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爲報先帝,以完遺願
諸葛亮在《出師表》所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可看出諸葛亮北伐是爲了報答先帝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複漢室的遺願。
二、不攻曹魏,蜀漢必亡
自從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孫資的建議,對蜀漢采取據守要塞,大力恢複魏國實力。
諸葛亮已經意識到,如果讓曹魏有時間發展國力,那麽蜀魏兩國之間的差距将會越來越大。一旦等到曹魏國力強大,蜀漢隻能坐以待斃。隻有出蜀,占領雍州、涼州,一來可以獲得秦川駿馬,組織騎兵、二來作戰之時有迂回空間,發動大規模作戰、三來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騎軍部隊實力。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對于蜀漢來說,山峻之險無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可是這有相對性!别人攻不進來,但你也殺不出去!
天下大亂,占據蜀地。可以發展自己的經濟,擴充自己的軍隊,意圖天下,進可攻退可守。
但是天下将要一統,那麽蜀地絕對是一個死牢房,因爲你自己打不出去。而且險山峻嶺不适合大規模作戰。不能大規模作戰,别人傷不了你,你也傷不了别人。
兩軍隻有僵持,但是你的後方絕對會被活活拖死。最終結局是你無兵源、無财力、無民心隻有投降一條路可以走。
三、北伐中原,轉移矛盾
蜀漢是劉備依靠荊州集團(以諸葛亮爲代表,劉備入蜀帶領的文臣武将)在蜀地建立的政權。所以在蜀漢第一階級是荊州集團、第二階級是東州集團(以李嚴爲代表,劉璋以前帶領的文臣武将)、第三階級才是蜀地集團(以谯周爲代表,蜀地本土勢力)。
在蜀漢的基本國策是該執政掌權的是荊州集團(蜀漢四相全是荊州人)、受聯合拉攏的是東州集團、被排擠打壓的是蜀地集團。
由于蜀漢建國之初,擁有荊州與益州,三方勢力的矛盾并不明顯。但是自從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後。荊州集團在經曆失荊州、敗夷陵,可謂是頂級元老級别死傷慘重,無力繼續壓制強大的蜀地集團,所以必須聯合東州集團。三方長此以後,矛盾日漸突出。劉備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托孤之時,除了任命諸葛亮爲“正托孤大臣”還任命李嚴爲“副托孤大臣”。一來可以使雙方互相監督,二來可以借機拉攏東州集團。況且李嚴也算是半個荊州集團,不與劉備定下的基本國策沖突。
諸葛亮發動北伐,可以将蜀漢的内部矛盾轉移至對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涼州,那麽荊州、東州、蜀地三大集團的矛盾會大大縮減。而且可以使蜀漢有了問鼎中原的機會。
北伐形勢
蜀漢:223年,蜀漢昭烈皇帝劉備在彜陵之戰中被東吳陸遜打敗,
令蜀漢國力大減。劉備逝世于白帝城後,丞相諸葛亮受托孤重任輔助後主劉禅,蜀漢國力慢慢恢複。
同年諸葛亮派出陳震、鄧芝出使東吳,曉以利害說服孫權。吳、蜀兩國重新締結聯盟。
225年,諸葛亮南征,平定蜀漢南方戰亂,收服南蠻各族之民心。儲備了北伐所需要的兵甲物資。
226年諸葛亮率領大軍進駐漢中,開始操練三軍,準備等待時機,北伐曹魏。
曹魏:自從劉備亡故後,曹魏開始将主要精力用來對付孫吳。在公元222-223年,曹丕出動三路大軍伐吳,受阻撤退;
在公元224、225年曹丕又兩次親征至廣陵,因無法渡江而撤軍。
而曹魏與蜀漢接壤的關中、隴西等地則明顯防備松懈。
226年,曹魏文帝曹丕病死,曹睿即位,當時魏國朝廷有議論,可乘諸葛亮在漢中,一舉出兵讨伐他們,曹睿亦有意,但孫資認爲漢中、南鄭等地險峻,大舉興兵必天下騷動,耗費巨大,于是提出命大将分别據守險要之地,隻待魏國國力強大,蜀漢、吳必定不戰而降。
不久後,諸葛亮在漢中獲得了曹魏朝廷上發生之事,明白蜀、魏若長此以往,兩國之間的差距将會越來越大。況且此時曹魏的關中、隴西等地軍備松懈,而蜀軍卻在經曆過南征和兩年操練,軍力已經大大的提高。以有心攻無意,諸葛亮認爲的北伐良機已經到來。
228年春天,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劉禅。闡述了北伐的重要性,表明了時機的成熟性。在接到劉禅同意出兵的诏書後,諸葛亮提兵漢中轟轟烈烈的拉開了五次北伐的序幕。
北伐戰略
在漢中南鄭縣(漢中郡的治所;之前我看地圖的時候錯将西城看做是漢中的治所,已做了更改,請見諒),諸葛亮與軍中的所有将軍展開了商讨。
當時,從漢中北進,必須經過幾百裏的高山險谷,正如曹操所言:“南鄭直爲天獄,中斜谷道爲五百裏石穴耳”。自古以來,有三個方向,五條通道。一個方向是出秦嶺入關中。這個方向上有三條谷道,子午谷、褒斜谷、傥駱谷,谷長路險,均賴棧道通行,大軍行動比較困難。另外褒斜谷還有一條支路,在秦嶺西端與隴山分界處,爲嘉陵江上遊低谷地帶,地勢平坦,卻有散關和陳倉兩座要塞座落在此,自曹操從漢中撤兵以來便有重兵把守,難以輕越。另一個方向是由漢中經陽平關、武都、建成、祁山出天水,道路較遠,但較爲平坦。第三個方向是由漢中向東,迂回武關、藍田,這條路路線太長,且靠近魏國首都洛陽,有重兵把守。
就在這個時候,魏延提出了流放百世,而又沒有實施過的子午谷奇謀,打算一舉占領曹魏整個潼關以西渭河平原。但是諸葛亮覺得此計太過冒險,而選擇了一個相對周密的戰略,奇襲隴右。
打仗的事,多少含有賭博性質;勝負之數,所系的因素實在太多。兵多、将廣、糧足的一方,不一定就能取得戰事的勝利,隻不過說他們可以敗了卷土重來。而蜀漢卻不一樣,兵比魏國少,将沒有魏國多,糧食更是成問題的諸葛亮,知道魏延的計策一旦成功蜀漢将獲得的回報将是五千士卒的數倍,不過他卻依舊沒有選擇這條路因爲實在過于冒險。
何以說魏延的計劃是冒險呢?長安是魏國最大城池之一,更是西漢立國的都城,幾百年來修築得甚爲堅固,而魏延走的是險峻的谷道,連士兵的補給品都是靠人馱,當然不可能帶什麽攻城器械;憑那五千名戰鬥兵和五千名辎重兵,要想攻取長安,實在是勉強得很。即使攻下了,也難免敵人不從洛陽和宛城給魏延來一個反包圍。而魏延設想的諸葛亮主力能在二十多天内就趕到長安來接應他,時間也太緊了,長安西部關塞重重,隻要出現一個郝昭類的人物,就足以狙擊蜀漢的進攻。
以上也并非定論,說魏延的計劃一定不會成功,關鍵是諸葛亮本錢少,他冒不起這個險。所以他選擇了計劃周密的戰略,也就是兵出祁山,繞道隴右,西連諸戎,奪取長安。
這就是諸葛亮首次北伐的目的。隴山是一個南北走向的大山脈,雍州以隴山爲界限,隴山以東稱爲關中地區,隴山以西稱爲隴右。關中的大體位置,基本在隴山以東。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标,就是奪下隴右地區,然後以隴右爲根據地,在隴右開田拓地,生産糧草,與曹魏進行持久戰。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與諸葛亮的計劃的不同點,就是魏延想同時拿下關中的肥沃土地。
諸葛亮當時制定了一個自認很完美、很穩妥的辦法,完全無懈可擊。他的計劃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讓趙雲率領一路疑兵,從斜谷道出兵,制造很大的聲勢,讓曹魏以爲蜀國将要從斜谷道出兵,攻打扶風郡的郿國城。而實際上,諸葛亮自己卻率領蜀國的主力,從武都郡穿過,直接出祁山,占領隴右,用先鋒部隊占據街亭,而死守;依托隴山這個天然屏障,擋住魏軍,把隴右變成蜀漢國的地盤。
諸葛亮的這個戰略規劃,并不複雜。他讓趙雲、鄧芝率領軍隊制造聲勢,假裝攻打郿國,但是由于兵力不足的緣由,卻根本沒有前進,而是停留在了斜谷道的南谷口箕谷,這裏距離南鄭縣實際上是很近的,易守難攻。隻要趙雲、鄧芝按照諸葛亮的吩咐,專心據守,就算曹魏十幾萬軍隊過來,也無法通過這樣的山谷。
街亭一線,由于是軍事重地,有一個小城可以用來據守,城雖然不大,但是駐守幾千兵力還是沒問題的。隻要扼守住街亭,就可以讓魏軍難以前進。
諸葛亮的戰略計算得天衣無縫,事先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是在最後真正交戰的時候,還是功虧一篑。
建興六年春(公元228年),諸葛亮終于開始行動了,一些似乎都在按照他的計劃完美的進行。魏國果然中計,真的以爲趙雲軍意圖北攻,由于關中空虛,于是魏國軍方順理成章地調動雍州唯一的一支見過戰場的精兵,由大将軍曹真節制對抗趙雲軍。
魏明帝曹睿聽說蜀國大軍打算從斜谷道出兵攻打郿國,于是立即派大将軍曹真率大軍駐守郿國,防禦蜀軍,而曹真到達郿國之後才發現趙雲這裏隻是一支疑軍。而諸葛亮所率領的主力,成功的從武都郡穿越,出祁山,諸葛亮立即派自己的親信馬谡前往街亭鎮守。這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敗筆,也是無數亮黑诟病諸葛亮的根源,諸葛亮真的是用人不當。
當時諸葛亮身邊有魏延、吳懿這些名将可用,但是他卻都不用。馬谡是一個參謀型的人才,根本不适合獨立領兵打仗,但是諸葛亮一心想要培養馬谡作爲自己的接班人,因爲馬谡是文武全才,所以諸葛亮想給馬谡一個鍛煉的機會。
蜀漢軍戎陣整齊,賞罰肅而号令明,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國這才搞明白諸葛亮的主要目标在哪裏,朝廷的群臣這時也慌了,年輕的魏明帝倒還頗爲鎮靜,爲了給衆臣豎立信心,他命令右将軍張颌率領步騎五萬人去隴右助戰,他自己也到長安督戰。
此時所發生的一切好像都在向着諸葛亮的預期情況發展,但是馬谡的失誤,讓諸葛亮的美夢破滅了。馬谡到達街亭之後,發現街亭的狹道(山谷口)不像諸葛亮想的那麽狹窄,而是比較開闊的地域。這樣對于抵擋住對方大軍的進攻有些吃力。馬谡自作聰明,想起來當年漢中之戰的時候,劉備曾經據守高山,逼退曹操,于是他也想效仿,所以沒有駐守城内,而是率領軍隊登上南山,在南山上安營紮寨。
跟随馬谡的副官是王平,感覺馬谡所據守的南山距離水源比較遠,于是勸告馬谡,應該聽從諸葛亮的安排,駐守城内。但是馬谡卻不聽王平的勸告,認爲打仗不能墨守成規,應該出奇制勝,破釜沉舟。說到這裏我也在懷疑馬谡是不是諸葛亮的嫡傳弟子,諸葛亮一生謹慎,每次戰役都規劃完整,進退有度,而馬谡卻是一個愛出奇謀的人,與諸葛亮的思想恰恰相反。
曹真的軍隊到達了郿國,并在此駐守。但是曹真詢問了郿國駐軍之後才知道,蜀漢并沒有任何軍隊從褒斜道出來,隻是虛張聲勢而已。曹真知道上當了,蜀漢真正的主力在隴右。于是當時曹真當機立斷,留下自己親信,率領少量精銳兵力鎮守郿國,必要時可以前去探探情況。而曹真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立即前往隴山戰線支援。
此時的張郃也已經到達了隴山戰線,并且經過探馬偵查得知,馬谡并沒有據守城池,而是駐紮在南山上,想依靠險峻的山勢來阻擋魏國的大軍。張郃知道自己立功的機會來了,摩拳擦掌,每日都在提升軍隊的士氣,期望能夠一招制敵。
當時,諸葛亮給馬谡的兵力并不少,畢竟街亭太過于重要,他也很希望馬谡能打勝仗。于是張郃下令包圍南山,在包圍圈安裝了大量的鹿角,防止馬谡的突圍。張郃把馬谡的軍隊限制在山上之後,下令斷絕馬谡取水的道路,讓馬谡的軍隊無水可飲。由于馬谡所據守的南山距離水源較遠,所以很容易被張郃斷絕取水的道路。
諸葛亮是在春季出兵北伐,此時已經是夏季,氣溫較高,馬谡手下軍隊口渴難耐。圍困了大概兩三天之後,馬谡的軍隊已經基本失去了戰鬥力,張郃下令,全軍出擊,圍剿山上的馬谡軍隊。馬谡軍隊此時已經是潰不成軍,不堪一擊,一觸即潰。馬谡自己看到大勢已去,無奈之下隻得突圍而出,隻有王平堅守崗位,命令自己身邊千餘人的軍隊,躲在密林裏,大聲擂鼓。謹慎的張郃認爲可能是伏兵,所以沒有冒進,而是見好就收,退了回去。王平見張郃大軍退去,才率領自己的軍隊,慢慢去收攏那些殘餘的散兵。
此時的諸葛亮已經攻下天水郡的治所冀縣,正在前往隴山前線的路上。但是很快他就聽說了馬谡戰敗的消息,一聽神色頓時猛沉。此時,馬谡也被抓了回來,一聽,臉就漲得更紅,諸葛亮無奈的把自己親手培養的接班人馬谡打入了大牢,準備斬首示衆,以正法紀。馬谡在獄中給諸葛亮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說自己雖死無憾。馬谡最終的結局沒能逃過一死,至于是怎麽死的,也沒有必要去深究。
北伐結局
失去了街亭就等于失去隴山這個天然屏障,諸葛亮沒有屏障,也就無法無法抵擋魏國大軍,畢竟國力、還是兵力蜀漢都無法與魏國對抗,魏國有征戰多年的精兵、與骁勇的騎兵;而蜀漢的精兵已經在夷陵之敗中損傷殆盡,騎兵也還沒有來得及大規模的組建。
而此時,斜谷道戰線的趙雲還不知道馬谡軍戰敗的消息,趙雲發現曹真的大軍已經撤去,留下的兵力比自己所率領的兵力少,于是開始慢慢向前進軍,也準備也立下一些戰功,畢竟是自己最後一次領軍了,即使中埋伏戰死沙場,也不過是自己最終的歸屬而已。
曹真的留守兵力看到趙雲進軍,于是也前往褒斜道山谷進行阻擊,兩軍狹路相逢,當時趙雲大意了,認爲對方兵力比自己少,而且率軍的是不知名的無名小将,哪裏是自己對手?但是他小看了魏軍,曹真留下來的是魏軍的精銳,平時練兵很嚴格,狹隘的褒斜谷終究還是爆發了戰争,自然是精銳的魏軍占據了上風,很快把趙雲的漢軍打得潰不成軍。趙雲在混亂的軍隊中,收攏散兵據守在險要處,盡量減少了傷亡。
但是魏軍卻沒有像隴山戰線的張郃那樣見好就收,曹真的這個親信小将也是一個猛将,依然不依不饒,繼續追擊趙雲的殘部,而趙雲知道已經軍敗,少不了責罰,便自己領親衛斷後已拒魏軍。有着趙雲親自斷後漢軍自然平安回到了漢中,不過爲了防止魏軍的去而複返,趙雲下令燒毀了棧道。
第一次北伐就到此爲止。對魏國來說,收獲最大的是隴西一帶的漢族反魏力量都暴露出來了,三郡之亂爲反魏親漢勢力的一次暴露,也因此被魏國政府連根拔起。對蜀漢來說,損失甚大,最遺憾的是喪失了輕取隴西的最好的一次機會,以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