡手及時發言道:
“剛才有一爲位說到點子上了!在這裏我需要給大家補充說明一點:那就是,對于土著王國而言,無論是歐洲人也好,華人海商也好,在南洋這個地方都屬于外來的人。
所以,當兩個外來人需要共同面對土著的時候,總是能很自然的走到一起抱團取暖,這是人之常情。
而舊世界的曆史也恰好證明了這一點,以前我好像給大家說過的。”
“朱哥,本人認爲,想讓漢人移民南洋,大明這塊招牌不能丢掉!”
“這一點魏@宏你說的對,看來你是花了功夫研究過的。”
徐志在旁邊鼓勵道。
“問題是南明那個永曆皇帝好像不太争氣啊!”
“争不争氣的無所謂啦,他隻不過是一個招牌而已。”
任柯插話說。
“是啊,隻要有南明在,大清就會寝食難安,說不定這就成了咱們打開大陸市場的籌碼呢......”
“我靠!魏東籬,你這生意經想得夠長遠的。”
“曆史經驗,曆史經驗嘛!”
魏東籬做出一副煞有介事的樣子對大家說道。
“問題是我們什麽時候能出手!如今的南明貌似已經蹦哒不了幾天了啊!”
聽見有人提到南明目前的情況,朱北國又來了精神,他立刻插話說,自己正在醞釀一個拯救南明的方案,當然現在還是紙上談兵,眼前還說不得。
不少人聽了都搖頭說夠嗆吧?人家大清眼下雖然還沒有完全一統天下,但沒有控制的區域也隻剩下李定國的雲南了,還有東南沿海的幾座海島,加上鄭成功的金廈沿海一線,而且永曆皇帝很快就要兵敗入緬,鄭家的國姓爺也将攻入大員島自立爲王,總之這大明已經日薄西山,等到我們有能力伸出援手的時候,怕是早就涼涼了吧?
朱北國聽了後低頭沉吟了片刻,然後擡頭回應說,還好吧?從現在起到一六六二年上半年,至少還有五年多的時間呢,而且拯救南明的關鍵之舉,就是拯救永曆皇帝這個行動,咱們謀劃謀劃也許可行呢......”
“救那個廢物嗎?不如占領舟山救魯王劃算......”
“我希望各位不要忘了張煌言,西湖三傑之一,如今這位大佬正活躍着呢,隻是永曆死後,這位心灰意冷,解散義軍歸隐山林了......”
“哦?然後呢?”
“然後被清軍逮個正着,這位很有氣節,有點像文天祥,最後被清廷殺了。”
“這個好!救張煌言好!”
“但是永曆是正統啊!正統才有号召力啊!”
“是哦,這個時代的人就認這個......”
“我想也是,好像也沒有其他人有這樣的号召力,不管怎樣,有了這面旗幟,其它才能談起。”
“恐怕象征意義大于實用價值吧?感覺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大明大清不都一樣?爲什麽會跟着永曆走?”
“至少在精英階層有号召力,在普通百姓那裏,當然屁都不是,但普通老百姓還是要聽精英們的啊!”
“對對!說不定到時候那個什麽什麽王和張煌言鄭成功這幫人最後還是要投到永曆的麾下!看來,這個永曆還是有價值的!”
“大明在士子群體裏還是有号召力的,由此波及到下層,所以,至少能起到招募移民的作用。”
“我倒是覺得那個廢物點心救之無用,不如把李定國的十萬軍民救出來!”
“李定國死忠于永曆,你不把永曆捏在手裏,李定國憑什麽跟你走?就憑你長得帥嗎?”
這時會議室裏大家開始七嘴八舌地發言,各說各的道理,但好像誰也沒有說服誰,于是朱北國又發言說:
“然而實際情況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樣,确實,正如不少人所說的,營救永曆皇帝到底有多少實際意義,現在确實也說不清楚。
但是,永曆皇帝本身就是一個咱們對付大清的砝碼對不對?也許,在今後更有意義也未可知,不過,我想說的是現在!”
朱北國說完頓了頓,讓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這邊,然後才繼續說道:
“剛才魏東籬說的不錯,無論大明還是大清,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并沒有什麽厚此薄彼的情感。
特别是現在,對于大陸上大部分地區的普通老百姓而言,這幾年老天爺開眼,基本上是年年風調雨順,加上紅薯這種食物也漸漸向内地流傳開了,吃飯問題貌似已經解決。
至于什麽勞什子大明大清大順大西國,這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鬧劇和戰亂已經煩擾了人們二十多年,到如今終于算是過去式了,對于那些活出來的人們而言,已經可以在心裏慶幸自己,至少能夠過上太平日子了。”
朱北國講到這裏,不少人聽得心裏咯噔一下,紛紛忍不住插話說,要是這樣的話,那誰還移民啊?
是啊,對于老百姓來說,守着家裏的熱炕頭過太平日子不好嗎?這大明一滅,戰亂一停,老百姓就要開始安居過日子了,問題是,真要那樣的話,咱們上哪裏找移民勞動力去?
我靠!細思極恐!
尼瑪!出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