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朝中,一股新勢力悄然崛起。
朝局再次發生變化。何淩和顧遠仍然挂着名頭,但是卻越來越謹小慎微,賈玄、霍馳又經常在外,梵東被關押了。因此實際的主政者是沈盡。
可是沈盡怎麽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對手不是他的前任顧遠,不是他的潛在勁敵賈玄,居然會是那個原來四處逛蕩的公子哥兒。
這個人有王爵,雖然這個爵位隻是亡國皇子的專屬,但是好歹也是王爵,而他是侯爵,高他一級。
這個人在朝堂上雖然站在他的下首,但是在聽雨軒中卻站在他的上首,他有軍中職務。
更重要的是他跟羲皇之間是别人難以企及的關系。雖然現在看起來沒那麽順,但是說不準哪天就順起來了。
如果隻是莫逸入閣分權,這也可以接受,沈盡一直低調謙和,并不是一個很有進攻性的人,但是實際情況卻麻煩得多。
逸王的治政風格跟他完全相反。
從《鳳羽律》到《大元律》,作爲奠基人的沈盡,一直努力的方向就是完善各類法令條律,推行從上到下的法度改革,王有王法,民有民法,農有農令,商有商律。各個階層都在一個法度框架内,不逾矩,不違制。
爲了防止濫用私刑、随意殺人,他制定了嚴格的死刑核準制度,凡是要判處死刑的人,都必須經過羲皇親筆核定。就單從遵守律法角度,皇帝也不例外。沈盡曾經上奏請求改造羲皇的車駕,因爲車軌太寬,超過了限定的尺寸。
大元朝在沈盡的治理下,政治清平,法度明晰。可是他的做法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背離了鳳羽衛的傳統,限制了皇權的無上權威。
原來羲和是少主的時候,指示鳳羽衛做事是不用任何程序的,一道口令即可。可是現在,她要發布一些重要決定,需要宣閣正式發诏令,蓋印,然後才能下發到各部層層傳達,最後才能執行。
這個過程少則二三天,多則十幾天,這還是順利的情況,若是宣閣或者各部主官覺得有問題,還可以封駁,告訴她這事情做不了。
當然可以免掉這些不聽話,敢頂撞她的官員,但是免職手續也是相當複雜。
羲皇是個非常開明的人,她一直支持沈盡的法令改革,并且以身作則爲他助陣。可是有一點她始終沒有放手,那就是鳳羽衛。
你怎樣治理朝政那是你丞相的事,但是軍中的事,不要管。
從紅劍衛、藍劍衛、紫劍衛三個天子近衛到禁軍羽林衛,從鳳羽黑衛到鳳羽暗衛,全部必須對她唯命是從,所有的軍法法規必須首先明确這一點。
鳳羽黑衛倒是沒什麽,紅藍紫三個儀仗隊和羽林衛,這些羲皇身邊的人一般人也不敢惹,雖然也有驕橫跋扈罔顧法紀的情況,但是并不十分嚴重。
天子近衛嘛,除了羲皇誰都不放在眼裏,驕橫跋扈一點也正常,偶爾犯點什麽錯,各個劍首爲了顔面都自己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