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不如歸去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随-夢-小說..lā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這一首詩,是李白的暮年之作。

思鄉情切,猶如杜鵑啼音,字字句句,皆是落葉歸根之念。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在廬山避居。戰亂的第二年,李白應永王李璘之邀,下山投其幕府。彼時,濟世還是遁世,李白亦有過猶豫,但最終他還是參加了朝廷的平叛,期望能再次實現自己的報國之願。

成爲永王的幕僚之後,李白歡喜又自負。在軍中,他寫下多首《永王東巡歌》,豪情而浪漫:“三川北劣亂如麻,四海難笨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爲君談笑靜湖沙”,他自比謝安,能使王朝東山再起,他甚至以爲,政治能與他腹中才華一樣,調配自如,他還爲自己設想了将來——功成之後,便效仿範蠡,急流勇退,泛舟逍遙于五湖之間,度詩酒年華。

通常事實都要比預想殘酷。李白入幕才短短數月,他的政治才能還未來得及施展——距他上次在京爲官整整十二載後,他終于等來了這次機會,他正準備整頓翅羽,一展雲霄沖天之志……而他頂頭的那片天,瞬間就換了主人。

在永王與肅宗的這場帝位之争中,永王最終失敗,導緻被殺。成王敗寇,是千古不滅的定律。李白身爲永王軍中幕客,自然受到牽連,遭受牢獄之災。

在浔陽獄中,逢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立即上詩求救,夫人宗氏也爲他啼泣求援。值得慶幸的是,駐軍浔陽的禦史中丞宋若思甚愛李白才情,将李白從獄中解救出來後。又召李白入幕。李白在宋若思幕下極受重視,并以宋若思之名義再次向朝廷自薦,希望再度受用。可自薦不僅沒有得到任用,反而再度牽連于永王舊案。被朝廷長期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内)。

世事多麽難以預料,昔日豪情天縱如他,亦忍不住黯然悲歎:夜郎萬裏道,西上令人老。

更難以預料的是,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李白行至巫山之時,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者以下皆可赦免。于是,李白重獲自由,驚喜之餘,寫下了脍炙人口的《早發白帝城》。

可是,流放之前,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無官一身輕,飲酒享樂,賦詩抒懷,那是春風般的遊曆。流放之後,他雖依然行迹于東南一帶,偶寄于人籬之下,但已是斷梗漂泊,秋葉般無依……期間,他往返于宣城與金陵舊地達兩年之久,以才情依人爲生。可謂晚景窘迫,風月凄涼。

宣城三月,杜鵑花如約怒放。

血紅血紅的色彩,在潋滟春陽裏發出光芒。能刺痛詩人的眼睛。浪蕩了一生的李白,在春風中迷離起年老又深邃的雙目,任憑那顆飽經滄桑的内心,被記憶中的一聲子規劃開豁口,黏稠而隐忍的鄉愁噴湧而出,在血他的液中汩汩流出聲響。

巴蜀是李白的故鄉。

子規。即杜鵑鳥,又成杜宇,子鵑,俗稱布谷。李時珍曾有言:“杜鵑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裝如雀鹞,而色慘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達旦,鳴必向北,至夏尤甚,晝夜不止,其聲哀切。田家候之,以興農事。惟食蟲蠹,不能爲巢,居他巢生子,冬月則藏蟄。”

除此之外,巴蜀一帶還有一個“望帝啼鵑”的傳說。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相傳望帝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禅位退隐,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爲鳥,暮春之際,日夜啼哭,其聲哀怨而短促,清脆而深情,好似在說着“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令人聞之斷腸。口中鮮血落入山中,遂化爲杜鵑。

而子規與杜鵑,不僅與他的悲情相關,還與他的鄉愁相關,随便的一牽一扯,都能從他的回憶中,意識中,扯出綿綿不絕的惆怅來。

如今,蜀地峨眉依然是杜鵑的海洋。

杜鵑花,峨眉山佛家稱爲桫椤花,據佛經《阿含經》說,釋迦牟尼早期成佛的毗舍婆,就是在這種桫椤花下悟道而成的。

因爲各種因緣,蜀人極愛杜鵑,僅峨眉的杜鵑品種就達到了三十多種。

每年春末夏初,花開滿山,重山疊嶺間,雲霧花光相映,氣勢恢弘而禅意,非常震撼。站在山巅,看着山色由黛色,青色,藍色,依次向天際淡開去,如置身于寂靜廣袤的海灘。花色閃爍,茫茫霧氣像潮汐一樣漲上來,吞噬掉整個天穹。那樣的時刻,在山野之中,亦會感受到深海的情懷,感染到那種獨特的海洋氣息,荒涼,盛烈,感性,通靈……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是真的甯願被宇宙的洪荒席卷而去的。

杜鵑在我們家鄉稱映山紅。很喜慶的名字。不凄厲,不病弱,沒有一絲的不詳與隔閡之感。

卻亦占據我鄉愁的一部分。

老家後山有大片映山紅。清明後,花會恣意地開起來。它們是山林中的小矮子,生在半人高的灌木叢裏,一簇簇的,開着紅豔豔的花,顔色極爲歡悅。童年之時,花開的季節,孩子們都會上山去采摘,俨然一場山村裏的盛會。那個時候隻曉得映山紅煞是好看,采着好玩,花還可以吃,經常就着花枝一塞一滿嘴,再咧着嘴笑。現在想想,那也算是用舌尖的酸甜,撫慰生活的清簡,隻是在那個年紀,不懂得什麽叫悲切,什麽是斷腸。

多年後離開家鄉,盡管沒有布谷的啼喚,但依然總是時常想起後山矮矮的映山紅,想起那條羊腸子一般的山道,想起孩子們髒兮兮的臉,想起松枝晃動的呼呼聲響,涼飕飕的山風跟梳子一樣。

這些,都成了我深藏于心的懵懂鄉愁,粗粝而野性,終究是吟不成詩,入不得畫。

清代畫家華岩繪有一卷《春谷杜鵑圖》。

華岩号新羅山人,白沙道人,離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飄篷者”,福建上杭白砂裏人,後寓居杭州。華岩作畫力追古法,花鳥尤佳,又善書,能詩,時稱“三絕”,是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筆下的花鳥,意境清新俊秀,極具精魂,花朵猶聞其香,禽鳥毛羽細緻蓬松,毫毛畢現,筆法細膩而詭異。

春谷杜鵑,這名字就很有深幽之美,畫意天成之餘,詩意亦天成。

在畫上,華岩題字:春谷鳥邊風漸軟,杜鵑花上雨初幹。留有“離垢”白文印,落款爲“新羅山人寫于解弢館”。

早年的華岩意氣飛揚,亦曾北上京城應試,雖才學優等,卻隻得八品階位之職,與他心中遠大的抱負相去甚遠。他沒有任官便離開了京師,從此絕意于仕途,遣興詩畫,自結茅屋成小隐,得名離垢居士,意與濁世劃清界線,獨守一方簡潔。

解弢館是華岩晚年在杭州的居所,如畫中所繪,館内有柳枝山石,花香鳥鳴,真是好一片風光田園,世外山谷。山石遒勁如削,他用石青點苔,更顯出幾分古樸潮濕的味道,雨後的氣息,就很濃郁了。幾枝杜鵑開得清瘦,飛紅點點,很是疏朗俊俏。幾束柳絲在風中飛揚,柔軟而寫意。兩隻杜鵑分立于柳枝與花間,喁喁鳴翠,姿态極爲歡快。

真是訴盡春愁春不管,杜鵑枝上杜鵑啼。

可華岩筆下的春愁是美,是靈動。他雖亦“飄蓬”,但他離了垢,修成了心中的琉璃,一塵不染,煙火澄明。

而李白筆下的春愁是悲,是絕然。他經過長期的颠沛流離,心神疲憊,彼時又染病在身,命運,亂世,性格,諸多因素,終讓他由一朵青蓮,花瓣一片一片落盡,成了一枝枯萎的蓮蓬。

《舊唐書》所記,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終年六十一歲。

宣城又見杜鵑花。每年的春三月,子規依然日夜鳴叫,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他是真的歸去了,醉醺醺地循着子規的啼聲,循着杜鵑的花香,攜着一縷詩魂,去了他的故土——巴蜀。那裏的杜鵑,開成了海洋……天府一樣。

附:

杜鵑花語:爲了我保重你自己。溫暖的,脆弱的,強烈的感情。(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