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仲明終于有了勇氣,想要拼盡全力去咬那名突厥士兵一口。
這樣想着,馮仲明嘶啞的吼了一聲,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極爲艱難的站了起來。
但就在他踉跄着站起來,惡狠狠的看向那名突厥士兵的瞬間,城牆上飛來的一支箭矢,射入他的右眼之中,他發出一聲慘叫,跌坐在地上,然後被後面的人踩在了腳下。
有第一個人踩他,就會有第二個人,等第十七個人的腳踩在他身上時,他身體不再扭動,嘶啞的慘叫聲也停了下來。
馮仲明永遠地死去了。
每個名族,每個國家,自古以來面對外敵入侵時,既有王君臨這樣的無敵英雄,也必然會有馮仲明這樣的懦弱、可憐而可悲的人存在。
在馮仲明的屍體周圍,無數的人正在慘叫、奔跑、呐喊着,突厥士兵驅趕着大隋平民的俘虜,射着弓箭,扛着雲梯,往雁門城高達四丈的城牆沖過去了…………
對于突厥大軍必然會逼迫抓捕的平民百姓當做掩護去攻城,雁門城内的隋帝楊廣和他麾下裴世矩、獨孤長蘇、虞世基等臣子并非沒有想到,但他們從來沒有将這件事情當成什麽負擔。
在他們看來,這些賤民竟然不主動來雁門城救他們,而且向突厥人投降,這本來就是該死,既然還幫突厥人來攻城,自然是直接射死算了。
所以被突厥人猶如牲口一般,強行驅趕而來的百姓全部死了,少部分被負責驅趕的突厥人打死了,大多數被城頭上本來應該保護他們安危的大隋軍隊給射死了
始畢可汗和所有的突厥人顯然沒有想到驅趕來的大隋百姓沒有起到半點作用不說,還貌似激起了雁門城頭上不少隋軍士兵更大的拼命之心,所以最終他們依然攻城失敗,丢下數千具屍體退兵而去。
…………
…………
除了派一萬人去攻打王家堡之
外,始畢可汗強行命令人馬仍舊持續的對雁門城發起進攻,不過因爲突厥士兵士氣變得低落,各部族頭領對始畢可汗意見越來越大,始畢可汗稍微的改變了進攻的策略。
在大部分的時間裏,突厥大軍不再執着于破城,而是執着于以抛石機和抛射弓箭殺人。
改變策略的第一天,宇文成都和裴世矩等人便發現守城的隋軍死傷開始增加的情況,而讓他們更爲擔憂的是,已經有七八天的時間王君臨和其他各路勤王援兵沒有出現了,爲此楊廣的臉色越來越陰沉,心中自然是生出各種想法。
獨孤長蘇甚至暗中找楊廣說了不少閑話,提到王君臨是想借突厥人弑帝,但爲了堵住天下人的嘴,所以才帶領大軍勤王,隻不過是做個樣子而已。
…………
…………
突厥大軍發現眼下想要在短時間内破城很難,隻有利用人數的優勢,将守軍殺得大量減少,城牆上的守軍顧不過來時,才能夠破城。
所以,突厥大軍持續地對雁門城發起進攻的方法有了一些改變。
他們沒有再使用飽和式的大規模進攻,而以佯攻和充滿彈性的散兵沖鋒爲主。
在雁門城周圍大片大片的沖鋒不斷的出現,而後又迅速地退了回去,真正造成殺傷的是大規模抛射的箭矢,包括射進來的火箭。
城内守軍之前已經做了防火的準備,但這樣的環境裏,一旦被火箭射中,箭傷加上燙傷,一般人都會迅速地失去戰力。
當然,這樣的弓箭對雙方之間的傷亡率都不高,突厥人也已經表現出了他們戰鬥敏銳的一面,沖鋒的士兵雖然前進之後又退回去,但随時都保持着可能的沖鋒姿态,這一天裏,他們隻對雁門城的幾個不關鍵的點發起了真正的進攻,随即又都全身而退,雙方都在考驗着彼此的神經和韌性。
“該死的突厥狗,就讓他們跑過來跑過去,我們以逸待勞,看誰耗得過誰!”雁門
城頭上宇文成都奔行在偶爾射來的箭矢當中,爲城牆上守軍士兵打氣:“但是,誰也不能掉以輕心,他們之中可是一直帶着雲梯的,随時可能會猛攻,所以我們随時要準備好和他們硬幹一場!”
到得半夜時,雖然在對射中産生的傷亡沒有突厥人猛攻城時高,可是這樣的情況下,大家都保持着緊張感,雁門城中的守軍當中,積累的精神壓力卻普遍不小。
到得後半夜,守軍最爲困乏的時候,突厥大軍如潮水般的發起了一次正面進攻。在幾輪與之前無異的箭矢對射後,陡然間,喊殺的呼嘯聲漫山遍野的湧來!
灰色的天幕下,一瞬間,五萬突厥大軍沖出了他們的營地,他們扛着木梯,舉着盾牌,朝着雁門城瘋狂湧來。在城牆正面,幾輛綴着厚厚盾牌的大車被士兵推着,往城門所在的方向碾壓而來。
喊殺聲震徹原野,箭雨漫天飛舞,八牛弩也從沒有停息過,兵鋒延綿,城頭城下,無數人在呼喊之中奔行攀爬和厮殺,然後死去。
聲浪呼嘯,雁門城城四周,鼎沸的人聲點燃整片夜色。
來回的火矢猶如夜空中飛竄的流螢,一陣一陣的,照亮人們的視野。大量突厥士兵舉着盾牌沖過地面,他們有的扛着梯子,在他們身後的稀稀拉拉楊樹林裏,火光燃成一片,點燃了箭矢的射手們一撥撥的沖出來,射出箭矢,旋又退回去。這個時候,便會見到大量如飛蝗般的光點往雁門城牆上落下去。
覆蓋式的打擊一陣一陣的落向城牆的高點,太多的火矢落在城牆上,上面放置滾木等守城器物和士兵身上的衣服甚至還會燃燒起來。
突厥士兵舉着盾牌奔行牆外,隻在特定的幾個點上猝然發起猛攻。梯子架上去,人群蜂擁而上,雁門城内部,防守的士兵們端着滾燙的燃油嘩的潑出來,然後一支火箭,便能夠瞬間燃起一片大火,燒死的和燒傷的突厥人雖然不多,但燃起的火人,給突厥大軍中引起的驚恐不小。