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将軍,你說寡人到底有什麽地方不好麽?爲何如李牧将軍這等忠勇賢才都不願效忠于寡人?”
嬴政站在李牧的墳茔旁邊,對着李牧的墓碑,問起了身旁的王翦。
“老臣不知大王何意,能爲大王赴湯蹈火的人比比皆是,大王是嫌吾等不盡心麽?”
王翦雖然知道嬴政是在感懷李牧的死亡,但是這不是嬴政該說的話。
“寡人并非這個意思,王老将軍應當明白!”
嬴政聞言,皺着眉頭說道。
“大王在此懷念敵國将領忠勇,卻不知大營之中,數十萬忠勇銳士正等着大王封賞!如此本末倒置,豈是人君所爲!”
王翦繼續梗着脖子,對着嬴政吼道。
“你……真是不知所謂!”
嬴政氣呼呼地指着王翦,然後撒袖而去。
王翦笑嘻嘻地直起身子,看着嬴政走遠。
然後回過頭來,對着李牧的墳墓歎了一句:“不能與你這高潔之士并肩作戰,乃是人生一大憾事!且喝了這杯酒,泯卻恩仇!”
王翦一隻手端着青銅樽,仰頭飲盡;另一隻酒杯朝着墓碑前方,撒了一個圈。
“你最後作搏命之狀,卻不加防禦,一心求死,喚作是我,或許也做不到,這次翦服了!”
王翦恭敬地拜了三下,轉身離開了李牧的墳茔。
接下來還有一大堆事兒需要處理,而且李牧已經死了,意味着趙國能夠拿的出手的統帥沒有了!
加上那五個仙人兩人身死,三人逃離,對于趙國的削弱太重了,重到趙國已經負擔不起。
現在這局面,如果其他幾國不派兵來救援趙國,趙國十有八九挺不過去了。
就像之前的韓國一樣,因爲秦國攻擊速度太快,其他幾國來不及調兵遣将,隻能眼睜睜看着韓國并入秦國,成爲秦國的颍川郡。
收斂好了雙方戰死的士卒屍體,王翦派人将他們埋入了深坑之中,避免因爲曝屍荒野而導緻瘟疫橫行。
做完這些之後,嬴政召集這次伐趙的将帥,商讨下一步滅趙的計劃。
而另一支由桓龁率領的秦軍,此時已經攻占了肥下。
因爲李牧的打算是先滅掉留守的秦軍,然後攜着大勝之勢,迎戰桓龁所率領的秦軍。
如今李牧在攻打嬴政的時候,折戟沉沙,所以桓龁面對士卒不精,兵甲不整的肥下,自然一鼓而下。
“報,将軍,有王谕!”
桓龁正在肥下休整的時候,突然聽到了傳令兵的疾呼。
“快進來,說說看王上到底是什麽意思?”
桓龁聽到之後,立刻招呼了傳令兵,讓其傳達嬴政的谕令。
他在攻下肥下之後,因爲沒有主戰場那邊的消息,所以不敢輕舉妄動。
而面對着功勳,讓他不取,心中始終仿佛被撓抓一樣。
“王谕:今李牧伏誅,趙卒已降,寡人拟兩路取趙,兵圍邯鄲。
桓将軍當收服沿途城池,以保後路,從旁策應,見令即行!”
傳令兵立刻将嬴政的命令說完,然後不住地喘氣。
他從主營一路狂奔,到現在人已經累得快要虛脫了。
“來人,扶這位壯士下去休息。然後将校尉以上的将領叫到營帳之中來。”
桓龁叫帳外的親衛扶走這傳令兵,然後吩咐道。
不多時,桓龁所領的秦軍将校就聚在了中軍帳中,看着桓龁侃侃而談對戰方案。
兩路秦軍都仿若雷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下了數十座城池,然後在邯鄲城下會師。
看到旌旗如林,兵甲染血,煞氣十足的秦軍,趙國上下,均驚慌不已。
“怎麽辦?你們告訴寡人該怎麽辦?”
趙王遷急得在宮廷之中團團轉,那驚慌失措的樣子,讓很多有識之士紛紛搖頭。
“陛下何必驚慌!”
有老臣皺着眉頭,厲聲呵斥。
“秦軍圍城了,寡人如何不慌!”
趙王遷朝着說話的大臣大聲吼道。
“秦軍圍城有何可慌的?
這才什麽時候,還記得當年白起圍城的時候麽?
那時候我趙國已經損失了四十萬大軍,不一樣靠着左右奔走,還有國人同心協力抵禦住了!
還有信陵君救趙那次,邯鄲一樣被圍了數月,不一樣打敗了十多萬秦軍!
而今秦軍剛至,大王竟然畏之如虎,自亂陣腳,有何面目去見先賢!”
那老臣瞪着眼睛,唾沫都快要濺在趙王遷的王袍之上了。
被這老臣一噴,趙王遷想了想,還真是這情況。
于是他勉強鎮定了下來,然後對着大殿之上的文武群臣問道:“那衆卿可有什麽計策退秦?”
“秦,猛虎也!其有鲸吞天下之志,帶甲百萬,難撄其鋒吾等幾國不能獨拒之。
唯合衆國之力,同結一心,方可敗之。
而今趙已危在旦夕,如他國未救趙,即可見趙之今日,乃他等明日。
因此,宜派遣能言善辯之士,再次遊說燕魏楚齊,使其出兵攻秦,可解趙之困頓。”
見到趙王遷恢複了正常,有大臣才出言說道。
“此言有理,不過某欲補充一言。”
“哦,卿有何妙策,快快講來!”趙王遷聞言,大喜道。
“令人出城,散于暴秦所占趙地,然後呼籲百姓衛國護道,造成騷亂,同樣可令秦人分心。”
“此計甚妙!”趙王遷大喜。
“此計不妥!”這聲音與趙王遷幾乎同時出現。
“哦,卿倒是說說,有何不妥?”
趙王遷沉下臉來,看着反對的那人,直接責問道。
“如依此言,秦人暴虐,恐屠殺百姓,到時十室九空,何談趙國?”
“此言謬矣!”那提出建議的大臣看着這人反對的人,大聲辯駁道:“如不鼓動百姓,秦統之,其乃趙民耶?
非也,其可謂之秦人也!
今吾以秦人抗秦軍,有何不妥?
待他日城池複歸于趙,而等爲趙人之英雄,有何不可?”
“簡直歪理邪說!”反對之人氣得發抖。
“卿不必說了,此計甚妙,寡人自會遣人行之。”趙王遷阻止了兩人的争辯,執意說道。
“陛下,臣也有一計。”
聽到這谄媚的聲音,在坐的大臣紛紛皺起眉頭。
此人名叫郭開,乃是趙王遷身邊的佞臣,貪婪粗鄙,偏偏得趙王遷的信重。
“郭愛卿有何妙計,說出來讓大家聽聽。”趙王遷吃了一驚,然後微笑地看着郭開說道。
“與秦國議和,然後禍水東引。”
郭開擡起頭來,傲然地看着在場衆人,将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