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上簡單的記錄當然不會讓史學家們滿意,他們窮極鑽研,研究各種史料舊典,試圖找出事情發生的邏輯。
這件事的結果是非常明确的。
羲皇由此徹底消除了盤踞在北周大地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地方割據勢力,這些根系發達曆經朝代更疊都不倒的氏族,終于被她連根拔起。
同時,她赢了極高的威望和名聲。慘烈的殺戮威懾了任何一個敢有異心的人,此後數十年國内再無叛亂發生。而她隻殺氏族族人,不殺脅從,釋放奴隸的舉動,讓世人看到了她的仁慈和寬容。恩威并施,天下歸心。
可是這段曆史最大的問題,不是結果,也不是它的意義,而是它的起因和過程。
這麽氏族爲什麽會不自量力地舉兵叛亂?叛亂之後爲什麽會發生内讧?他們又爲什麽敗得這麽快?叛軍首領鄒啓明爲什麽臨陣退縮?泾陽城門爲什麽不開?他自己又爲什麽有慘死城外?
這些問題可以歸結爲一個:他們明知道羲皇正沒有借口去對付他們,爲什麽要跳出來自己送死?
有一種猜測認爲,這一場叛亂是鳳羽暗衛煽動起來的,他們這麽做的目的也很明顯,用這樣的方式幫羲皇解決後顧之憂。他們的佐證就是事發之前,暗衛劍首梵東被關了起來。這個原因也很容易理解,沒有她的命令,暗衛居然敢在她的地盤煽動叛亂。
這種猜測卻有不成立的硬傷,就是梵東爲什麽不事先禀告,而是要自作主張,最後将自己陷入危境。雖然暗衛有時也會擅自行動,但是在羲皇陛下自己的統治下,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煽動内亂,這不是暗衛的風格。
于是就又有了一種更讓人覺得心底發涼的猜測,這件事是羲皇自己授意暗衛做的。關押梵東,不過是爲了掩人耳目。
她從趙郡事件就一直對北周氏族不滿,欲除之而後快,但是北周氏族一直沒有什麽把柄,因爲她授意暗衛煽動他們叛亂,借機徹底将他們鏟除。既能達到穩固王權的目的,又可以名利雙收,實在不失爲一個高明的手段。
這個猜測沒有明顯的硬傷,也沒有不成立的佐證,可是卻很少人相信。這是源于後世對羲皇的認知和評價。
作爲大元的開國帝王,作爲後世幾百年都無人能與之相提并論的聖主,羲皇雖然有鐵血手腕,雖然也殺伐無情,但她對付這些已經歸降的氏族,不會使用這樣卑劣的手段。
即使是在暗衛的行事風格中,這也算得上是卑劣了。現派人潛入氏族内部,然後給予各種條件,各種外援,說服他們舉兵,同時準備好刀刃,等待着他們引頸就戮。本來不想叛亂的氏族,還想得過且過的人們,就這樣被送上了黃泉路。
羲皇經曆過很多大事,經曆過很多戰争,她開創了大元的太平盛世,也殺過很多能威脅到她的人,可是她此後從未用過這樣的手段。猜測是她暗中授意的說法,最後無果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