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君說的連燕伐趙之策,已經不單單是軍事,更是政略。(_)
這個政略,自當初呂不韋派剛澤君蔡澤相燕開始,這些朝中重臣都是知道的。不過在老将王陵、王琯心裏,對此策很是有點不以爲然。
沒别的原因,就是燕軍得戰鬥力實在是太差了。當初趙國新敗于長平,又被秦國圍攻邯鄲兩年,全賴諸侯救援,才保住國祚,國内一代精壯盡損,實在是已經虛弱的不成個樣子。可就是這樣,燕國集大軍六十萬攻趙,還被趙國的老弱殘兵打了個落花流水。老将廉頗追擊五百裏,一直殺到燕國都城薊,燕王喜隻能割了五個城池給趙國,才算讓趙國退了兵。
這十幾年來,别看趙國對抗大秦很是吃力,可收拾燕國還是小菜一碟,燕相劇辛本想欺負趙國上将軍龐暖年紀高大,親自率兵攻趙,不但損兵折将,連自己的命都搭上了。
這樣屢戰屢敗的盟友,有是比沒有強,可想讓他起多大神作書吧用,用來牽制找軍得主力援兵,恐怕是靠不住吧!
所以王陵、王琯對這一政略,實在提不起什麽興趣,王陵道:“燕國屢敗,我大軍未動,燕國隻怕沒膽量出兵攻趙吧?”
王琯也說:“趙軍素輕燕軍,如我大秦出兵,趙軍定會全力以赴與我軍大戰,至于燕軍,一支偏師足矣,如此,我軍攻趙之戰仍是硬仗呀!”
昌平君原本就長于理政,不善軍事,再被兩位老将軟釘子一頂,昌平君臉色不由有些讪讪。
王陵和王琯神作書吧爲老将,對攻打趙國并沒什麽畏懼,隻是兩人身爲宿将,無論是在軍中還是在朝上,資曆遠在昌平君之上,昌平君不過才三十多歲,就已封侯爲相,兩人可是不怎麽服的,因此也是有點故意和昌平君唱唱反調,防止昌平君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不把這些老臣放在眼裏。
隻是兩人說的話,大王嬴政聽了可是有點不高興,當即冷道:“我大秦之軍難道還怕硬仗不成?”
“如今魏韓衰弱,已不足爲慮,三晉唯趙爲強,趙國雄踞河北,東捍富齊,南脅中原,欲削平天下,非弱趙滅趙不可!”
“如今朝政革新,正該大舉伐趙,以報舊恨!”
嬴政态度如此強硬,将王陵王琯全都給頂了回去。王陵王琯非但沒有任何不快,反而極爲暢快,王陵高聲道:“大王此言,正和臣意!臣并非懼趙,隻是想說攻趙就攻趙,何必考慮什麽區區燕國之助!以我大秦之力,滅找足矣!”
王琯也道:“正是,臣隻是提醒昌平君,不可存僥幸之心而已!”
昌平君聽這兩個老家夥如此表态,心裏暗罵:這兩位老奸巨猾,轉的倒快。
昌平君當即接口道:“雖然準備打硬仗,燕國還是要利用一下,燕國再弱,也聊勝于無。”
蒙恬一直侍立在一邊,見衆人說到這裏,忽然心裏一動,恭聲道:“大王,臣有一策,可否容臣啓奏?”
大臣議事,蒙恬神作書吧爲侍衛郎官首領,并無參議之權,故而先問一句。大王嬴政呵呵一笑道:“蒙卿雖幼,卻是家學淵源,祖父皆爲上将,既有所得,想必有幾分道理,你且奏來。”
蒙恬對着四位大臣拱拱手道:“秦、燕、趙三國,以燕最弱,人皆知之。正如适才幾位大人所言,連燕攻趙,趙定棄燕而抗秦,則連燕與不連燕并無大不同。還是秦趙強強相抗之局。”
“以臣觀之,秦欲攻趙以弱趙,趙又何嘗不想攻燕以強趙!這幾年中,趙之不攻燕者,因我大秦在側虎視眈眈爾!”
“兵法雲:欲擒故縱,欲取姑予。欲攻趙當先和趙,秦主動與趙相和,趙國以爲我秦暫無出兵攻伐之意,定不以我大秦爲意,以龐暖之智,趙人之貪,定會意圖攻燕以自肥。”
“燕國雖弱,趙軍要想攻城奪地,大獲全勝,也須全力北攻。趙軍主力與燕對戰之時,其西南之守必弱。那時我大秦以救燕爲名,大軍突出,以有備攻無備。打趙軍一個措手不及。那時趙軍遠在千裏之外,西、南諸城縱然有與我對戰之心,也無對戰之力,不等趙軍回援,阏與、狼盂、邺城等地早已被我得手了。”
“待趙國大軍返回,那時我軍進可攻,退可守,隻怕趙國再也沒有奪回諸城的機會了。”
“如此,我大秦南北兩路,聯系無礙,趙軍無險可守,我大軍或南或北,或出或入,趙軍隻有疲于奔命的份了!”
蒙恬剛開始說時,心裏還有些惴惴,等說到中間,已經越說越有底氣。殿中的大王和衆位大臣,先時不過是無妨一聽的态度,聽到後來,可就重視起來了,尤其是老王陵,更是興奮,雙手一擊,怕的一聲響,高聲道:“好一招欲擒故縱,驅虎吞狼之策!”
嬴政大爲高興,看着蒙恬笑道:“蒙卿,果然不愧爲蒙家千裏駒,此策妙得很哪!”
蒙恬趕緊謙虛道:“臣不過偶有所得罷了,不敢當大王誇獎!”
昌平君笑道:“令祖在日,長誇中郎将沉穩有智,果然不凡!”
蒙恬在嬴政身邊多年,早被嬴政視爲心腹,蒙恬有如此妙策,嬴政心裏甚喜,笑道:“既是衆卿都以蒙卿之策爲上,那就按此實施好了。”
昌平君問道:“燕丹尚在我大秦,縱然我大秦主動和趙,趙以秦燕之盟尚在,縱有攻燕之心,隻怕也會有所顧忌,不敢全力施爲。何不就将燕丹遣回國去以堅趙國之心?”
嬴政想了想,笑道:“好好的讓他回去,隻怕趙國也不敢輕信我大秦和趙之誠,不如讓燕丹暗自逃去,不告而别,豈不正是秦燕失和之像?”
王陵道:“燕丹此人甚是聰明,和我朝中上下處的又好,大王多有恩寵,他三年之期未滿,豈肯偷逃惹怒我大秦?”
嬴政笑一笑,看着昌平君道:“燕丹哪裏,就讓昌平君去辦好了,聽說這些日子,燕丹可是往右相府裏走動的很勤呢。”
燕丹的事,昌平君沒少向嬴政奏報,聽大王這麽說,昌平君當即允諾,:“此事臣來辦好了,定讓燕丹速速逃離!”
蒙恬聽說要讓姬丹回燕,想起赢玉,心裏不由一痛。隻是佳人已爲他人之婦,縱然不甘,也是徒呼奈何。
嬴政這一下的功夫,卻又有了一個主意,沉吟一下,又道:“燕丹逃回,如果路上卻被趙國害死,不知燕王喜又會怎樣?”
剛才衆人讨論。槐狀半天沒說過話,一直是靜靜地聽,嬴政這麽一問,槐狀禀道:“燕丹如死在趙國,燕王喜定然大恨趙國,燕趙之間,縱然趙不攻燕,燕國也當集舉全國之力爲燕丹報仇!兩國死戰,對我大秦有利無害。”
昌平君贊道:“大王智略深遠,非臣所能及。臣就先想法讓燕丹逃了再說!”
此事議定,君臣又商量些人事、兵馬、錢糧等事,這才散去。
昌平君回府,左思右想,也沒想到一個好主意能讓燕丹主動潛逃。到了晚間,偶爾和夫人赢氏說起此事,赢氏夫人笑道:“君侯可是鑽了死牛角尖了!那個質子不想回國?反正燕丹要逃,也是給趙國看的,你就明說,我料燕丹定會欣然從命!”
夫人這麽一說,昌平君大受啓發,笑道:“夫人真是聰明的緊,一言中的!就按夫人之策,過兩日我就找姬丹來商議此事!”
過了四五日,這一天乃是湯沐日,昌平君還派人去請姬丹,門上迎賓就進來通報,道:“君侯,燕國太子、昌安君燕丹來拜會君侯。”昌平君大喜,笑道:“我正要找他,不想他先來了,也好,就請他到日常我們宴飲之所相見!”
今日不是公務,昌平君換了一身緊身袍服,腰間束了一條玉帶,也不帶冠,隻用一根玉簪紮住頭發,輕輕松松的到前面去見姬丹。
姬丹看到昌平君如此裝扮,趕緊過來行了一禮,笑道:“君侯好自在,好輕松!”
昌平君淡淡的笑着,還了一禮,道:“我哪裏趕的上太子清閑自在,每日都是些國中庶務,好不容易今日湯沐,偏偏太子來了。”
姬丹趕緊做出一副惶恐樣,道:“真真是姬丹失禮,原來是做了不速之客。”
昌平君斜了一眼姬丹,笑道:“不速之客,太子做的還少了?倒是我家夫人還說,怎麽不見玉丫頭,難道是爲了赢竭之事,和夫人生分了不成?”
赢玉對于昌平君夫婦,确實恨得不輕,因爲如果不是華陽太後和昌平君,赢竭也不會被嬴政處死。但在昌平君看來,他和赢竭之間并無私怨,斬殺赢竭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原因,他對赢竭後事,包括王氏夫人的處置,自覺還甚是寬宏大量的。
姬丹趕緊道:“哪裏哪裏,君侯言重了,玉兒對君侯和夫人甚是尊重,絕無怨恨之意。隻是玉兒已然有孕在身,不便出門罷了!”
昌平君哦了一聲,道:“原來如此,那我可要祝賀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