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這四天時間,開車走了十五個縣開拓市場,從早晨到晚上,真是累呀。好在時間不會太長,老醋會盡量擠出時間,強行碼字。或有來不及碼字的時候,還請各位兄弟體諒吧!!
謝謝天共兄弟的打賞!!
但并天下則不然。
欲并天下,不但要制秦,還要制諸侯。
正如姚賈前面所說,單要聯合諸侯制秦,以燕國現在之力和太子丹的威望才幹,并不是難事。
但燕國的目标是并天下,就不能單考慮秦的問題,還要考慮諸侯的問題。
三晉諸侯已經被秦國削弱的元氣大傷了。
如果燕國隻是要強霸諸侯,在聯合三晉抗秦的過程中,就可以考慮讓三晉恢複一定的國力,以增強其自保的能力和抗秦的決心。
但如果燕國要并吞天下,恢複了三晉的實力,那麽一旦消弱了秦國,三晉位居中原,反而就成了燕國并吞天下的首要障礙。
滅了強秦,扶起了三晉,燕國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麽。
可不扶植三晉,三晉又如何肯和燕國一道奮力抗秦!
這就是兩難。
況且燕那時要并吞諸侯,也面臨着諸侯連橫以抵抗燕國的問題。
秦國一統天下,除了燕、齊兩國,秦國已經可以和韓、魏、楚、趙、齊五國相交,秦國完全可以利用四國之間彼此的矛盾,遠交近攻也好,挑撥離間也好,對于諸侯可以分而對之。
按照燕國走向強盛之前的形勢,秦國在經過百年的發展和攻略之後,除了對遠離自己的燕國無法直接動兵,以拉攏爲主之外,對于有可能阻礙其一統的各國都可以直接用兵的,無論對任何一國,都可以直接獲得攻伐的利益。鞏固和不斷擴大戰果。
但燕國如今卻位置還是太偏,隻能和秦趙兩國直接相對。在用兵的方向上,可以選擇的餘地不多。
要想讓秦國不能有漁翁之利,在燕國要一統天下之前,隻能徹底把秦國打廢,讓秦國重新崛起的希望徹底斷絕。
但燕國要聯絡諸侯把秦國打廢,隻怕不那麽容易。
因爲諸侯現在面臨被秦直接滅國的危險,太子丹此時合縱諸侯以救之,諸侯自然欣然影從,但是燕國要徹底打廢秦國,這些諸侯在秦國消弱到一定地步的時候,這态度就會轉化,轉而保存秦國的一定地位和實力。
這是因爲諸胡知道,如果徹底打廢了秦國,讓燕國完全取代甚至超過了秦國的力量,超然于諸侯之上,那時的燕國,一定會是諸侯更大的威脅。
然燕國獨大,絕對不是諸侯所希望的。
對于三晉來講,諸侯數強并存,競相拉攏三晉,三國左右逢源,那才是三國最好的自保之道。
而楚國目前雖弱,被秦國打的屢次遷都躲避,但這數百年來,楚國一直是以大國自居的,從來沒有放棄過争霸諸侯,問鼎中原的夢想。
秦國的衰弱,楚國一定會趁機撈取不少的便宜,國勢得到一定的複興。
燕國和楚國又相隔甚遠,如果諸侯合力抗燕,以防止燕國的并吞,或者消弱秦國,以保持都燕國的一個威脅和壓力,那一定是楚國所樂意看到的。
至于齊國更不用說,齊國數十年不戰,休養生息,當初還不是被燕國給打的差點斷了氣。
燕國要徹底謀秦,那肯定是齊國所不希望看到的。
諸侯合力抗秦,齊國或許隻是暗中和秦眉來眼去的,明面上兩不相幫,但燕國要帶頭滅掉秦國,齊國考慮到齊燕之仇,考慮的燕國強大後對齊國的态度,一定會在諸侯滅秦的時候亂摻和,讓燕國不能達到目的的。
所以說,強霸諸胡易,獨雄于諸侯難,至于并吞天下更難。
太子丹聽了,也是頻頻點頭。
并吞天下,确實是不容易,要比一時霸業難的多了。
就以秦國而論,在秦昭王之前,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曆經三代君王幾十年的發展,從來沒有遇到過太大的挫折。
别說商鞅被殺這小小的奪權之争,就是秦武王死後,昭王兄弟争立,内部數年間亂糟糟的,諸侯在秦國身上,都沒與占到什麽便宜。
這并不是秦國之力強于現在,而是當時諸侯沒有一個能看到秦國會成爲自己生存的威脅,即便敗于秦,也不過是割地求和罷了,大不了下次再打回來,或者轉而去欺負一下比自己更弱的,不順眼的,補回自己的損失罷了。
就是合縱,也是爲了一時之需,而不是什麽長久的重大選擇。
但到了穰侯魏冉和武安君白起崛起以後,尤其是範雎入秦爲相之後,諸侯中的明白人才漸漸感到不妙。
比如秦趙上黨大戰,持續三年,諸侯并無一國相助趙國。
這裏面雖然有秦國對諸侯的恐吓威吓之外,更重要的是諸侯認爲,這就是秦趙之間的大事罷了,和自己切身利益關系不大。不觀勝敗如何,對于自己的國家,并沒與根本性的影響。或者能兩敗俱傷,讓秦趙都弱下來,成爲諸侯相争的肥肉那才好呢。
但到了邯鄲之戰可就不同了。
秦軍不但斬殺趙國四十萬壯卒,還要圍攻邯鄲,那已經不是說要打服趙國,而是要徹底滅掉趙國。
滅掉趙國,秦國又占據了河北廣大的千裏平川,這裏就将成爲秦國争奪中原最近變,也相當富裕的一個前進基地。
一旦這趙國徹底淪入秦國之手,則秦國将從東到西,将齊、魏、韓、楚形成一個半包圍圈。任何一個諸侯都将面臨秦國有可能的全正面的大軍進攻。
秦國可以滅掉趙國,也可以滅掉魏國、韓國。下一步就可以大舉進攻楚國。
所以這時候楚國和魏國才會出兵助趙。
諸侯看的都是形勢和實利,所謂遊說,不過是要用形勢和實力說服對方罷了。
所謂毛遂自薦,不過幾句話就說服了楚王,以及信陵君爲了個人的名聲而奪晉鄙之軍北上的故事,不過是表面的故事罷了。要是信陵君能僅僅殺掉一個晉鄙就奪了軍權,那些統兵将佐都是無腦之人,隻看虎符和信陵君的名頭就欣然聽令,固然是信陵君太厲害了,那這魏軍就隻能是笨蛋了。
關鍵還是大多數軍中将佐認同信陵君的想法和做法,知道救趙能夠利魏。
所以,三國聯軍可以打敗城外的秦軍,可以追擊秦軍數百裏,但也隻能是魏國奪回上黨部分城池,拿下一些陶地城邑。而太原郡就隻能靠趙軍自己去想辦法,諸侯聯軍是不會幫着趙國徹底強盛起來的。因爲那也不符合諸侯的利益。
等魏國後來受秦之攻,信陵君毅然歸國,諸侯積聚在信陵君大旗之下,合力抗秦,當然有信陵君的威望在,但更主要的還是秦國已經威脅到了魏國的生存,進而讓諸侯對秦國的野心有了很強的防備,才要打壓秦國的攻勢。
秦國百年積聚,一步步的擴張,還不時受到挫折,以燕國目前的根基和實力,想要利用諸侯之力,徹底打廢秦國,還要吞并諸侯,那容易了才怪呢!
自己可沒有百年的時間再去一點點的消磨諸侯。
既然姚賈能看的透這些,想必也肯定有一定的應對之道
太子丹也不插言,隻是望着姚賈,聽姚賈細說。
姚賈一笑,輕聲問道:“殿下可知秦國曾有一謀乎?”
太子丹搖頭,道:“丹不知也!”
姚賈道:“昔日賈遺曾向秦王建言,以數十萬金,購買諸侯大臣,令其爲内應以謀諸侯。當時秦王政嘉其言,一直爲善。隻是後來秦國之臣多以秦國力強,足以勝諸侯,并不重之,雖偶爾用之,不過視爲小策,不甚重之罷了。”
“臣在秦,廷尉李斯多曾談起此策,以爲上善。臣亦贊之。”
“如今秦敗于燕趙,雖和,後定當重新用兵,以臣觀之,李斯之見,恐大受秦王政之用。”
“秦如大用此策,再輔之以兵威,恐諸侯不易當也!”
韓非在旁道:“此策可用于諸侯,唯其用于燕不利也!”
姚賈鼓掌贊道:“韓卿之言大善。”
沒錯,這條計策确實不适用于燕國,也不太使用于各國宗室權貴。
因爲這條計策就是收買政策,所謂收買,必須是能給對方更高的價錢才有可能收買成功。
各國大臣當中,諸侯遊士不少,功勳之人也不少,這些人,都是爲了富貴利祿,至于忠心,不過是相對而言罷了。秦重金加上承諾,一旦使得那些大臣看來,本國的滅亡,不但不會讓自己的權勢地位和富貴收到不好的影響,反而因自己的率先投靠,讓自己或家族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的話,相當一部分人都會被秦所勸動的。
即便不能獲得更好的結果,可秦強己弱的态勢很明顯,有時候,不需要更高的條件,隻要金玉送的到了,滅國之後,自己能保住目前的狀态,不至于跟着國家陪葬,那就足以動搖人心了。
當然,這條計策,不适用于那些宗室權貴。
因爲宗室權貴的根基在于宗室血脈,一旦國家敗亡了,這宗室血脈隻怕凡事惹事的根源,什麽榮華富貴皆成虛妄。因此收買外姓大臣易,徹底收買宗室大臣難。
而燕國之所以不好收買,是因爲燕國現在有強盛之勢,一些重要的大臣,都是起自太子丹的親自提拔,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候,在燕國有着極大的發展空間,這些人當然就不容易被收買過去。
不過,姚賈說這句話,不但是想告訴自己秦王可能會走的下一步吧?
太子丹探究的看向姚賈。
姚賈不慌不忙的說出一句話來:“殿下,欲并天下,重其臣,輕其君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