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交戰雙方實力相當的話,那麽多出三成多兵力的一邊将在戰場上取得絕對性的優勢。特别是在騎兵戰鬥中,兵力上的優勢有着很大的作用。不過,這場戰鬥的交戰雙方的實力并不一緻,特别是在裝備方面,差距仍然是非常明顯的!
當時,第五軍并沒有進行改編,不過其本身就是重騎兵軍。在火槍,特别是馬槍出現之後,明軍基本上取消了輕騎兵這個兵種(當時,蒙古軍團在完成改編之前,仍然是輕騎兵,而在完成了第二次改編之後,出現的輕裝騎兵軍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輕騎兵,在很多國家,他們都算得上是最優秀的重騎兵了),幾乎所有的正規騎兵軍團都是重騎兵。當然,重騎兵與輕騎兵的主要區别有兩點。
首先是裝備方面的區别,重騎兵重視防禦力量,幾乎人人都有堅固的铠甲,所以重騎兵的速度不一定是最快的,特别是遠距離運動的速度,在沒有多配備戰馬的情況之下,重騎兵比輕騎兵差多了。不過,毫無疑問的,重騎兵的防禦力量決定了其突擊能力是最強大的,除了最優秀的重步兵軍團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一種部隊能夠擋住重騎兵的進攻!
其次就是戰術使用上的區别。從根本上講,這其實也是由裝備決定了的。在沒有裝備馬槍,嚴格地說,是沒有出現使用定裝金屬彈殼子彈,并且采用由彈倉供彈方式的馬槍之前,重騎兵軍的主要作戰方式就是進行快速突擊,用其強悍的沖擊力來瓦解敵人的防線。這就如同後來出現的裝甲部隊一樣,通過碾壓的方式來擊潰敵人的防線,達到消滅敵人的目地。而輕騎兵的作戰方式則主要是進行遠程攻擊,利用遠射武器(當時主要是弓,弩)在上百步之外就對敵人構成嚴重的威脅,并且依靠本身快速的運動來牽制住敵人。
顯然,這兩個差别,其實就已經決定了重騎兵與輕騎兵在戰場上的使用。而随着火器的出現,特别是火炮的輕型化,能夠跟随步兵部隊參加野外戰鬥之後。輕騎兵就無法擔負起主要的作戰任務了。不管是從射程,還是從威力上講,火炮,乃至當時明軍裝備的火槍都要比當時任何一種弓弩厲害得多。而輕騎兵本身在防禦力量上的缺陷,導緻其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嚴重降低,而且其作戰使用方式也不适合新的戰術要求,所以輕騎兵在當時,就被明帝國給首先淘汰掉了!
其實,在任何一個國家,特别是在當時的西方世界,重騎兵一直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中最昂貴,也是最強大的一部分,這甚至在很多國家成爲了其軍事實力的象征與代表。當然,在奧斯曼帝國也不例外。雖然奧斯曼帝國是突厥人所建立的帝國,在很多方面,突厥人更擅長使用輕騎兵作戰。不過,在火器大規模使用之後,突厥人也開始重視重騎兵了,而其近衛軍團,就基本上都是重騎兵軍團。不過,比起明帝國的騎兵部隊來說,奧斯曼帝國這支最精銳的軍團在裝備上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
武器上的差距就不提了,奧斯曼帝國的重騎兵并不是完整的。當時,西方國家的冶金技術并不發達,金屬材料仍然非常昂貴。比如在歐羅巴,一個騎士(重騎兵)的一套完整的铠甲,包括騎士與戰馬的铠甲,就至少需要數十兩黃金。顯然,對于這些國家來說,要想擁有大規模的,配備完善的重騎兵部隊幾乎是不可能的。整個歐羅巴,當時擁有的重騎兵數量也沒有超過兩萬人!
奧斯曼帝國的實力雖然遠遠超過了當時所有的歐羅巴國家,但是絕不會比整個歐羅巴的實力強多少。而且,奧斯曼帝國本身的冶金技術也不算發達,金屬铠甲都隻能手工制造,而不是如同明帝國一樣,利用機械(水力機械)來進行大規模地生産。而奧斯曼帝國的近衛軍團有二十多萬官兵,顯然,就算是把整個奧斯曼帝國的力量都用來爲其近衛軍團提供裝備,也不可能如同明帝國一樣,讓這二十多萬官兵都擁有成套的重騎兵铠甲。
正是這個原因,當時奧斯曼帝國的近衛軍團雖然騎兵本身有金屬铠甲的保護,不過其戰馬是沒有半點保護的。這就是差距最大的地方。
明帝國騎兵部隊不但騎兵本身有铠甲保護,而且戰馬身上也披挂了金屬铠甲。在一般的情況下,爲了盡量節省戰馬的體力,所以在行軍中,戰馬是不披挂铠甲的,就算是在普通的作戰行動中,戰馬也最多用上了前半身的铠甲,隻有在最爲必要的時候,才會全身披挂。
當時,明帝國騎兵用的戰馬品質其實比奧斯曼帝國騎兵用的戰馬還要差一些,特别是負重能力要差很大一截。不過,明軍使用的铠甲都是組合式的,需要哪一部分就挂上哪一部分。同時,明帝國用來制造铠甲的金屬材料也要比别的所有國家好很多,所以在保證相當的防護能力的情況下,可以盡量地将铠甲造得更薄一點,這實際上也就減輕了铠甲的重量。從這裏,也完全看得出來當時明帝國在冶金方面的優勢有多大。當時,一套歐羅巴國家騎士(法蘭西重騎兵)的铠甲重量達到了兩百個甚至兩百五十斤以上,光是騎士本身的铠甲就有近一百斤重,所以這些重騎兵隻要落地,連最普通的步兵都鬥不過,沒有任何人能夠穿着一百斤重的铠甲徒步作戰,而且還能靈活行動!而明軍騎兵的整套铠甲最多就隻有一百斤重,其中騎兵身上的铠甲大概有四十斤左右。而騎兵在作戰的時候。一般是将武器直接挂在馬鞍上的,所以即使是下馬之後,體格強壯的騎兵在背負四十斤的铠甲作戰時,也不會比平時遲鈍多少。
當然,也正是明帝國在工業方面的巨大優勢,所以才能夠打造出這麽一支強悍的騎兵出來。可以說,在當時,明帝國不但有着世界上編制規模最大的騎兵部隊。而且還有着世界上最好的騎兵部隊。在帝國騎兵軍團中,雖然一支軍團都比其他國家的精銳部隊厲害,當然,如同楊天奉所指揮的第五軍就更不用多說了!
這種技術與裝備上的差距。在戰場上所産生的就将是決定性的作用。當然,明軍騎兵在武器上的優勢是很明顯的。短铳這些能夠提高騎兵戰鬥力地武器自然是關鍵之一。不過,明軍騎兵所使用的戰刀也絕對比敵人的更爲優秀,特别是在快速交戰的時候,雙方騎兵一錯而過,在戰刀相互對砍的情況下,被砍斷的絕對不是明帝國騎兵手裏的戰刀。
在這場戰鬥之後,很多官兵就已經體會到了,他們身上的铠甲在很多時候能夠擋住敵人的突刺與砍劈。相反,敵人身上的那些金屬铠甲卻往往會被他們輕易地劈開,更擋不住突刺了。
當然,雙方一萬七千多騎兵相互交戰的場面仍然是很壯觀的。在明軍陣地的左翼。三個騎兵團的官兵與敵人在一個寬度近五裏的戰線上展開了殘酷的肉搏戰。因爲雙方都是黑色的铠甲,所以一打起來,唯一能夠分辨敵我的就隻有雙方铠甲的樣式,以及雙方官兵的頭盔樣式了。
騎兵之間的交鋒非常地殘酷,特别是在雙方進入了相互沖擊階段的時候,這簡直就是用軍人以及戰馬的肉軀來相互沖撞,不管是中刀的,還是落馬的,都隻有死路一條。即使沒有被敵人砍死,隻要從馬背上跌落下來,也會立即被後面滾滾而至的戰馬給踩成肉醬!當然,在戰場上占據優勢的絕不是人數較多的一方。反而是人數較少的一方。特别是在兩三個會合沖擊下來之後,明軍不但控制住了戰場上的局面,反而還取得了兵力上的優勢。
對這一結果,楊天奉也感到有點意外,畢竟奧斯曼帝國的近衛軍團絕不是吃素的,從他們的裝備上就能看出來,這股敵人要比他們之前遇到的奧斯曼騎兵更爲強大。不過,在這種騎兵對攻戰中,奧斯曼騎兵卻無法用兵力上的優勢來掌握戰場上的局面,反而很快就被明軍給壓了下去。不過,奧斯曼騎兵在兵力上的優勢仍然是不可忽視的!
也就在左翼戰場進入了關鍵的時候,在奧斯曼軍隊後方的那五千騎兵也出動了。顯然,敵人準備拼命了,這五千騎兵迅速地投入到了左翼戰場上去,立即對明軍形成了壓倒性的兵力優勢,奧斯曼騎兵的數量已經達到了明軍的兩倍。而且,明軍官兵大部分都已經帶傷,連他們胯下的戰馬也都開始喘着粗氣了,如果再打下去,就算人力還能支持,可馬力要是支持不了的話,那麽明軍就沒有半點獲勝,甚至是逃脫的機會!
“軍長,怎麽辦?”
楊天奉心裏也焦急了起來,戰鬥打到這個時候,明軍已經取得了初步的勝利,自身的傷亡還不到敵人的兩成,可是,照這個樣子打下去,明軍的希望并不大。
“立即讓騎兵撤回到步兵防線後方!”
“可是,我們這邊怎麽辦?”參謀軍官也急了起來,在正面戰場上,還有幾千敵人正在集結呢。
“立即安排一個團的步兵加囡左翼防線,正面戰場上的防禦部隊加速埋設地雷!”楊天奉一邊說着,一邊将旁邊的警衛營營長叫了過來,“讓警衛營做好準備,看樣子,我們得去左翼戰線上了!”
到這個時候,警衛營的官兵也都知道該他們上場了。第五軍警衛營隻有三百多名官兵,在這個戰場上,三百多人是沒有辦法扭轉戰局的,不過對這三百多名帝國軍人來說,能夠跟随軍長沖鋒陷陣,這是他們最大的榮譽!
很快,左翼戰線上的五千多騎兵收到消息之後,就立即開始向步兵防線後方撤退。當然,他們沒有忘記盡量把傷員帶回來,而那些陣亡官兵的屍體他們是沒有辦法照顧到的,至少在這場戰鬥結束之前,他們沒有辦法去将陣亡兄弟的屍體也帶回來。
很快,楊天奉也率領警衛營到達了左翼戰線。不過,讓他感到更意外的是,在明軍撤退的時候,奧斯曼騎兵并沒有追擊,而是謹慎地與明軍保持着一段距離,最後還完全停了下來,并無半點進攻的意圖。
正在楊天奉疑惑不解的時候,敵陣中,一名軍官打着白旗走了出來,楊天奉立即就明白敵人要做什麽了。
“軍長,敵人要求暫時休戰,并且安排人員打掃戰場!”
“可以,安排我們的人員去打掃戰場,還有。”楊天奉遲疑了一下,“讓他們把地雷帶上,在防線的左翼埋設地雷,另外在正面防線上也要把雷場修補好!”
很快,雙方負責打掃戰場的官兵就開始行動了。雙方以戰場中間線爲界,各自負責自己一面的清掃工作。當然,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交還俘虜的,那些在戰場上喘息着的傷員在被交到對方手裏的時候,肯定都變成了屍體。這是一種不成文的規矩,在暫時休戰,清掃戰場的時候,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會将敵人的傷員送回去!
趁着這個機會,明軍官兵迅速地在左翼防線上布置了地雷陣,同時也将正面防線上的雷場修補好了。當然,他們沒有忘記将陣亡官兵的屍體帶回來,同時給那些還沒有斷氣的敵人補上一刀。
這次短暫的休戰從下午持續到了傍晚,天黑之後,奧斯曼軍隊暫時後撤了幾裏,這才安營紮寨。戰果也在這個時候統計了出來。在白天的戰鬥中,第五軍損失了一千八百多名官兵(全部是騎兵部隊的損失,正面防線上的部隊隻有數人受了輕傷),其中七百多人陣亡,一千一百多人重賞。而奧斯曼軍隊至少損失了八千多名官兵,雖然陣亡的隻有四千人左右,不過那些受了重傷的奧斯曼軍人絕不可能得到多好的照顧,至少,當時奧斯曼軍隊中并沒有正規的軍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