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已畢,姬丹和陽慶兩人回轉大堂。衆賓客看陽慶時,和衆人一樣玄色高冠,海藍色錦紋衣裳,隻是腰間一條金帶,左側三個玉環,右側一個玉玦,用青色絲縧懸在金帶之上,想必都是太子所賜。兩人一路緩緩走來,環佩叮當之聲時而響起。
既然已經決定投入太子門下,陽慶無論如何都不肯再高居客位,姬丹略略推辭,方才升了主位。請陽慶坐賓客首位。
陽慶看在座的,鞠成官居中庶子,乃太子身邊老人,其他賓客,大都是勇武豪壯之輩,自己初來乍到,怎好位列其上,當即推辭。姬丹隻是不允,定要陽慶坐了首席。鞠成以下,分了左右排開。姬丹傳了酒菜,與衆賓客歡飲暢談。
陽慶在齊國,權貴人家也多有走動,雖是醫家小宗,不受人敬重,但見識并不少,況且陽慶本性聰敏,又是博覽群書的醫學世家。這坐了首席,心中雖不免有些不安,但而這言談舉止,卻頗爲雍容,絲毫不見局促。
這座下的賓客中,原本還有幾位,看陽慶後來居上,不但太子如此敬重,賞賜甚多,還做了首席,這心裏很是不服。待見這陽慶一表人才,風度翩翩,又言語便給,和太子言談甚歡,很是投機,這幾位才熄了争競之心。
燕太子姬丹,雖然出身王族,從小習學詩書,但性格上原屬于豪爽一路,否則也不會招緻如此之多的勇士。至于奪舍的靈魄,在市場上打滾十來年,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應酬之道自然精熟無比。雖然這座中加了一個屬于文人的陽慶,和原先一衆賓客的粗豪并不對路,卻絲毫沒讓這一衆舊賓客覺得有什麽怠慢不适之處。倒是姬丹偶爾露出的一些奇言妙語,讓衆人感歎,這太子果然是天化之君,短短數日,太子的見識還真和以前有了不少的變化。
歡飲之下,姬丹細細問起,陽慶祖傳之學,是單憑身傳口授還是有秘籍妙方。
陽慶前面聽了姬丹所說廣大秦子之學的言語,早已雄心勃勃,要将師門昌大開來。這要擴大師門,就要廣收賢徒,将師門秘方醫術,公開教授。因此見姬丹問起,也不隐瞞,道:“慶祖上所傳,有黃帝内經十八卷、外經三十七卷。
《扁鵲内徑》九卷。
《外經》十二卷。
《泰始黃帝扁鵲俞拊方》二十三卷。
《金創疭瘛方》三十卷。
《婦人嬰兒方》十九卷。
《神農黃帝食禁》七卷。
《脈書》上下經四十卷。
《無色診》八卷。
《奇咳術》十卷
《揆度陰陽外變》
《藥論》四十卷,
《石神》《接陰陽**》各數卷不等。都是師門祖上曆代所著傳”
姬丹在前世,那是知道《黃帝内經》的,這本唯一流傳到後世的上古時期醫學著作,托言黃帝問話的形式,奠定了中醫的診病、治病、防病的理論基礎,而且其中包含很多社會、哲學的内容,既是後世中醫的立學根本,又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最重要的三五部著作之一。
《黃帝内經》在華夏民族文化典籍中的地位,是怎麽推崇都不過分的。如今陽慶手中,竟然還有這許多能和其比肩的上古典籍,姬丹這心裏簡直樂開了花。不要說自己還要做别的大事,隻要自己能協助先人們能将這些著作完完整整的流傳到後世,那就已經是天大的功德了。
不過這本書實在是太深奧了,姬丹在前世,雖然号稱也是喜歡翻翻諸子百家,各種典籍的,可也從沒看懂過這本書。這回有了一個自幼習學本書的好老師,姬丹當然不客氣,當下就向陽慶請教。
這姬丹請教的問題,在陽慶看來,自然都是很淺顯小兒科。可陽慶一邊解答,也是暗自吃驚:“
這黃帝内經,在這諸子百家當中,又不是什麽治國安邦的名著,太子竟然也有所涉獵,太子的的學識可真是廣博的很呀。
以前都聽說燕太子丹雖有好士之名,但喜養壯士,而且看這外表,濃眉、環眼、虬髯,身高八尺,頗爲雄壯,原本以爲是豪爽無學一流。不想太子讀書竟然涉獵如此之廣,果然人不可貌相。
太子有問,陽慶自然言無不盡,一席衆人,也都聽得津津有味。姬丹又問了陽慶家中情況,随即安排鞠成,撥三十名護衛僮仆,将陽慶家中老小,護送去燕國薊城居住,并特别囑咐,到了薊城之後,立刻安排五位刀筆小吏,将各典籍全部複刻三份,分地秘藏,以防散失。陽慶謝了又謝,盡歡而散。
過了五日,一切諸事安排一定,姬丹領着幾位重要賓客,由陽慶陪着,又回拜了邺城守将趙蔥,這才離開邺城,重新上路赴秦。
按照方位,自邺城到鹹陽,應是直奔西南,過白馬,經洛陽,過函谷,西上關中。但姬丹這兩日,暗想自己手下,除了鞠成,都是武勇之士,沒有什麽智謀權變,口舌便給的出色人物,也沒有什麽世稱賢能的大才。陽慶雖然讀書不少,畢竟專長乃是醫道,權謀機變不是特長。就是這鞠成,也不過是勤勤懇懇的庶務人才。
這到秦國去,要對付的不論是嬴政也好,呂不韋也罷,還有那個馬上要冒出來的李斯,可都腦子裏不知道裝了幾萬個彈簧彎彎繞的聰明人物,單憑自己領着這一幫四肢更爲發達的勇武之士,可是有點應付不來,上哪裏能找幾個智囊呢?這史記中記載的此時名人,不論在秦國還是在諸侯都差不多是重臣名将,以自己一個區區弱國太子的地位,招攬起來可是難度太大了點吧!
不行,找現成的名人可能性太小了!還是挖掘點現在還沒被發現的人才更現實些!
上哪裏找呢?姬丹想了又想,仔細翻找腦子裏的記憶。張良陳平?這兩個人那可是中國上下五千年曆史上出名的謀略型人物!離邺城這地方還都不遠!
陳平家境貧寒,一直心懷大志,也沒啥一定要爲誰效忠的思想,招納起來倒不難。可張良是韓國國相張平長子,世家淵源,即便是秦滅韓以後,都對韓國王室忠心耿耿,現在韓國尚在,這家夥現在要出山,怕是不會離開韓國吧?
最關鍵的是這倆小子歲數還太小了點吧,掐指算算,張良才十四歲,陳平更小點,不過十歲!十幾歲的孩子,再聰明能有多大的本事,哪能即得即用呀!算了,算了!記住這事,将來有機會搞過來來個人才養成一下還行,暫時還頂不上大用呀!
還有誰呢?
對了,亞父範增!這人都七十歲了,歲數現在可是正當年。既然此人前面幾十年都沒出山,史上一筆都不提,說明此人肯定是一直不得志的底層人物,招攬起來應該不難。而且能讓項羽那樣自視甚高的人物都尊爲亞父,肯定這無論是智謀還是做人,肯定是一頂一得得厲害呀。
雖說他輔佐的項羽是徹底失敗了,可這不代表範增無能呀,不說别的,要是在鴻門宴時,項羽能真聽範增的,劉邦早被項羽給剁了,項羽還至于自刎烏江呀!就是後來劉邦有了張良陳平的輔佐,劉邦也是被項羽一直壓着打的喘不過起來。要不是項羽中了陳平的反間計,把老爺子給氣走了,楚漢相争的勝負還真不一定呢!
此人厲害,應該不在張良陳平之下!不是連劉邦都說,項羽有一範增都不能用,自己才得了天下的嘛!
而且,這老爺子七十多歲還能跟着項羽東跑西颠,随軍打仗四處奔波,别得不說,這身體可是吃嘛嘛香幹啥啥行的倍棒,足足可用三十年呀!此人可不能放過,絕對要拿下。
啊,還有一個,高陽酒徒郦食其。這可是在一個史記中占了很大篇幅的說客呀!郦食其在人生的前面六十年都是貧困落魄,可此人能在秦末造反的衆多将帥枭雄中,一眼就看定劉邦堪爲英主,毅然投奔,這說明啥?說明此人看人的眼光可是相當相當的準呀!
劉邦打天下,武将攻城略地,史記中記錄的事迹自然多些,可就是這樣,在高祖本紀,郦生出現的次數可也不少呀,下陳留、破武關、往說魏王豹,勸守荥陽。單身一人,出使田齊,三寸不爛之舌,就能讓坐擁七十餘城的強齊田廣投向弱勢的劉邦這邊,就郦生這口才智計,恐怕比張儀蘇秦還要強上幾分吧?
雖說也出過一個冊立六國之後的馊主意,被張良給否了,讓劉邦臭罵了一通,算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可這家夥作爲一個儒士,能在拿着儒冠當尿壺使的劉邦身邊混的風生水起,這手腕還真不是一般的高呀!
自己要聯合六國,合縱抗秦,能有這等人物四處奔走,穿針引線豈不是如虎添翼?
此人在投劉邦之前,貧爲監門吏,如此一個落魄在野不得志的人物,想必招攬起來應該不會太難吧?
穿越就是好呀,知道别人還不知道的人和事,就這麽辦,先好好當一回伯樂,從草莽中将這兩個人挖過來。
主意一定,姬丹告訴鞠成,一行車馬直奔酸棗。
從邺城南下,就是到了秦國的東郡。姬丹是到秦國出使,做人質,身有燕王的文書憑證,秦國各城守令對姬丹一行不但不留難,還行當的客氣,一行百餘乘車馬,從邺城一直南下,十多天的功夫,就到了酸棗城。
按照行程,從酸棗折而向西南,過黃河,經荥陽,洛陽,再一路向西,通過函谷關,即可直驅關中——
你收藏了沒?動動手吧,老醋跪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