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主持北伐的幾位高官中,童貫與蔡攸都是很和平主義者的招撫派。但不管是童宣撫還是小蔡學士,他們選擇招撫遼國的契丹貴族和南面漢官,用意和趙良嗣這個招撫論的鼓吹者又不一樣。
童貫之所以選擇招撫,而不是直接拉着軍馬去把已經殘破不堪的燕地邊軍厮殺一頓,是因爲他明白,自己的任務從頭到尾就是制衡西軍将門,讓這支大宋唯一堪戰、敢戰的野戰軍不要變成了唐時的藩鎮。
所以不到天崩地裂的時候,這位當太監當到長胡子這麽有個性的人物,是絕對不會讓老種小種爲首的西軍将門去戰場上混軍功的。
而蔡攸的動機就簡單得很了,自從給了他老子蔡京一記背刺,巴結上王黼之後,這位風流儒雅的小蔡學士就隻能搬離蔡府,過起了自立門戶的日子,蔡京一輩子聚斂的那筆巨大财富,也就和他沒了什麽關系。而在趙佶治下的宣和朝,想要在汴梁爲高官顯宦也好,維持神仙般的精緻享受也罷,财貨永遠是逃避不開的問題。而隻要西軍不向遼國境内開拔,那麽後方源源不絕供應上來的糧草兵杖,就大半進了小蔡學士的荷包裏——沒法子,這兩年小蔡學士離了蔡府分家另過,他又是一貫大手大腳慣了的,這兩年實在是窮得狠了,以至于撈起錢來就似東南應奉局的朱勔一般不要臉。
而趙良嗣之所以大唱“皇宋招撫燕民的恩诏一到,上到國主耶律淳,下到黎民村老,莫不箪食壺漿以迎王師”的高調,與童貫和蔡攸相比,又是别一番肚腸。
分化瓦解西軍,那是童貫這樣的趙佶心腹才要做籌謀的大事,他趙良嗣還沒有資格去和老種經略相公掰腕子。
至于鲸吞蠶食伐遼軍費?那更談不上了。一個南歸降人,誰肯把他放到後方轉運軍械糧草這樣的重任上?趙佶雖然用人任事都荒唐輕易了些,但是基本的常識還沒丢掉。
雖然對于“遼國光祿寺卿馬植,甯可改名換姓李良嗣,也要南投大宋”這件事,趙佶一直懷有極高的興緻,很覺得裝點了一下他道君皇帝的太平盛世,甚至專門給這位南歸降人賜姓爲趙。但趙佶給趙良嗣的官職,也依然隻是些龍圖閣直學士、提舉萬壽宮使之類的清貴閑職。
說到底,趙良嗣之所以主張“招撫”,還是因爲他的屁股依舊坐在了遼國漢人豪族的那一邊上。
論家世,趙良嗣與如今北遼炙手可熱的宰相李處溫是表叔侄,他的家族在遼國繁衍生息百餘年,也就把關系網如蜘蛛般伸展到了方方面面。不論是燕京中那些南面漢官的高門大戶,還是燕地各個有名的塢堡豪族,哪一家不和趙良嗣有着七轉八拐的遠親?
這樣的一個人物,又哪裏肯讓西軍一路厮殺進遼國,讓多年的親朋故舊的家産、官爵甚至性命,都随着耶律家的滅亡而付之一炬?
最好,是如他潛逃宋國的那一刻起就規劃的那樣,由他趙良嗣這位契丹通勾連他的表叔李處溫,溫文爾雅地不動一刀一兵,隻寫上一道降表,就算是大功告成。頂多再請早就病到快咽氣的耶律淳穿起囚服,雙手反綁,嘴裏叼塊玉璧,一旁讓穿孝服的皇後蕭普賢女牽上一隻羊,算是滿足一下趙佶在禮制上複古主義的審美趣味……
如果伐遼戰事完全照着趙良嗣的劇本走的話,那麽應該也算一個非常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
大宋不費一兵一卒,便在形式上獲得了藝祖、太宗心心念念卻不得踏足的燕雲之地;童貫、蔡攸還有如今的太宰王黼,都憑着伐遼大功封王封公,順道徹底斷絕了老公相蔡京重新用事的機會;西軍可以全須全尾地回到關西,和西夏人繼續他們的百年恩仇;而遼國的南面官與豪族們,不過是頭頂上換了一個皇帝,而可以保全他們在契丹人治下博取的功名、積蓄的财富……
而大宋第一的“契丹通”趙良嗣自己,也可以憑着這場潑天也似的大功,一舉擺脫他身上那些直學士、宮觀使之類的閑職,直入中樞,留名于青史。而他的家族,也會像出過名相韓琦的相州韓氏那樣,成爲大宋又一支百年豪族。
大丈夫建功立業,不就爲的這個?
但是他的夢想與謀劃,在宋軍北伐的一開始,就遇到了不大不小的打擊——
涿州和易州,這二州之地是燕京門戶,位置沖要自不待言。可沒想到從一開始,這兩州就宣布投宋易幟,甚至絲毫沒有和他趙良嗣通氣的打算!
如果是兩州的遼國守臣主動易幟,那作爲北伐宣撫司中對遼事最有發言權的趙良嗣,有一百種法子把這件事歸于他的神機妙算、童宣撫的英明領導。而作爲南歸降人的兩州守臣,隻要還打算在大宋治下讨生活,也不得不巴結他趙良嗣這根高枝。
可是如果說降兩州的大功,是深受官家信重的道官許玄齡所爲,那不要說他趙良嗣,就是童貫、蔡攸想分潤些許功勞,也必須拿出足夠的代價去交換。
從收到這個消息開始,一直到跟着馬擴前往接應兩州降人的路上,嫉妒和不甘就像毒蛇一樣齧噬着趙良嗣的心。
這其中的種種痛苦,自然不足以爲外人道,而作爲曾經的大遼光祿寺卿,趙良嗣也有足夠的城府把自己的心緒整個隐藏起來。
趙良嗣的心情,作爲官場初哥、比起官場規矩更熟悉軍中法度的馬擴是絲毫沒有體會到的。他現在整個人都被一種即将建立不世大功、效法漢唐名将的豪情所鼓舞着,也根本沒有考慮在這場戰争中,如何兼顧個人的利益榮辱。
他隻是以一貫的軍中口吻向着趙良嗣招呼道:“趙龍直,前方就是涿州城了,俺們帶出來的都是勝捷軍将士,地頭不熟,一會入城,還指望趙龍直替官家多多宣揚大宋的仁德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